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人节竟是地道中国产,可溯历史2000年,原因羞于启齿

船尾瞭望者 2019-03-08 22:37:48

胡震杰/文图

《诗经》:溱与洧士女相谑

2200年前,先秦时期,诸侯争霸,烽火连天,人心慌慌。

但在帝都洛邑,也就是现在的洛阳,无论是大难将至的周天子,还是苟延残喘的达官贵人,无论是高墙内的深宫后院,还是高墙外的酒馆青楼,依然是美酒飘香、美女如云,莺歌燕舞、海天盛宴。

伴着这一派歌舞升平,一首诗歌被文人骚客、青楼歌伎广为传唱:

“溱与洧,方涣涣兮。士与女,方秉蕳兮。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洧之外,洵訏于且乐。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    溱与洧,浏其清矣。士与女,殷其盈矣。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洧之外,洵訏于且乐。维士与女,伊其将谑,赠之以勺药。”

这个唱词名叫《国风·郑风·溱洧》,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诗中描写的是郑国三月上巳节青年男女在溱水和洧水岸边游春的情节。

此诗译成白话就是:“溱水洧水长又长,河水流淌向远方。男男女女城外游,手拿蕑草求吉祥。女说咱们去看看?男说我已去一趟。再去一趟又何妨!洧水对岸好地方,地方热闹又宽敞。男女结伴一起逛,相互戏谑喜洋洋,赠朵芍药毋相忘。

溱水洧水长又长,河水洋洋真清亮。男男女女城外游,游人如织闹嚷嚷。女说咱们去看看?男说我已去一趟。再去一趟又何妨!洧水对岸好地方,地方热闹又宽敞。男女结伴一起逛,相互戏谑喜洋洋,赠朵芍药表情长。”

郑国是小国,频繁的战争使郑国鼓励生育增加人丁,朝廷下旨钦定每年的三月初一到初十的十天时间,男女青年到洧水河边踏青择偶,男女互赠信物。尤其是三月三上巳日这天,杨柳婆娑,春暖花开,上至天子诸侯,下至庶民百姓,都停下劳作,穿上新衣,沐浴祭祖,祓除不祥,祈求幸福和安宁,或踏青赏春,或结伴游乐,而单身男女们则在河边相遇相识,并借此机会互诉心曲、表达爱情。

虽然在当时还没有情人节这个新鲜词,但依其性质和规制,这一天显然就是约定俗成、名符其实的情人节,而且还是官办的。

但遗憾的是,由于诗中的女主人公大胆、热情、开朗、活泼,并且主动邀请小伙子去游玩,毫无顾忌地和小伙子谈情说爱,与后世封建社会卫道士们所要求的“大家闺范”实在相去甚远,该习俗后期不但遭到了封建统治阶级的坚决抵制,一些知名大咖也对此口诛笔伐,如朱熹在《诗集传》中称:“郑国之俗,三月上巳之辰,采兰水上以祓除不祥,故其女问于士曰:盍往观乎?士曰:吾既往矣。女复要之曰:且往观乎?盖洧水之外,其地信宽大而可乐也。于是,士女相与戏谑,且以芍药为赠,而结恩情之厚也。此诗淫奔者自叙之辞”,姚际恒更是在《诗经通论》中直言:“历观郑风诸诗,其类淫诗者,惟将仲子及此篇而已。”

三月三情人节由此渐次没落,并最终不为人知。

《文选》:七月七日乃得一会

“织女”、“牵牛”二词见诸文字,最早出现于《诗经》中的《大东》篇,“跂彼织女,终日七襄。虽则七襄,不成报章。睆彼牵牛,不以服箱”。但不难看出彼时诗中的织女、牵牛,只是天上两个星座的名称,它们之间还没有什么关系。

200年后东汉时期,一个至今都不知道名字的人写了一首《迢迢牵牛星》: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涕泣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这首诗译成白话就是:遥远的牵牛星,皎洁的织女星;织女舞动着纤纤玉手在织布机上札札不停织布。因为虽然只隔着一道清清浅浅的银河,却终日不得相见。她整天都涕泪如雨,根本无心也织不出什么成型的布;一条水波鳞鳞的河水,两个人隔河相望默默无语。

