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8日,东莞第二次给城市里的全体工程师“过生日”。作为改革开放的生动缩影,46年的栉风沐雨,东莞深知打工人的分量。当前百年未有之变局,要求东莞这座世界工厂肩负起新的使命,对工业、工人和工程师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去年,东莞在全国范围内首创以城市命名的“工程师日”并举办系列主题活动,致敬城市的工程师群体,向世界传达东莞广纳贤才的胸襟。此情此景,一如这座城市的46年,2亿人在此奋斗,他们来自天海南北。但此时此刻,一些改变正在发生。有一群年轻人在东莞创业,他们的品牌与产品正走向天南海北。从汇聚到内生再到出海,这个改变是如何发生的?
培育下一个“大疆”今年6月,大疆宣布其运载无人机FC30在珠峰南坡完成了一项前所未有的高海拔运输测试,在珠峰大本营开辟了一条长2.7公里、飞行海拔高度从5300米至6000米的空中运输通道。在低空经济这一概念爆火之前,凭借硬核的技术,大疆已是蜚声国际的无人机品牌。大疆的崛起颇为传奇,有创始人汪滔的天赋与努力,有导师李泽湘教授的慧眼识珠与悉心栽培,有母校港科大的专业技术支持,还有深圳的科技创新氛围与硬件生态。这一切,正是大湾区科技创新生态的绝佳隐喻。李群的技术与产品在大疆的供应链上,很容易找到东莞企业的身影。李群自动化是国内第一家、全球第二家拥有全品类工业机器人的企业,专注于轻量型高端工业机器人研发生产,致力于为企业提供机器人产品与整体解决方案。2015年,大疆有一款装备无人机机翼上的马达需要自动化解决方案。这个小马达对装配精度要求极高,需达±0.003 mm,同时还得兼容多种型号。李群自动化通过 RCC 柔性治具,配合传感器,以及导向机构多次校正的方案,最终达到了大疆对精度的要求,同时还将生产效率从原来人工1分钟缩短至30秒,所需生产人数从原来12人减少到2人,连生产所需12平的占地面积也减少到4平。除了大疆,李群自动化的客还有苹果、富士康、宁德时代、福耀、美的等知名龙头企业。看到这里,你是否觉得又是熟悉的剧本——东莞作为世界最重要的制造业基地,拥有完整的产业集群,一些企业在转型升级的过程中掌握了核心技术,成为全球供应链的重要节点。可李群自动化并未见证东莞这个世界工厂40多年来的栉风沐雨,也没经历转型升级的漫长季节,而是通过科技创新“从0到1”的关键跨越,迅速成为一家洋溢着硅谷范儿的年轻创业公司。其实李群不是人的名字,而是挪威数学家 Sophus Lie创立的微分几何中的一个数学概念——“李群(Lie group)”,如今被用于描述当今最前沿的机器人运动及构型设计。李群与李代数之间关系的表示印象中,大家习惯了发生在深圳的创业传奇,东莞则更多是厂房里和流水线上大象转身的故事。甚至连李群自动化所在的松山湖,最初也是因为从深圳搬来的华为,才开始被人瞩目。可如今在东莞,像李群自动化这样的公司越来越多。他们证明了在东莞,同样可以书写创业传奇。而松山湖,也绝非只有华为一家科技公司。如果说李群自动化的机器人解决方案,成就了翱翔苍穹的“技术之翼”;那么逸动科技则在蔚蓝水域,引领了一场船艇电动化与智能化的革新。逸动科技专注于研发船艇电力推进设备及相应解决方案,经过十多年发展,已成为电动船外机领域全球出货量第二大品牌,产品远销全球 60 多个国家和地区。逸动科技还秉持环保理念,致力于推动船艇动力系统新能源化,在国内外赢得“水上特斯拉”的赞誉。也正是这样的理念,让逸动科技成为杭州西湖、上海苏州河、澳大利亚珀斯天鹅湖等景区游船的选择。