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进中国”调研行·活力青海|可可西里的“冻人”夏天

人民网 2024-07-17 14:42:29

盛夏时节,当外界被高温笼罩时,记者踏入青藏高原的可可西里,却不得不裹紧羽绒服,以抵御这里常年存在的凛冽寒风。这里,夏天以它独有的方式展现着大自然的清凉与神秘。

中午12时06分,阳光穿透云层,温柔地洒在可可西里的雪山上,雪峰折射出一缕缕温暖而柔和的光芒。

可可西里世界自然遗产地。人民网记者 许维娜摄

在这片光辉之中,记者邂逅了邓海平——一位来自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长江源园区可可西里管理处索南达杰保护站的土族青年。年仅27岁的他,已在这片约60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默默坚守了多年。

作为世居于此的格尔木人,邓海平自小便与三江源的壮丽景观结下了不解之缘。他对生态的理解,不仅仅是书本上的知识,更是融入骨髓、流淌在血液中的深刻体会。在这片土地上,他见证了自然的鬼斧神工,也深刻感受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性。因此,守护好这片家园,不仅是对父辈们辛勤耕耘的继承,更是他作为新一代年轻人,对可可西里这片神圣土地不可推卸的责任。

“从小对这里耳濡目染,可可西里早已不仅仅是一个地名,它是我的信仰,我的根。”邓海平的话语中充满了坚定与深情。他深知,作为可可西里的一员,自己肩负着将这份对自然的敬畏与爱护传递给后代的使命。

于是,无论是烈日炎炎还是风雪交加,他都无怨无悔地坚守在巡护的第一线,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对这片土地的热爱与奉献。除了日常巡逻,邓海平与他的队友们负责保护站的日常运营,从热情接待每一位访客到不辞辛劳地清理每一片垃圾,每一项工作都一丝不苟。

每年5月至7月,是藏羚羊迁徙繁衍的关键时期。

可可西里的藏羚羊。人民网 白波摄

邓海平回忆起一次难忘的救助经历:“那一年,我们在迁徙路线上发现了一只刚出生不久的小藏羚羊,它的母亲不幸遇难。我们小心翼翼地把它带回保护站,用特制的奶瓶喂养它,给它温暖的庇护所,直到它恢复健康,蹒跚学步,最终健康成长。那一刻,所有的辛苦都化为了无尽的喜悦。”

然而,守护之路并非坦途。

邓海平曾在一次出警驱赶野牦牛时遭遇车祸,身受重伤。但他克服伤痛,继续坚守岗位,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和潜在的人为威胁,他从未退缩:“这里条件艰苦,但我们有责任保护这片土地和这里的生灵。每一次挑战,都让我们更加坚定。”

邓海平(右)向记者讲述工作中的故事。人民网记者 甘海琼摄

在索南达杰保护站里,生活单调而艰苦,没有周末,没有节假日。但邓海平和他的同事们总能找到乐趣:“我们会一起看书、下棋,偶尔还会组织体能训练。在这里,健康的体魄是完成工作的基础。”他们的乐观与坚韧,感染着每一个人。

时至今日,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已远离了枪声的侵扰,藏羚羊的种群数量从濒危边缘奇迹般地恢复至七万余只。

在这片盛夏中的“雪域净土”,它不再仅仅是寒冷的代名词,更是一种生命力的象征,是大自然与人类共同努力的成果。

索南达杰自然保护站。人民网记者 甘海琼摄

邓海平的故事,仅仅是可可西里守护者群体中无数感人故事的一个缩影。正是有了这些默默奉献的英雄,可可西里的生灵才得以自由奔跑,自然之美得以永续传承。他们的坚韧与奉献,如同高原上的风,自由而炽热,永远激荡着人们心中对美好世界的向往与追求。(万世成、熊旭、白波、许维娜、甘海琼、赵敬菡、马天翼、霍雨佳、李依环)

0 阅读: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