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夫抛弃,为养病儿10分钟吞399碗面,吃不胖的女网红背后心酸…

幸知在线 2023-03-31 09:50:39

近日,有一则消息,日本大胃王菅原初代因癌症离世,终年59岁。

消息一出,不少曾经看过日本大胃王,对菅原有所了解的网友们都感到错愕和痛心。

今年2月初,她抱病举办画展与友人合照,没想到却成为了她生前最后的影像。

回望过去,即便当时出道时已经年过40,但她仍凭借惊人的食量出道即巅峰。

2007年,在日本岩手县举行的第22届“一口荞麦面”赛事上,初代在15分钟内狂吃了340碗,比第二名足足吃多了100多碗,毫无悬念赢得“荞麦面大胃王”的称号。

从此,她顶着“魔女菅原”的称号,频繁出入在各大大胃王比赛和综艺节目中。

在07、08、09年的比赛中,她三连夺冠,直接掩盖了当时众多年轻女选手的光芒。

只要她在,他人赢的可能性几乎为0。

她的食量,难以想象之惊人。

一小时吃光29碗豚骨拉面;

30分钟内吃完8.8公斤茶泡饭;

17分钟内吃掉12人份汉堡包;

一小时内吃掉238串炸串......

就连日常生活视频,吃的东西几乎都是7、8斤以上起步。

在传统印象中,大胃王跟胖是脱不开关系的。

但菅原的体型却十分瘦削,几乎是皮包骨状态,很难想象,这么瘦弱的女子居然能够在短短时间内吞咽下这么多的食物。

大家为此感到震惊之外,也不禁会好奇,是她本人本来就爱吃还是出于心理一些疾病原因导致的。

她的暴食之路其实充满了生活的困苦和辛酸。

01

一开始,菅原跟大多数日本女性一样,上学、结婚、生子然后成为家庭主妇。

可随着她儿子逐渐长大,一抹灰色的阴影逐渐笼罩在这个家庭里。

儿子的记忆力不知为何总比同龄人要差很多,无论老师和父母怎么去引导教育,都没办法轻易地记住知识点。

而且,儿子还特别容易发脾气、分神,不听老师的指令。

这让菅原和丈夫都感到十分难受和不解,于是她们带儿子去做了专门的检查,发现儿子患了ADHD。

ADHD也名叫“注意力缺陷多动症”。

这种病无法治愈,只能靠长期吃药、心理疗法来减轻症状。

巨大的看病支出成了一座大山压在了一个家庭上,而且儿子的病情让夫妻两人的关系也开始慢慢走向了瓦解。

丈夫变得十分暴躁易怒,他一开始仍旧不承认自己儿子患有这样的病,为此,他常常把火气发泄在孩子身上和菅原身上。

但菅原却始终坚持带儿子看病,治病,她相信,这只是一种病,加以干预,她的儿子会慢慢变好的。

两人的分歧越来越大,最终,丈夫离家出走,而整个家庭重担则落在了菅原一个人身上。

那时候,弱小的她深知自己必须坚强,她必须努力赚钱才能保证家庭日常开销。

但同时,她十分的脆弱,作为单亲妈妈,一边受人争议,一边起早贪黑,还要抽出时间带儿子看病。

压力之大,让她无处发泄,只能通过暴饮暴食来倾泻自己的情绪。

吃得越快,吃得越多,她内心的彷徨和空虚似乎就少了一分又一分。

而这也让她机缘巧合下赢得了大胃王比赛,从而走进人们的视野。

在综艺节目的比赛中,她一路破关斩将,到了2009年时已然获得了超过400万日元的奖金。

收入增长,名气也在增长。

这也让菅原产生了开店的想法,于是在2016年,她在老家开了一家面包店,凭借着自身的人气和美味的食物吸引了一大批网友前去购买。

本以为安定的日子终于到来,但独自养育一个患病孩子的艰辛,真的是超出了菅原的估计。

儿子日渐剧增的食欲也让菅原感到吃惊,有一次,她和儿子去吃了246个寿司后,儿子仍然没吃饱。

除了这些基本的开销,孩子的治疗费和特殊学校的费用也是日益递增。

恰巧,日本大胃王节目组又找上了菅原。

为了给儿子存更多的钱,她思索再三,还是同意了邀请。

但高龄暴食,产生的后果可想而知。

日益暴瘦的身体,紊乱的消化代谢......