逸动科技Spirit 1.0 EVO 电动船外机值得一提的是,李群自动化创始人石金博、俞春华,逸动科技联合创始人陶师正、潘宗良、万小康,与大疆创始人汪滔师出同门,他们都毕业于香港科技大学,港科大拥有全球顶级的机器人与人工智能专业。他们的导师也都是机器人与自动化领域的专家李泽湘教授。李群自动化和逸动科技还是东莞XbotPark机器人基地的邻居。2014年,李泽湘教授与港科大工学院原院长高秉强教授、长江商学院副院长甘洁教授,共同发起了XbotPark 机器人基地,尝试把高校技术、年轻学生和市场需求连接到一起。李泽湘教授在汪滔创立大疆时提供过诸多帮助,也深度参与了这家创业公司成为全球无人机霸主的全过程。在东莞,李泽湘证明了大创业者是可以培养的:XbotPark 机器人基地已成功孵化近70 家科技公司,估值超过10亿美元的独角兽有6家。这意味着,东莞松山湖畔,有70家创业企业正冉冉升起,就像大疆当年的样子。创新源头的创新国人对创业并不陌生。阿里、腾讯、百度、字节跳动、美团、京东、拼多多都是互联网创业的成功教材。互联网创业如火如荼后,国人对硬件创业提出了更多期待。但事实上,国内像大疆这样的硬件独角兽明显偏少。
按理说,人才端,中国工科教育已经世界领先;生产端,中国制造业的能力全球独一无二;需求端,上一轮互联网创新证明了市场的广阔性。
硬件创业到底难在哪里?在李泽湘教授看来:创业,尤其是硬件领域创业高度依赖复杂多元的创新生态。以硅谷为例,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众多湾区名校,与硅谷企业、供应链、创投资本、政府政策以及西海岸文化,共同构成了享誉世界的硅谷创新生态。
硅谷创新生态这一生态持续繁荣,又能不断吸引更多人才和创新要素,创立新的科技公司,形成新的创新生态,从而形成一个正向上升的螺旋。粤港澳大湾区也有独门优势,从八十年代的三来一补开始,先后经历九十年代的电子制造及随后的 3C 产品代工,逐步发展成体系完整的制造基地。在这里,产品迭代速度是硅谷的 5-10 倍,而成本则是其 1/5 甚至 1/10。李泽湘教授将大湾区形容为“制造业好莱坞(Hollywood of Makers)”。2014 年,适逢东莞推动产业升级、机器换人,加之东莞完善的产业链资源,让李泽湘教授与高秉强教授、甘洁教授一同向东莞提议打造 XbotPark机器人基地,以此前学院派创业探索为基础,汇聚核心创业资源,体系化培育学院派创业者,系统化孵化以科技企业。人才是创新的源头,人才受到的教育则是源头的源头。之前参加央视节目时,李泽湘教授表示:这些年高校教育体系培养人才的模式,跟产业需求间的差距太大。在目前的教育体系中,知识的灌输、分科的培养、整个考评机制的设计,是不适用于科创人才培养的。而国家经济要发展、产业要升级,需要一批像大疆汪滔、乔布斯、马斯克这样,能一人改变一个行业的年轻人走出来。除了学习工科知识,更重要的在于发现和定义问题,整合各种技术和资源去解决问题;基于项目的系统设计、制造、调试和迭代,跨学科与跨年级团队合作,以及供应链和项目管理。这些被李泽湘教授视为“新工科教育”,XbotPark机器人基地正是“新工科教育”的载体。在这个以创新为导向的载体中,李泽湘作为教育者、创业者、投资人的三重身份,让机器人基地很快有了孵化器的一切优势。李群自动化相关负责人回忆起创业历程:从最开始的资金需求,到技术突破,到市场开拓,再到进一步的资金需求,再进一步的市场开拓,每一步都是挑战。机器人基地无论从资金上还是市场资源上,都给予了公司帮助。机器人基地的孵化器功能,已然相当强大。而对新工科教育的探索,让基地向着创新的源头,改变得更深远。逸动科技相关负责人认为:机器人基地从源头上改变了工科教育的范式,培养更具创新力、更符合市场需要的人才,鼓励大家学以致用,提供完善的配套创业扶持政策,帮助项目顺利市场化。