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破旧的体育场静静地躺在哈尔滨道里区的街角,它见证了百年前俄侨在这片土地上留下的运动足迹,也承载着一代代哈尔滨人对体育的热爱和追求。
在1907年的时候,这里还只是一片闲置的空地,直到一群来自俄罗斯的移民看中了这块地方,他们在这里修建了一个简单的自行车场,周围还有几排木质看台,这些设施虽然简陋,但却开启了哈尔滨体育史上的新篇章。
这个场地最初的设计非常有意思,夏天的时候人们骑着自行车在这里转圈,到了冬天就会变成一片滑冰场,当地居民经常带着孩子来这里玩耍,有时还会看到一些穿着华丽的俄罗斯人在冰面上跳舞。
随着时间推移,这个场地逐渐成为了哈尔滨体育活动的中心,1909年中国第一个速滑协会就在这里成立,当时的场地管理员是个留着大胡子的俄国老头,他总是热情地教孩子们滑冰。
这里不仅仅是一个运动场,更像是一个文化交流的平台,中国人和俄罗斯人在这里交朋友,学习对方的运动项目,有时还会一起组织一些有趣的比赛活动。
到了1928年,这个场地改名叫道里第一体育场,当时的场地已经有了更多的设施,比如专门的篮球场和更大的观众席,甚至还建了一个小卖部。
1951年场地又改名叫红星体育场,这个名字一直沿用到现在,虽然名字变了,但是这里依然保持着冬夏两季交替使用的传统,成为了很多哈尔滨人童年记忆中的重要场所。
在这个体育场里,每到冬天就会举办各种冰上活动,有时还会举办化装溜冰表演,参与者们穿着各种奇特的服装在冰面上翩翩起舞,引来很多市民驻足观看。
作者在1981年的时候就在这里参加过一次待业青年运动会,代表工农办事处参赛,虽然只是一个区级比赛,但是却让他记忆深刻,那时候的体育场已经显得有些陈旧了。
这个体育场见证了哈尔滨体育文化的变迁,从最早的俄侨自行车场,到后来的综合性体育场所,它的每一次改变都记录着这座城市的发展。
在这里训练过的运动员不计其数,有些人后来成为了专业运动员,有些人只是把这里当作业余锻炼的场所,但是他们都在这里留下了自己的汗水和欢笑。
这座体育场的建筑风格融合了中俄两国的特点,虽然现在很多原始的建筑特征已经看不到了,但是从一些老照片中还能找到当年的痕迹。
如今的红星体育场虽然已经不再是城市最重要的体育场所,但它依然默默地为周边居民提供着运动的场地,继续发挥着它的社会价值。
这个场地最大的特点就是它的多功能性,夏季和冬季可以切换不同的运动项目,这种设计在当时是非常超前的,也为后来的体育场馆建设提供了参考。
从这里走出去的运动员,有些已经成为了教练员,他们把在这里学到的技术和精神传承给下一代,形成了一个良性的循环。
体育场周边的环境也在不断变化,原来的木质房屋都变成了高楼,但是这里依然保持着最初的功能,成为了城市发展中的一个稳定存在。
当年在这里举办的各种比赛和活动,培养了很多哈尔滨人对体育的兴趣,也为这座城市的体育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