2022年,她被查出罹患4期大肠癌,一般到这个阶段,癌症开始转移,治愈率非常渺小。

但生性乐观的她依旧选择了化疗,并举办画展,为自己收藏多年的画作找新主人。

陪伴无数粉丝数十年光阴的菅原还是离世了。

这让无数人感到悲痛。

暴饮暴食并不值得提倡,但兴许对她来说,这不禁仅是可以发泄压力的一种方式,也是她改变自己和儿子人生的一种方法。

02

吃播,被很多人认为是来钱最快的途径。

吃播不需要才艺,只要吃得够猎奇、够多就能带来一定的流量,挣到不少钱。

重金之下必有勇夫,不少人纷纷打着大胃王吃播的标签涌进吃播市场。

在日本吃播经济中,吃播博主大多数为女性。

究其原因,一部分可能就是纯粹的爱吃,另一部分原因还是归于整体日本社会就业环境对女性的不友好所致。

尤其是全职主妇或是单亲妈妈。

记得之前,有一名叫谷田部空的吃播博主意外死亡。

谷田部空是一名44岁的单亲妈妈,19岁那年怀上了男朋友的孩子,但没想到男朋友得知此事后,立刻当起了甩手掌柜,玩失踪。

于是,从那开始,她便成为了单亲妈妈,独自抚养儿子长大。

和很多少女妈妈一样,她没有学历,就业机会更是少之又少,靠着去便利店兼职的微薄收入压根无法养育一个孩子。

在周围人的议论声中,她的压力高到了极点,深夜看着啼哭的孩子,她更是一度抑郁。

后来,她发现自己能从吃这方面能博取一些远离现实的快感。

于是,她便开始走进了吃播这个行业。

2019年4月8日,谷田部空按照约定上线直播,挑战#30秒吃完一个饭团#,她吃的是赤豆糯米饭团。

赤豆和糯米蒸出来的饭团非常粘实,30秒要连吞带咽,基本不可能。

但为了博得更大的流量,谷田部空还是发起了挑战。

意外发生了,她被噎住了,一开始,她想把饭团抠出来,但事故就发生在短短那么几秒。

观众不知道她在哪里,电话多少,只能看她挣扎、窒息,再而死亡。

暴食吃播的背后是以命换钱的荒诞现实。

同时,暴食更是成为了人们为躲避现实的残酷,获得短暂快感的方式。

现实中的暴食者,会因为种种原因而暴食。

被客户指责,工作压力巨大;

考研不顺,却还要面对一家人期盼的眼神;

失恋或是婚姻失败后的极度悲伤,需要以食物作安抚;

原生家庭的不幸,延续在了自己的身上;

恐惧肥胖,长期的节食导致对食物疯狂的渴望.......

暴食的背后,总有那些一些令人心疼的现实原因。

就像影帝马龙白兰度,他的一生充满不顺,父亲冷漠,母亲酗酒,童年的不幸像魔鬼伴随着他,后来他儿子杀人,女儿自杀。

他彻底绝望,疯狂吃大量甜食,体重飚升到300多磅。

IU李智恩也曾有过暴食症,她说因为工作的缘故常常感到不安,所以想通过食物来弥补,一个人在房间一直吃,吃到吐为止。

他们很少向外人展示自己的软弱,只是通过吃来填补内心创伤。

外人也鲜少得知他们的真实情况。

往往只会对她们感慨:“你好能吃啊,又吃不胖。”

