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1年李四光逝世,周总理前往葬礼,在得知没有悼词后罕见发飙

红烧小面面 2025-04-21 17:36:25

1971年4月29日,地质学大家李四光老先生因为动脉瘤的问题,在北京离开了人世,当时他82岁。

5月3号那天,李四光先生的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的一个小礼堂里进行。周总理不顾风雨,亲自到场吊唁,结果到了现场却发了大火,狠狠批评了现场的一些工作人员。

说起周总理,他一向都是温文尔雅的。但奇怪的是,他在李四光先生的葬礼上竟然发了大火,这事儿得从葬礼那天说起。那天,一切都按规矩进行着,可不知道为啥,周总理突然变了脸色,发起火来。这事儿真让人纳闷,毕竟周总理平时可不是这样的。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让他这么生气呢?还得从葬礼的当天慢慢道来。

李四光是个大名鼎鼎的地质学家,1889年那会儿,他在湖北黄冈的一个穷家里呱呱坠地。

尽管家里头不富裕,但李四光的爸爸李卓侯在个学堂里当教书先生,所以李四光打小就在那个学堂里念书。

李四光小时候就有机会接受挺好的教育,这在那会儿可不常见。可能就是因为教育开始得早,他才能对那时候的社会看得挺透。

其实,我爸李卓侯原本给我取的名字是李仲揆,但后来为啥改成了李四光,这里头有个挺逗的事儿。

14岁那年,我靠着出色的成绩,成功进了武昌的高等小学。记得刚入学那天,填报名表时出了个岔子,我不小心把年龄“十四”写到了该填姓名的那一栏里。

等他反应过来时,已经改不了了。他嫌重新买张报名表要一块钱太贵,就决定将错就错,把“十”改成了“李”。但李四这名字听起来有点别扭,刚好他瞅见了“光被四表”这四个字,于是又加了个“光”。

于是,李四光这个名字就出现在了人们的视野中。

在新学校上学,李四光接触到了好多以前私塾里根本碰不到的新学问,真是让他大开眼界。每次测验,他都拿头名,成绩顶呱呱。

1904年夏天7月份,李四光得到了一个特别的机会,他不用考试就直接被选中去日本留学,而且学费全免。他主要是去学怎么造船,这一去就在日本待了整整七年,都是在学习和生活。

李四光去了日本的弘文学校学习。这弘文学校啊,专门为中国留学生开的,像陈天华、黄兴、马君武、杨度、林伯渠、张澜、杨昌济、鲁迅、陈寅恪这些大咖,都在这儿念过书。在学校那会儿,李四光结识了后来大名鼎鼎的宋教仁和马君武。靠着这两位学长的引荐,李四光终于见到了他一直特别敬佩的孙中山先生。

1905年7月份,李四光就成为了中国同盟会的一员,那时候他还没到16岁呢,算是同盟会最开始那批会员里头年纪最小的一个。

李四光入同盟会那天,孙中山送了他一句话,就八个字:好好学,为国家出力。

甲午战争失利后,李四光心里就憋着一股劲儿,想为咱国家出点力。他学好了日语,然后就去了大阪高等工业学校,选了船用机关科,专攻造船机械方面的学问。

1911年时候,发生了辛亥革命,把满清王朝给推翻了。在这之后,李四光就当上了湖北军政府的实业部长。

没过多久,袁世凯就偷偷把大权抢到手里,把革命的成果给占了,辛亥革命就这么垮了。李四光心里头那个憋屈啊,一气之下就不干实业司司长这差事了。到了1913年7月份,李四光接到临时稽勋局的信儿,说他可以免费去英国留学,还直接进了伯明翰大学。他琢磨着,要给国家造船,那铁是少不了的,要铁就得先炼,所以他就先学了采矿,学了一年。可学着学着,他又觉得采矿跟地质是分不开的,干脆就转到了地质系,一门心思钻研起地质来,打那以后,他就走上了用科学来救国的路子。

1920年,他完成学业后回到了祖国,接受了北大校长蔡元培的邀请,去北京大学地质系当了教授,还当上了系主任。

1928年8月份,国民政府做了个决定,那就是要建立国立武汉大学。然后呢,国民政府的那个管教育的部门,也就是大学院,当时的院长蔡元培,他选了李四光来当头儿,负责武汉大学的建设筹备工作。时间过得挺快,转眼到了1929年10月,新校园建好了。李四光跟蔡元培他们一起参加了新校园的落成典礼和开学仪式。他心心念念的就是在有山有水的好地方,建一所现代化的大学,这回总算是圆梦了。

李四光搞教育,带出了不少有志青年投身地质学研究,这事儿还惊动了国民政府。那时候,李四光心里头那个美啊,觉得未来可期。可谁承想,好景不长,这热乎劲儿没多久就过去了。

这些书籍不光在国内大名鼎鼎,连国际上的学术界都给予了它们高度的认可和赞扬。李四光跑到国外八所顶尖的大学,进行了一系列的演讲,这样一来,不仅让中国科研的名声响当当,也让全世界看到了中国地质的风采。

1945年那年的夏天,周恩来跑到重庆去和人谈判。他听说李四光在重庆休息养身体,就挑了个晚上,悄悄地摸到李四光的住处去了。他们虽然一直互相敬重,但这次是头一回见面。周恩来跟李四光说:“小日本快被我们赶出中国了,胜利就在眼前。等胜利了,咱们就得开始搞建设啦!”