此外,由于李泽湘教授多年孵化了无数企业和创业者,汇聚了丰富的成功与失败经验,李泽湘带领机器人基地团队不断总结前面“师兄师姐”的成败原因,然后把这些经验体系化地传递给后来的创业者。新工科教育强调产品定位,方向正确、合理定位能规避日后创业长路上的很多坑,逸动科技团队对此深有体会。2013年,逸动团队研制出第一款功率6千瓦的电动船外机样机,并在当年11月荷兰METS船展上推出了第一款大功率电动船外机产品Navy6.0。Navy6.0攻克了核心技术,较当时市面上最好的产品至少提升了50%的性能。但性能提升没带来产品走俏,彼时电动船外机市场的消费主流是1-4千瓦的产品,Navy6.0太超前了。市场反馈并不及预期,让团队开始犹豫,接下来还要不要量产?此时李泽湘教授一语道破:“创业并非是在实验室做一个课题,一个企业首先要让自己存活下来。”这让逸动团队优先考虑如何活下来,于是重新全力投入到1千瓦的产品研发上。后来事实证明,真正救活逸动科技的正是这款小功率产品,这款产品目前也是公司销售最好的产品之一。逆风翻盘后,逸动科技有了更多资金和精力进行技术研发。从电机设计到螺旋桨设计,再到整体系统优化,关于船艇电动推进的整套核心技术都进行了升级,最终逸动科技将整船能量转换效率提高到行业领先的55%以上,成为全球第一家将直驱无刷技术和FOC(磁场定向控制)技术引入船艇电动化市场的公司。如今的逸动,拥有400多项专利授权,专利申请总量超过750项。2020年,在外部环境发生变化,国内互联网流量见顶之际,《人民日报》发了一篇评论文章强调:要把原始创新能力提升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实现更多“从0到1”的突破。创业维艰,“从0到1”的突破从来不易,但难而正确的路必须走下去。新工科教育就像是对创新源头来了一次创新。这种创新源头的创新,仿佛在“从0到1”之间,在创业者脑中的idea与最终面向市场的成品之间,搭起了一座坚实的桥梁。未来是星辰大海如果说新工科教育像一座桥梁,东莞XbotPark机器人基地的氛围与生态,更像一片大海,充满了无限可能。在机器人基地众多创业者中,云鲸智能创始人张峻彬是第一个入驻基地的创业者。他是学院派创业者的典型,高中就读深圳实验中学时已有科创活动的经验,参与设计盲人计算机。随后先后在华中科技大学与上海交通大学攻读本科与硕士。2015年研究生毕业后,张峻彬想创业,却没有具体的想法。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张峻彬给李泽湘教授投了一份简历,没想到很快就收到回复。张峻彬激动得迫不及待地跟教授分享了自己早期的一些创业想法,教授只是表示让张峻彬先来机器人基地转一转。在机器人基地,张峻彬认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创业者。大家朝夕相处、互相交流。此外,李教授还带张峻彬参观国内外的顶级公司、参加机器人领域的学术会议、听国内外知名科技大佬分享经验。就是这样的面对面交流学习,让张峻彬重新构思创业方向。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管学院特聘教授、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陆铭指出:创新需要有高浓度、高密度的协同网络,创新人群只有高频次的交流,才能在思维碰撞下激发创新,才能催生创新经济蓬勃发展。在不断的交流碰撞中,张峻彬想做的产品细节不断清晰。当时市场上早已有了欧美品牌和技术主导的扫地机。然而中国家庭地板多是瓷砖或木质,其实更需要的是拖地功能。当时国内扫地机的拖地功能非常鸡肋,有的甚至还需要人工手洗拖布。
