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和闺蜜追完《狂飙》的时候,说一定要去拍摄地去看看,现在终于来了!
张颂文曾在采访的时候说,这座小城“连空气都带着故事”!到了这里才知道这句话的含金量。

不知道大家猜到这是广州的哪里吗?这里不是“京海”,而是被时光按下0.5倍速的岭南桃源——广东江门!

1.物价穿越回2010年在老城区菜市场,3元的陈皮红豆沙在阿婆的推车上冒着热气;街角粥铺的招牌鲩鱼粥9元一碗,鱼肉堆得快要溢出来。

最震撼的是启明里巷口的“狂飙猪脚面”——剧中高启强同款,现实中的竹升面+炖得酥烂的猪蹄,20元端上桌时,邻桌大爷笑呵呵补刀:“后生仔,在江门饿不着!”

2. 住进时光胶囊特意选了长堤边的民宿,斑驳花砖、满洲窗与老式留声机,推开窗就是《狂飙》里高启强走过的骑楼长廊。老板指着墙上的旧照片:“这栋楼比我爷爷还老,住一晚?旺季也不过200块。”

1.开平碉楼群:枪孔与蔷薇的共生美学清晨7点的自力村,薄雾像绸缎缠绕着碉楼穹顶。登上铭石楼顶层,防盗铁门上的弹孔与窗台盛放的三角梅构成奇异对话。守楼人阿伯递来一杯陈皮茶:“这些楼啊,当年防土匪,现在防的是人心浮躁。”


2. 古劳水乡:做一日划桨的诗人“岭南威尼斯”的标签太轻浮。乘船穿行在700年古村落,船桨推开浮萍的瞬间,白鹭从百年榕树间惊起。

3. 圭峰山夜语:星空与古刹的私聊本地人才懂的秘境。入夜后开车盘山而上,玉台寺的飞檐剪开月光,虫鸣声里突然冒出几句粤剧清唱——晨练的老人带着收音机来等流星。


1. 三十三墟街:高启强的鱼档与我的咖啡站在徐记面馆原址时,恍惚看见高启强系着围裙擦桌子。现实中的街角已变成“强哥同款猪脚面”打卡点,但转进侧巷,咖啡店主正用虹吸壶煮着新会陈皮拿铁。


2. 台山梅家大院:108声叹息《狂飙》结局的拍摄地。站在《让子弹飞》也取景过的环形骑楼中央,仰头看晾晒的腊肠在风中摇晃。守院老人摸着斑驳的立柱:“当年建楼的华侨,是不是也像高启强那样拼过命?”风吹过空荡走廊,108间铺位同时发出呜咽。


3. 赤坎古镇:剧组的钉子与古镇的骨斥资60亿改造的影视城充满争议。当我穿过剧组留下的民国银行、百乐门舞厅,却在后巷撞见原住民阿婆用蜂窝煤煮饭。



离开江门时,背包里多了三样东西:菜市场淘的竹编虾篓、梅家大院拾的瓦片、手机里2000张不用滤镜的照片。
这座让《狂飙》剧组省下60%布景费的城市,用15元的猪脚面教会我一件事:低物欲不是苦行,而是把买买买的力气省下来,去触摸时光真实的纹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