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更多精彩抢先看
有时候,国际政治的戏剧性,比电视剧还要精彩。法国总统马克龙满怀期待地踏上访美之旅,想着和美国总统特朗普坐下来谈谈,最好还能促成一个对华加税的共识,给法国和整个欧洲谋点好处。短短不到24小时,他的愿望破灭得比预想的还要快——不仅没能推动自己的议程,反倒在白宫里被特朗普“公开羞辱”,连座位安排都透着一股子不对劲。为什么会这样?

法国总统的“精心布局”,为何在白宫失效?
马克龙这趟访美,原本是想要在经济和外交上都占据主动。他心里有两大算盘:一是说服特朗普在俄乌问题上听听欧洲的意见,二是鼓动美国对华加税,好让欧洲在全球产业链中占点便宜。这场会谈一开始,就透着一股子不寻常的气氛。
特朗普并没有按照惯例,在白宫门口迎接法国总统,而是让他自己走进来。紧接着,会谈安排上也显得颇为微妙——特朗普坐在办公桌的中央,而马克龙的位置则被安排在最边缘,几乎像个“旁听生”。英媒的报道也直言,这是一种“刻意的羞辱”。

如果只是座位安排上的细节,那倒也罢了。真正让马克龙难堪的,是特朗普在会谈中的态度。面对马克龙提出的对华加税建议,特朗普没有正面回应,甚至连一句承诺都懒得给,反倒是一边强调美国的经济利益,一边在俄乌问题上和马克龙唱反调。这让法国总统的处境变得相当尴尬。
推销“对华加税”计划,特朗普为何不买账?
马克龙想让特朗普对华加税,理由很简单——欧洲经济压力大,需要美国出手平衡市场竞争。法国和许多欧洲国家一直担心,中国产品的竞争力会让欧洲制造业进一步萎缩,因此他们希望通过关税手段,让中国企业的成本上升,以此为欧洲创造更多喘息空间。

特朗普可不是这么想的。他的核心议题一直都是“美国优先”,他对中国的贸易政策虽然强硬,但并不意味着会轻易接受法国的建议。他要的是让美国企业受益,而不是白白为欧洲国家的经济问题买单。
更何况,特朗普是个现实主义者。他很清楚,美国和中国的贸易战已经让全球经济承受了不小的压力,继续加税不仅会让美国国内的企业受损,还可能影响消费者的生活成本。即便马克龙费尽口舌,特朗普依然没有松口。

欧洲企图借美国之手遏制中国,现实却并不乐观
其实,这并不是欧洲领导人第一次试图利用美国的力量来遏制中国。近年来,欧洲在经济上对中国依赖甚深,但同时又担心中国在高科技、制造业等领域的崛起会削弱欧洲的竞争力。马克龙的策略很明显——如果能让特朗普在贸易上对中国加码,那么欧洲就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竞争压力。
现实是残酷的。美国和欧洲虽然是盟友,但在经济利益上并不完全一致。美国对中国的政策,更多是出于自身的战略考量,而不是为了帮欧洲解困。特朗普更是个精明的商人,他不会轻易为马克龙的算盘买单。

特朗普为何在俄乌问题上与马克龙唱反调?
除了经济问题,美法在俄乌问题上的分歧也显而易见。特朗普在会谈中直接表示,欧洲对乌克兰的援助“其实是借款”,他们最终都会把钱收回来。这番话让马克龙当场变脸,直接切换成英文打断特朗普,强调欧洲是真金白银地支持乌克兰,而不是特朗普口中的“借钱”。
这一幕,也透露出美欧在俄乌问题上的深层次矛盾。欧洲希望美国在军事和经济上继续强力支持乌克兰,但特朗普的态度却越来越冷淡。他更关心的是如何减少美国的“冤大头”角色,而不是单纯地迎合欧洲的战略需求。

写在最后
有人说,马克龙这次访美,最大的收获就是“认清现实”。他本以为能在白宫谈出点对法国有利的结果,结果却发现,美国的优先级从来不是欧洲,而是自己的利益。
更讽刺的是,他想借美国的手来打压中国,但特朗普根本不吃这一套。美欧之间的经济矛盾越来越明显,而中国作为全球产业链的重要一环,早已不是谁想打压就能打压得住的了。
这场会谈,马克龙或许是满怀期待而来,但离开时,恐怕已经意识到:世界变了,法国的老办法,已经不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