“我为什么不做一款符合中国家庭清洁习惯的拖地机器人呢?”早期的厚积薄发,让云鲸智能的产品一推向市场,就取得了巨大的成功。2019年双十一,云鲸历时三年研发的首款产品J1在国内正式上市,凭借独创的“拖布自清洁”功能引爆消费市场,多次蝉联品类销售冠军。独特的创意,硬核的技术,让云鲸智能连续两年被评为中国科技机器人企业50强,连续四年登上胡润全球独角兽企业榜。在短短几年间,云鲸就实现了从0到独角兽企业的蜕变。在机器人基地一切皆有可能的氛围与生态中,更多天马行空的创意正从蓝图走向现实。从今年年初开始,能拨弄一把名为Liberlive C1的吉他,成为全球音乐博主的风尚。这把吉他没有弦,但不影响它弹出天籁,更不影响它月销8万。发明这把吉他的未知星球,也来自东莞XbotPark机器人基地。不同于互联网创业的PPT演示,硬件创业从想法到样品到产品,需要用实物证明技术和品质。东莞制造再牛,供应链再全,也很难指望哪家工厂为了创业者打样而开动整条生产线。“从0到1”的跨越已然很难,后面的产品从打样到量产更是被硬件创业者称为“死亡谷”。神奇的是,未知星球Liberlive从明确需求到打造产线仅用了两个月,就这么云淡风轻跨过了“死亡谷”,抢到市场先机。未知星球的“秘密武器”是XbotPark机器人基地的共享工厂。共享工厂有点像为硬件初创企业打造的“高定”服务。能帮企业完成产品设计的DFX(design for X),X可以代表资金、批量生产、维修等。除了实现“一件样品也接单”,还可以一站式满足企业生产工艺分析、评估与优化,生产线体搭建等多方面的个性化需求,让企业享受从产品创意到生产落地全产业链、全流程服务。可以说这是硬件生产的“小单快返”。“小单快返”模式,让昔日量大、利润薄的传统纺织业,打造出柔性供应链和对市场快速应变,迎来老树新枝。依靠“小单快返”,SHEIN成功出海,成为与ZARA、优衣库等比肩的全球四大时尚品牌之一。共享工厂成立的第一年,就服务了来自粤港澳大湾区、中东等地超过50家企业,吸纳了80多家优质供应商,实现产品出货量超20万,产值超3亿。背靠东莞强大的制造业能力以及供应链优势,XbotPark机器人基地的新工科教育与专业孵化,加上共享工厂“小单快返”从打样到产线的全流程服务,共同为硬件创业者打造了一座“梦工厂”。被改变的不仅是创业者,还有东莞这座城市。曾几何时,以东莞为代表的大湾区制造业多为 B 端企业,多为外国品牌提供零部件制造或代工,处于微笑曲线的中部,利润薄、话语权小。XbotPark 机器人基地的实践证明了:通过培育科技创新生态,携手创业者圆梦,可以将城市自身强大的制造与供应链能力,转化为一批国际知名的 C 端科技品牌。C端品牌的产品迭代,反过来又会带动 B 端产业链上的企业,从而构造自己的新制造体系,为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闯出一条新路。现在世界很多地方,都能看到这些东莞品牌的身影。张峻彬的云鲸智能,产品畅销海外30多个国家。李群自动化的技术,得到了德国、法国、荷兰等科技强国企业的认可。逸动科技的产品不仅畅销60多个国家,还与有帆船比赛F1之称的CLSailGP深度合作。相信未来有更多东莞品牌,扬起自信的脸庞,航行在出海的路上。机器人基地会不断优化新工科教育,创造更多“云鲸”。“大疆”们的故事还在继续,创新的步伐也永不停歇。当前,东莞正全力打造大湾区科创制造强市,在这座“科创雨林”的加持下,越来越多的“莞货”将在出海的路上驶出加速度,直抵星辰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