走之前,周恩来反复跟李四光说,让他一定要照顾好自己,这让李四光心里头热乎乎的。他跟老婆讲:“我跟周恩来打交道这么久,最深的感触就是,共产党来了,咱们中国就有盼头了。”

1948年开头那会儿,李四光先生收到了去英国参加第18届国际地质盛会的邀请,这对他来说真是个出门的好机会。他赶紧打包好东西,然后就和老婆一块儿启程了。

到了英国,李四光还是时刻留心着国内的情况,他老是从报纸上找最新的消息,想弄清楚国内的形势。那会儿,他悄悄指挥,成功阻止了国民政府想把地质研究所从南京搬到其他地方去的计划。

这时候,新民主主义革命眼看就要成功,胜利的曙光已经显现。周恩来总理便开始考虑革命成功后,该如何着手国家建设的大问题了。

这时,他突然记起了只见过一面的李四光。他还特地拜托郭沫若给李四光捎去一封信,催他快点回国,一起参与国家的建设。

李四光收到周恩来的来信后,心里头那个激动啊,就等着国家来召唤他了。

1949年9月份的时候,周总理推荐了在海外的李四光,让他成为全国政协委员。到了10月,他又给李四光安排了个新职务,那就是中国科学院的副院长。

李四光一听到那消息,心里头乐开了花。他正打算打包行李回国呢,结果冷不丁收到好友的一封信。信里头说,台湾那边已经吩咐在英国的大使,要对他采取点措施。

李四光收到朋友那封信时,心里头那个惊讶啊,简直不敢相信这是真的。

为了不被扣留,李四光马上让夫人去帮忙协调,自己则先绕道去别的国家,试试看能不能顺利回家。到了1949年10月,李四光在瑞士安顿下来,接着就把老婆孩子接了过去。一家人聚在一起后,他们从意大利出发到了香港。在香港,叶剑英已经接到了指示,他把李四光一家安全地送到了内地。

1950年5月份,李四光历经重重困难,终于成功抵达北京。他被安排住进了北京饭店。当他回国的消息传出去后,亲朋好友还有学术界的很多大咖都赶忙过来看他。

回到新成立的中国,李四光心里头那个激动啊,跟他两年前走的时候比起来,这儿真是大变样了。现在市场上那叫一个热闹,社会秩序井井有条,大伙儿脸上都挂着笑,满心期待以后的好日子。他压根儿没想到,新中国这才站稳脚跟不到一年,能有这么大的改头换面,心里头对中国共产党那是打心底里佩服。

李四光刚一到北京,隔天周恩来总理就亲自到了北京饭店,专门去见李四光。一见面,周总理就用力握住李四光的手,激动地说:“你可算回来了!真心欢迎你!祖国真的很需要你!”

李四光仔细瞧了瞧周恩来总理,开口道:“总理,您好呀!看起来气色真不错,比在重庆那会儿圆润多了!”

聊了几句问候的话后,他俩聊了足足3个小时。李四光对周总理说了自己的想法:“我其实更喜欢搞研究,还是想回地质研究所去工作。”

李四光一回国,就立马扎进新中国的建设里头。他当上了中国科学院的副院长,还参加了全国政协第一届二次会议、全国高教大会和科学院的扩大会。毛主席特别夸了他,还亲自跟他打了招呼,说了一番鼓励的话。

李四光先生,您回来啦,真是太好了,欢迎您!您在政协会议上说的那些话,真的太棒了!

1952年8月7号,中央政府开了会,最后拍板要搞个地质部。这个新部门的一把手,就定了李四光来当部长,而副部长的位置,则给了有经验的老革命家何长工。

1953年的时候,李四光突然接到中央的通知,让他去中南海开会。他还见到了咱们伟大的毛主席呢。

毛主席拉着李四光的手,笑眯眯地说:“李先生,您终于来了,看上去气色真好,身子骨也挺硬朗,来来来,咱们赶紧找个地儿坐下。”

坐定之后,毛主席就开口了:“李老啊,外面都传咱们中国‘缺油’,你咋看这事儿呢?”

