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谁阻碍了民间收藏的步伐?

丽旭聊文化 2024-01-08 01:17:04

“让民间文物活起来”这一口号已提出多年,文博界也为此付诸实践。借助网络的便捷,积极传播文物知识和传统文化,取得了显著成效。让更多的年轻人了解我国文化的深度,不再盲目追求国外快餐文化,爱国情怀得到提升。

然而,仅此而已是远远不够的。让文物活起来,不能仅仅局限于国有文物和馆藏文物,更应贴近民众,让民间文物一同焕发生机!缺乏民众的参与互动,就如同镜花水月般虚无缥缈。

为了推动文化大繁荣,我们需要国宝民藏共同推进。为此,首要任务是重塑鉴定界的公信力。

尽管许多人对专家鉴定持怀疑态度,认为自己具备学识就不需要专家的指导。然而,对于官窑、字画、高古玉等高端藏品,如果想要将其收藏于博物馆、参与大型拍卖或被高端圈子接纳,就必须获得合法的“通行证”。遗憾的是,这个通行证只能由他们指定的专家颁发。

问题的核心在于,当前的收藏行业专家众多,大师如云,这使得普通的藏友很难找到一位真正值得信赖的专家。

要么就是收钱不办事的伪专家,话说得很好听,但批量开具的证书毫无价值,无人认可。要么就是顶着文博机构“著名专家”头衔的人,思想狭隘保守,让他们承认民间有真品比登天还难。

当前,主要问题是只有《文物保护法》而没有《文物鉴定法》。所有的鉴定都依赖于个人的主观判断,真假对错无法得到有效的监管。

在文博界,若拥有“鉴定专家”的头衔,无疑是一种荣幸。正确的鉴定能带来声誉和荣誉,而错误的鉴定则无需承担任何经济或法律责任。这样的工作机会,收益丰厚且无风险,实属难得。

如果是一名医学专家,误诊病症的后果是极其严重的,一次重大医疗事故可能导致职业生涯的终结。同样,其他行业的专家也应该承担犯错的责任。

然而,收藏界的专家却有所不同。以金缕玉衣案、刘岩骗宝案、汉代玉凳案等重大事件为例,这些事件的专家们并未受到任何惩罚。事实上,他们在事后的生活依然如常,逍遥自在。

法律对文物鉴定的监管缺失,使得“文物保护”名存实亡。尽管鉴定失误无需承担责任,但其对专家声誉的影响不容忽视。为了避免重蹈覆辙,现今的专家们“学精了”,直接用最保险的方法。

庸官有“懒政”行为,鉴定专家也学会了“懒鉴”。面对难以把握的物件,将其直接判定为假的或“存疑”,以此来最大限度地保全“名声”。

迄今为止,尚未有可靠的科学仪器作为鉴定辅助。然而,专家们却能够准确鉴定常规地摊货、考古出土文物或开门老普货,甚至说得天花乱坠。

然而,一旦面对市场上的高端真品或高仿品时,他们便束手无策。办公室坐久了,大部分专家都缺乏实战经验,因此在技术上无法做出准确判断。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依靠主观臆断来进行鉴定。

你的藏品在全世界范围内仅有50件,这些都被博物馆和大藏家所收藏。因此,你手中的这件藏品是高仿的,是从市场里批发得来的。

一个普通百姓,既无财富也无权势,怎么可能拥有这种高端瓷器呢?

当前,鉴定一件藏品,特别是高端藏品,已不再从细节出发,而是首先考虑藏品持有人的社会地位、人脉资源和财力。说白了就是,拥有财富和地位的人才配拥有高端藏品,普通人不配。

尽管鉴定高手众多,但由于缺乏监管,导致大家纷纷利用漏洞垄断资源,不愿为民间收藏提供一个公平的环境和平台。

国家致力于推动古代艺术品的产业化发展,为此设立了艺术品发展基金,并大力推广民间艺术品交流,同时开放民办博物馆。这些举措旨在激活庞大的市场潜力。然而,一些规则被滥用,给民间收藏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导致国内既得利益者和国外投机者同流合污,窃取国家财富,令人深感痛心。

为了激活民间文物,必须以公平的市场运营环境为前提,利用互联网数字化区块链技术,构建一个真正透明的信息平台。这将使藏友们能够随时查阅、考证和交流交易,而不是各自为战,互相欺骗。

从文物局到高端艺术品经纪人,再到民间资深高手,大家都认识到民间存在着许多精品文物。然而,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这些文物无法确真、确权,一直处于一个尴尬的境地。

从确真开始,我们需要对文物鉴定进行立法,并使专家鉴定承担法律责任。同时,我们也应该考虑“特赦文物”,给予合法收藏古代艺术品的藏家合法身份。通过大家秉持诚信、规范交易、照章纳税和合法运营,这将是一项对国家和人民都有利的举措。

国家以民为本,只有重视民间文化,才能推动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文化自信!如今,国家开始重视艺术品的发展和未来,为了使其走得更远、更有效,我们需要建立公平、透明的准入机制,而不是在黑暗中茫然摸索。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勤劳的中国人民凭借卓越的毅力,将一个落后的农业国成功转变为世界瞩目的强大工业国,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奇迹。可以说,只要我们心有所向,没有无法实现的目标。只有共同努力,推动艺术品产业化发展,才能实现双赢的局面。

3 阅读:498

丽旭聊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