虽然从诗中可以看出牵牛、织女已是一对相互倾慕的恋人,但仍没有认定他们就是夫妻

直到南北朝时期萧统编纂的《文选》出现,才在《洛神赋》的注释中明确:“牵牛为夫、织女为妇,织女牵牛之星各处河鼓之旁,七月七日乃得一会。”自此,“牛郎织女”的故事和七夕相会的情节才正式成型。

七夕节即中国情人节的说法也由此产生

但是,尽管七夕节与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感天动地,但把它认作情人节显然不妥,两情相悦却一年只能相聚一次,总会给人一种凄苦和悲情的审美感觉,缺少情人节的甜蜜气息和美好寓意,甚至连秦代的占卜文献《日书》,都明确把七夕节列成对婚姻不利的日子。

由此可见,七夕显然并非也不能成为情人节。不管是中国的还是世界的。

瓦伦丁:用生命成就情人节

公元3世纪,罗马帝国出现全面危机、经济凋敝,统治阶级腐败,社会动荡不安,人民纷纷反抗。贵族阶级为维护其统治,残暴镇压民众和基督教徒。

在这种情况下,一位名叫瓦伦丁的基督教徒为掩护其他殉教者被捕入狱。

但是在狱中,瓦伦丁却以坦诚之心打动了典狱长的女儿,两人随后相互爱慕并私定终身。统治阶级为此恼羞成怒,下令立即对瓦伦丁执行死刑。

在临刑前,瓦伦丁给典狱长女儿写了一封长长的遗书,信中充满了对典狱长女儿的深深眷恋。

公元270年2月14日,瓦伦丁被执行死刑。

后来,基督教徒为了纪念瓦伦丁为正义、为纯洁的爱而牺牲自己,将其临刑的这一天定为“圣瓦伦节”,后人又将其改成“情人节”。

但这个如今被全世界广泛认可的情人节,比中国先秦时期的郑国情人节,整整落后1000年。

寻根:溱洧仍在 爱情已远

2000年后的今天,做为当年规模宏大的钦定情人节举办地,名噪一时的溱水洧水还在吗?

溱水仍在。

西汉时期桑钦所著《水经》中《溱水篇》记载:“溱水出郑县西北平地,东过其县北,又东南过其县东,又南入于洧水。郦道元《水经注》:记郑武公迁都于新郑,将郑韩故城北之溱水搬迁到密县,改溱水为黄水。”

而《溱水篇》所称的“郑县西北平地”,就是现在的河南省新密市白寨镇。

当然,洧水也在。

这条中国最古老的河流之一,源出今天的河南省登封市阳城山。据史料记载,中华民族的始祖黄帝曾在洧水一带建立部落,号为有熊氏。当时此水还无名,黄帝部下建议在有熊氏的“有”前加三点水取名,黄帝颔首认可,洧水自此而生。

溱水与洧水在交流寨村会流后称双洎河,流经新密、新郑、长葛市后转向东南,从新郑市黄湾出境,在周口市扶沟县曹里乡摆渡口村汇入贾鲁河。

洧水流域在史前时代是黄帝活动的中心,也是当时我国境内人类活动最密集的地区。尤其是在西周至春秋,肥沃的洧水两岸人丁兴旺、文化发达。

在如今的溱水与洧水两岸,裴李岗文化遗址、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华阳故城、轩辕丘、郑韩故城、白居易故里、欧阳修陵园、高拱故里等一处处历史文化遗迹,闪耀展示着中华文明的辉煌灿烂和中原文化的厚重和久远。

但是当记者近日在当地朋友的引导下,来到位于新密市境内的双洎河畔时,诗中那些让人浮想联翩的无限风情与浪漫,都如那两千年来静静流淌的河水一去不返。双洎河岸长满茂密的杨树,树下是绿油油的野草,间或开着一朵朵不知名的花儿。

朋友说,即使是在溱洧河畔,也没几人知道这里就是情人节的最早发源地,更没人去关注两千年前那每年一度的欢乐派对。

毕竟,这一切对他们来说太过遥远,这里曾经发生过的那些过往,对他们也未产生任何的影响。

毕竟,在黄土地上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地繁衍生息,才是他们最关心、也是最现实的生活。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