但只有他们自己知道,自己为什么能够能吃不胖。

03

记得之前有个贴吧名叫“催吐吧”,里面聚集着4万多名进食障碍患者。

他们饱受暴食后催吐引发的身心痛苦,却不得不每日重复,像人生里的固定工序一样。

记得吧中有一位网友小A分享了自己的心路历程。

她说,在自己和前夫离婚的时候,因为外界的舆论再加上情感的创伤,她只能通过进食来缓解压力,长期的暴饮暴食也让她的体重开始飞快地增长,衣服从M码穿到L码。

一次体检时,她站在体重秤上,“身高160厘米,体重135斤。”

这让许久未称重的小A感到十分吃惊,又矮又胖,这四个字仿佛印刻在了她的大脑一般,宛如一场噩梦。

她开始不断联想自己暴食时丑陋的模样,回想自己与前任争执吵架的瞬间,前任对自己说过种种不堪入耳的话语。

肥胖与离婚带来的挫败感相连。

于是,她通过疯狂运动来减肥,但效果并不明显,后来,她开始节食,吃的每一个食物都精准测量着卡路里。

两个月后,她瘦了20斤,同事们夸她“整个人都小了一圈”。

于是,她就像吃了糖果的小孩,越来越渴望瘦,但同时,身体开始发起了“反抗”,极度渴求碳水、甜食。

当她张开嘴,暴食就来了。

面对全部清空,只剩下食物包装袋的小A,内心满是罪恶感,觉得自己前功尽弃了。

于是,她也开启了减轻罪恶感的一种方式,催吐。

她越来越瘦,就连身边的人都劝她“不要再瘦了”。

但她依旧觉得有个声音在提醒自己,千万不能胖,吃进去的每一口都会让自己成为大胖子。

暴食、催吐导致的暴瘦,让她身体变差,经常容易头晕目眩,无法集中注意力...一系列心理并发症紧跟着出现了。

她想过停止这种循环,但是接下来的生活并不如意,最好的闺蜜离开她出国、常常被客户刁难、最亲爱的爷爷离世......当生活里的伤害向她袭来,她最终还是选择让食物挡在了中间。

暴食,成为了她的保护网。

美国国家进食障碍协会研究发现,进食障碍患者的进食行为通常是被一些负面情绪所驱使——比如家庭带来的压力感,或者创伤重现的焦虑感。改变进食行为则成为他们的一种逃避情绪体验的应对方式。

直到有一次,小A的牙齿再也抵挡不住胃酸的侵蚀,掉了一颗,而这也让小A的情绪瞬间瓦解,她躲在厕所奔溃大哭。

从那时候,她意识到,自己需要自救,也需要他人的帮助。

后来,她把自己暴食催吐的事情告诉了父母及身边最要好的朋友,并前去医院接受专业的治疗,开始服药。

她开始尝试健康的生活方式,每天少量多餐,慢食慢咽,仔细咀嚼食物,是韧劲还是松软。

这是她新生活的开端,她安然地吃下每一口食物,等待食物在体内消化吸收,并成为自己身体的一部分,然后投入积极的运动中去。

她不再追求S码,甚至XS码的衣服,她享受M码衣服给她带来刚刚好的宽松感。

她也不再因一段挫败的婚姻而深深自责,她享受当下,和身体和解的每一个瞬间。

最后,她在文中说了一句:“只要慢慢拧回这只阀门,人生就在变化了吧。”

04

往往暴食催吐,想要变瘦仅仅只是表面的原因之一。

内里更多的是对自己的自责,对生活的逃避。

暴食催吐从不是胃需要,而是心需要。

要想从这样的恶性循环中跳脱出来,更多的是需要照见自己的情绪内心,用自己的内心来面对生活的挑战,而非用胃。

爱自己,是自救的第一步。

爱自己的身体,接受身体会出现的各种情况并寻求积极的改变;

爱自己的情绪,接纳现实问题触发出的各种情绪,无论悲伤、痛苦也好,不再对抗,允许它流经我们的身体;

爱自己的脆弱,学会寻求外界的帮助,在脆弱当中找到真正的力量。

0 阅读:99

幸知在线

简介:帮助女性提升婚恋情商和职业财商,实现情感自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