“要想富强先灭日本”,南开“战神”教授扬言灭日,58岁胃癌去世

谦语谈书风 2024-10-16 14:58:43

“中华民族想要实现富强,第一件事就是消灭日本!”

南开大学教授艾跃进在课堂上如此说道,顿时引发全国争议。有人说他是真正有血性的爱国者,也有人称他为“典型的左棍”。

可即便外界对他的评价褒贬不一,但他深受学生的爱戴,课堂上总是座无虚席。

那么,他为什么会说出这样的话?这其中,又有何言外之意?

言论与争议

“尊严只在剑锋之上,真理只在大炮射程之内。”想必你一定听过这句话,它也是出自艾跃进教授的口中。

这样的言论在学生中引起了强烈反响,也让他成为了网络上的“红人”。

然而,真正让艾跃进成为全国焦点的是:“中华民族想要实现富强,第一件事就是消灭日本!”

这番话一出,立即在社会上引起了轩然大波。

支持者认为艾跃进的言论体现了强烈的爱国情怀,唤醒了国人的民族意识。

反对者则认为这样的言论过于偏激,可能会影响中日关系的发展。

他坚持自己的观点,认为这是对历史的正视。

他说:“没有国家喜欢打打杀杀,但在国际交往中,实力永远是维护正义的基础,国防是外交真正的后盾。”

艾跃进解释道,他所说的“消灭日本”,并不是字面上的意思,而是要消灭日本残存的军国主义思想。

他认为,只有正视历史,才能避免悲剧重演。

尽管争议不断,但艾跃进的课堂依然座无虚席。

学生们被他的热情和智慧所折服,即便不完全认同他的观点,也被他的爱国情怀所感染。

正是这独特的观点,让艾跃进被冠以“中国鹰派人物”的称号。

从革命家庭到南开讲台

要理解艾跃进的思想,我们需要追溯到他的成长经历。1958年,艾跃进出生在天津的一个革命家庭。

父亲是一名老革命,母亲则是一位普通的工人。

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中,他对祖国怀有深厚的感情。

与同龄人不同,年幼的艾跃进并不热衷于玩具枪或坦克模型。

他更喜欢捧着厚重的书籍,静静地坐在角落里阅读。

邻居们常常看到这个瘦小的男孩,抱着一本比他脸还大的《资本论》,皱着眉头认真思考的模样。

1976年1月8日,周恩来总理逝世的消息传遍全国。

当时还是高中生的艾跃进,和全国人民一样陷入了深深的悲痛之中。

他的眼泪不住地流淌,心中却燃起了一团火焰。

从那一刻起,他暗下决心,要像周总理那样为祖国奉献自己的一生。

高考结束后,艾跃进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南开大学。

经过反复思考和权衡,艾跃进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专业。

这个决定让很多人感到不解,但艾跃进心中清楚,这正是实现自己理想的最佳途径。

在大学期间,他如饥似渴地汲取知识,他常常是图书馆开门第一个进去,闭馆最后一个离开的学生。

艾跃进不仅学习刻苦,还积极参与各种学生活动。

他组织了校园辩论赛,成立了马克思主义研究小组,很快就在学生中崭露头角。

凭借坚定的信念,艾跃进如愿以偿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党员。

大学毕业之际,艾跃进面临人生的又一个选择。

许多同学选择了进入政府部门或国企工作,但他却毅然决定留在母校,开始了自己的教育生涯。

独特的教学风格

在南开大学工作期间,他很快就发现了一个问题:许多大学生对时事政治和国家大事漠不关心,对军事知识更是一无所知。

这让艾跃进深感忧虑。于是,一个大胆的想法在他脑海中萌生:为什么不在普通大学里开设军事课程呢?

这在当时可谓是一个惊世骇俗的想法。

要知道,那时候的军事课程都是军校的专属,普通大学根本没有这样的先例。

艾跃进的提议遭到了不少人的反对。有人认为这是在“跨界”,有人觉得这样的课程没有意义。

但艾跃进并没有放弃。他多次往返北京,不厌其烦地向有关部门申请。

在这个过程中,他甚至因为经费不足,不得不在澡堂里将就了一晚。

最终,艾跃进的努力得到了回报。南开大学成为了全国第一个设立军事学硕士点的普通高校。

然而,开设课程只是第一步。

如何让枯燥的军事理论课变得有趣,成为了艾跃进面临的下一个挑战。

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艾跃进绞尽脑汁。

他摒弃了传统的教学方式,不再拘泥于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

相反,他开始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结合时事热点和历史故事,将复杂的军事理论娓娓道来。

在艾跃进的课堂上,你很难看到打瞌睡的学生。

他的每一堂课都充满激情,每一句话都铿锵有力。

他用生动的比喻和精辟的论述,让原本枯燥的军事理论变得有血有肉。

“尊严只在剑锋之上,真理只在大炮射程之内。”这样的金句常常出现在艾跃进的课堂上。

他用这些震撼人心的话语,唤醒了学生们的爱国情怀,激发了他们对国防事业的关注。

很快,艾跃进的课堂就成了南开大学最受欢迎的课程之一。

学生们挤破头也要抢到一个座位。有的学生甚至会提前半个小时到教室,就为了能坐在前排,近距离感受艾跃进的魅力。

生命的最后绽放

然而,命运总是喜欢和优秀的人开玩笑。2014年,年仅56岁的艾跃进被诊断出患有胃癌。

医生建议他好好休养,但艾跃进却坚持回到讲台。

他说:“如果生命注定要走向终点,那么为什么不能让这段旅途变得更有价值呢?”

即便身体日渐虚弱,艾跃进依然坚持给学生们上课。

他的胃部被切除了四分之三,但他仍然站在讲台上,用他那虚弱但依然充满激情的声音,为学生们传授知识。

直到他多次在讲台上晕倒,学校才不得不终止他的课程。

但即便躺在病床上,艾跃进仍然没有停止教育的脚步。

他邀请学生们来到病房,继续和他们讨论问题。

2016年,58岁的艾跃进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世界。

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对学生们说:“不要怀念我,要成为我、超越我。”

艾跃进的离去,让整个南开大学陷入悲痛之中。

学生们自发组织悼念活动,回忆着这位可敬的老师。

他的妻子付洪教授虽然悲痛欲绝,但很快振作起来,继承丈夫的遗志,继续在教育岗位上奉献自己。

虽然艾跃进已经离开我们多年,但他的精神依然在南开大学的校园里传承。

他的教学理念仍在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学子,他的爱国情怀仍在激励着无数青年。

结语

艾跃进的一生充满争议,但他对祖国的热爱和对教育事业的奉献精神是无可争议的。他用自己的方式诠释了爱国主义,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

无论我们如何评价他的言论,他为中国的爱国主义教育所做出的贡献,都值得我们尊重和铭记。

【参考资料】

1.每日新报-2009.09.27-《艾跃进:“只钻一门”不是我的理念》

2.澎湃新闻-2016.04.22-《59岁南开大学教授艾跃进逝世,系南开军事学科创始人》

0 阅读:173
评论列表
  • 2024-10-16 19:22

    真正的爱国者、名正言顺的教授!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