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经羲:中国任职时间最短的总理,只干了不到10天!

小颖爱说事 2023-09-11 15:27:48

前言: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敬爱的周恩来同志被任命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总理,一生为国为民的他,这一任就是26年。

新中国在国家优秀领导们的带领之下欣欣向荣,人民生活水平迅猛发展。

然而在民国时期可不是如此盛况,那时候北洋军阀掌握了长达15年的政府统治,这期间,政权不断更迭,而且连总理也经常换人。

在这短短的十几年时间里,出现了31届总理,平均来算,每届总理的任期时间连半年都不到。

有一个人,他更是仅仅担任了不到十天的总理之位,可就是这样一个人,却对朱德、蔡锷等响当当的人物有着知遇之恩。

这个人究竟是谁?他为什么会以如此之快的速度下台呢?他经历了些什么?

“短命总理”

当年武昌起义成功后,蔡锷被推选为云南都督,并与李根源一同来到领事馆商议下一步的行动。

在那里,他们决定邀请一个名叫李经羲的人来执掌大权,以确保政权的稳定。

然而,令他们意外的是,李经羲严词拒绝了这一职位。

他表示,自己只希望能够妥善安置自己和家人,并尽快离开云南返回上海。面对这一情况,蔡锷只能亲自护送他至车站,以确保他的安全。

可当时的上海正处于革命的热潮中,到处都充满了革命气息。李经羲在上海逗留了一段时间后,由于监事局的动荡局势,他决定继续辗转前往青岛。

而另一边,辛亥革命的成果并没有持续很久,袁世凯窃取了这个机会,并试图恢复封建统治,自己称帝。

虽然起初袁世凯宣称担任民国大总统,但他身边的一些人却不断劝他恢复封建帝制,每天都有人向他灌输这些理念,让袁世凯的内心蠢蠢欲动。

因此,他开始前往青岛多次游说并招揽李经羲。

袁世凯擅长伪装,在羽翼未丰之时装作一个真心支持共和的人。他信誓旦旦地保证支持共和事业,让李经羲以为袁世凯是真心反对帝制和封建制度。

最终李经羲应邀担任政治会议议长并参与参政院的工作。

随着袁世凯复辟帝制的计划逐渐显露出来,他开始用各种手段笼络人心。

他封李经羲、徐世昌、赵尔巽、张謇为“嵩山四友”,以此蛊惑人心,使自己的复辟计划更加稳固。

到了1917年,民国第二任总统黎元洪又与国务总理段祺瑞,因是否参加一战而产生争执,也就是所谓的“府院之争”。

5月23日,黎元洪一气之下罢免了段祺瑞的总理职务,5月28日李经羲被提名为国务总理。

他这样做也是为了稳住北洋军阀,拉拢张勋。

6月22日,李经羲通电正式就任国务总理一职,并兼任财政部部长。

然而,6月30日,一直护卫着李经羲的张勋却入宫面见了溥仪,并宣布复辟。

李经羲这才乔装成运煤工人,乘坐火车回到上海,从此成为了人们口中的“短命总理”。

而他之所以能够得到袁世凯的拉拢,是因为他曾是一个清朝老臣,也是袁世凯复辟的有力武器,这也是当初李经羲拒绝蔡锷的主要原因。

李经羲的前半生

李经羲其实是曾经战功显赫的,他可是镇压过太平天国运动,组建过北洋水师,还进行过洋务运动,主张兴办学堂,根据“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启发提出“以夷制夷”的思想的李鸿章的侄子。

李经羲出生在安徽合肥的一个名门望族。他的家族在前几代祖先的时候生活贫困,直到李经羲的爷爷的爷爷那一代,才开始购置田地和家产,逐渐过上了富裕的生活。

李经羲的二伯父李鸿章在官场上兼任数职,大伯父李瀚章也担任湖广和两广总督,而他的父亲则专心在家经商,小日子都过得风生水起。

这种背景使得李经羲得以借助长辈们的介绍和优贡(由地方官员推荐或考选的学生),成功地成为一名七品县令。

然而,就在李经羲上任不久后,他的母亲离世了。

而他则必须为父母守孝三年。

可眼看着官位可能会因为守孝而停滞不前,于是为了稳固自己的地位,李经羲便连忙抓住了一次朝廷救助灾民的机会,慷慨解囊捐献了一大笔钱财。

这一举动不仅赢得了他良好的声誉,还使得他获得了朝廷赏赐的文官巡抚官员才能佩戴的花翎。

守孝期满后,李经羲被调任到湖南担任盐法道。

几年下来,通过两位伯父的庇佑和提携,他最终晋升到了四品官员的位置。

可是1895年,李鸿章代表晚清与日本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李鸿章因此背上了“卖国贼”的骂名。

一直以来,李经羲都是受着伯父的提拔,李鸿章惹上事他自然也不能幸免,不久后也因莫须有的罪名被弹劾。

但李鸿章这人在做官方面还是有一定天赋的,1901年,自称为晚清“裱糊匠”的他,又代表清政府与八国联军签订《辛丑条约》,让事情出现了转机。

这次,慈禧为感谢李氏家族的背锅之举,又下旨让李经羲担任了广西巡抚,一个月后,又改令他担任云南巡抚。

之后又担任了不少重要职务,到这个阶段他还没有创造什么丰功伟绩,但也并不是籍籍无名,在袁世凯的眼里也是一个暂时的香饽饽。

不过他对朱德和蔡锷的提携却值得一提。

朱德、蔡锷的知遇之人

清政府的没落,李经羲其实早就心知肚明,因此,为了挽救国家的颓势,他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自从担任广西巡抚一职开始,李经羲就不停地向朝廷上书,其中透露出的内容无一不是关于如何维护清朝统治、消灭革命势力的方略。

在1909年慈禧去世后,李经羲曾先后出任云贵总督一职。

他上任后的第一件大事就是开办云南讲武堂,并亲自担任讲武堂总办。这样做的目的是培养新型军事人才,力图提升大清的军事实力。

在他的督办下,云南讲武堂于1909年8月正式开学,为了确保讲武堂的顺利运行,李经羲付出了大量心血。

早在他担任广西巡抚期间,他就得知从日本留学归来的蔡锷是一个才华出众、文武兼备的人才,因此,曾费尽周折地将蔡锷请到广西。

而今,又请他来到了讲武堂,聘请他来训练新兵。

后来,在四川的朱德得知讲武堂正在招收学员,为了改变国家的命运,他也来到了讲武堂,并且被李经羲破格录取。

后来云南起义胜利后,新军杀死了布政使世增,并且占领了昆明城,蔡锷被推举为都督。

但深得军心的蔡锷并没有处死曾经的清朝官员李经羲,反而打算推举他为当地的领导人,蔡锷对李经羲在保护国家稳定方面的贡献,还是充分肯定和认可的。

可当事人李经羲却表示强烈的反对,他坚持说:“身为朝廷命官,岂能以下犯上?”

因此蔡锷只好把李经羲全家送出云南,这才让袁世凯有了拉拢他的机会。

最终李经羲远离了北京,侨居苏州,开始享受天伦之乐。

1925年9月18日,65岁的李经羲离开了人世。

0 阅读:13

小颖爱说事

简介:我是爱创作者,每天都会给大家带来不同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