李四光讲道:“我觉得‘中国缺油’这话不对头。”这话一出,几位国家领导心里的大石头总算落了地。接着,李四光给他们一五一十地说起了中国存在石油的证据,讲得头头是道。毛主席对李四光不住地点头称赞。

1954年那会儿,国家搞了个正规的矿产勘探学会,李四光也成了里面的一员。打那会儿起,新中国的石油勘探工作就大张旗鼓地干起来了。

1957年3月底那会儿,周恩来去探望正在休养中的李四光,还特别关心起李四光想要加入党组织这事儿。

李四光摆了摆手,好像心里藏着什么不好说的事儿。

周总理脸上露出了笑容,一个劲儿地鼓励李四光有啥说啥,别藏着掖着。这样一来,李四光才把真正的原因讲了出来:

李四光回想起来,觉得自己在旧社会那会儿,没主动站到革命那边去,主要是自觉觉悟不够,心里头那个愧疚啊,真觉得没脸迈进共产党的门槛。

在周总理的耐心指引下,李四光决定提出加入共产党的申请。

第二年年底,李四光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了一名真正的共产党员。他心里特别感激党组织对他的关怀和照顾,从这以后,他工作更加卖力了。尽管年纪已经不小,他还是亲自带队,在全国各地搞起了战略性的石油调查和勘探工作!

最终,他们费了好大一番功夫,在东北的松辽平原上找到了那个让全世界都震惊的大庆油田,这油田的规模之大,世界少有。这事儿一传出来,全国上下都高兴坏了。那些以前说中国没有石油的所谓专家们,这下全都没话说了,一个个目瞪口呆。

后来,在李四光的指引下,咱们国家陆陆续续找到了大港、胜利、渤海这些个油量特别大的油田。到了1963年,咱们国家的原油产量已经涨到了648万吨。

1963年12月份,周总理在第二次全国人大的第二次大会上面说:

现在,我们国家石油的需求,大部分已经能自己满足了。

“中国缺油的说法”被完全推翻,李四光成了全中国人民心中的英雄。

虽说咱们已经摆脱了“贫油国”的称号,但这还远远不够,接下来咱还得努力,把“贫铀国”的帽子也给摘了。

1964年,第三届人大会议在北京热热闹闹地开起来了。这时,有个服务员走过来,凑近他耳边,轻声告诉他:“麻烦您,去一趟北京厅。”

李四光一脸懵,不知道啥情况,就朝着北京厅的方向溜达过去了。等他进去一看,嘿,里面就毛主席一个人坐着呢。李四光心里一咯噔,以为自个儿不小心搅和了毛主席的工作,连忙开口说:“主席,真不好意思,我好像进错屋了。”话音未落,李四光转身就想往外溜。

毛主席大步流星地走过来,用力地抓着李四光的手,斩钉截铁地讲:“没走错,我就是专门来找你的。老李,你的太极拳功夫真是了得啊!”

李四光那会儿没琢磨透毛主席的话是啥意思,心里犯嘀咕:主席咋知道我打太极呢?他赶忙一本正经地说明情况:“前几年我做了手术,身子骨不太硬朗,就在杭州学了段时间太极,但手艺不咋精。”

毛主席微微颔首,然后示意李四光坐下。他们聊的并不是武术里的太极拳,而是关于石油的事儿。这时候,李四光才突然明白过来,原来毛主席说的练太极拳,并不是真的指练拳,而是指找石油这件事。

李四光到了晚年,身体被各种疾病困扰,大夫劝他要少干重活,少进行剧烈运动,这样能慢点儿让动脉瘤变严重。北京医院把病情诊断和建议都写在了报告里,送到了周总理那里。周总理又跟李四光说了一遍,让他别再干太累的工作,也别做太多体力活。

李四光对周总理的关心感到非常触动,他跟家里人说:“周总理日理万机,还抽空关心我这个生病的人,真让我感动得眼泪直流……党对我这么好,只要我活着,还有一口气在,我就得把我所有的都回报给党。”

1971年的时候,82岁的李四光安静地离开了。”医生一听这话,立马扭头,眼泪都下来了。你想想,这位科学家为了国家,高血压、肾脏病都那么严重了!结果到最后一刻,心里想的还是研究。他老婆在旁边,也是哭得稀里哗啦的。李四光这一辈子啊,都给了祖国和科学,就是对自己的家照应少了点。

1971年5月2号那天,下着大雨,周总理还是亲自去参加了李四光的送别会。可把周总理气坏了的是,那些负责的人居然没给这位一辈子都在为国家为人民做贡献的科学家准备好缅怀的话。

平时总是和和气气的周总理,那次竟然当场火了,狠狠地把相关负责人训了一顿。他直接对大家说,李四光的悼词都没准备好,这就是我们的工作没做到家。

哀乐停下来后,郭沫若正要拿起话筒讲话,周恩来就赶紧走上前,站到麦克风前面说:“我这儿有封李四光的女儿李林同志写的信,我想给大家读一读,就当是给李四光同志的告别词了……”

那天早上,周恩来恰好收到了李林寄来的一封信,于是他跟中央的其他几位领导提了个建议:不如就用李林的这封信,作为对李四光的缅怀之词。这个提议很快得到了所有领导的赞同。

讲话完毕后,周恩来亲自向李四光的妻子许淑彬表达了关怀,还不停地为她打气:“咱们得把难过劲儿转成动力,接着干好李四光同志没干完的事儿。”

李四光已经离开了我们,但他在国家和人民心中从未远去。他留下的贡献,会永远在历史上闪耀,鼓舞着一代又一代人,让他们积极投身到国家与民族的复兴大业之中。

2 阅读: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