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云:“每临大事有静气,不信今时无古贤。”
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会犯低级错误,不是因为我们的“智商不高”,而是因为我们的“情商不高。”
所谓的“情商高”,不仅仅体现在“会说话”上,更体现在“能控制得住自身的情绪”上。
一个人,只有学会做情绪的主人,才能掌控自身的命运。
曾国藩说:“凡遇事须安详和缓以处之,若一慌忙,便恐有错,盖天下何事不从忙中错了,故从容安详,为处事第一法。”
当我们遇到急事,如果心中急躁,乱了阵脚,那么,很可能就会把本来简单的事情,弄得复杂。
所谓“水静极则形象明,心静极则智慧生”。
面对急事、难事,如果心中慌乱,如同热锅上的蚂蚁,那么,又如何能够思虑出对策来呢?
唯有让自己的心沉静下来,去分析事情,才能发现事情的转机。
在《三国演义》中,曹操行刺董卓,却被董卓发现,在这危急时刻,曹操称自己是打算献宝刀的。
如此才逃过一劫。
真正厉害的人,越是在危急时刻,就越能够让自己平心静气,不受情绪的干扰。
所以,他们往往能够在最危急的时刻,急中生智,妥善处理急事、难事。
《孙子兵法》中说:“主不可怒而兴师,将不可而致战。”
就是说:“君主和将领,不能因为愤怒而出兵。”
一个人,如果为了发泄自己的怒气而做事,那么,很可能就会让自己做出追悔莫及的事情来。
《三国演义》中,刘备因为愤怒而攻打吴国,最终,导致夷陵之战惨败。
而司马懿面对诸葛亮赠送女人衣服的羞辱,不但没有“怒而致战”,反而还当着使者的面,穿上了女人的衣服。
结果,司马懿不战而胜。
苏轼说:“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猝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真正的大勇之人,不是“一触即怒”,而是在面对挑衅时,依然能够沉得住气,理性分析利弊。
如果发现“弊大于利”,那么,他们就会保持静默。
那些为了“逞一时之勇”而不顾一切的人,不是勇敢,而是被怒气控制了自己的大脑。
等到他们怒气消减,理智回归,却发现为时已晚。
俗话说:“清者自清,浊者自浊。”
面对别人的侮辱与诽谤,我们往往会忍不住去辩解。
可是,有时候我们却发现,无论我们如何去摆事实、讲道理,都是无济于事的,反而还会把事情越描越黑。
那么,面对如此情况,我们又该如何处理呢?
最明智的做法,就是不听、不理、不辩。
?很多时候,有些事情之所以萦绕不去,就是因为我们自己在无意中“推波助澜。”
当我们放下“较真”的心态,那些流言,便会渐渐消失。
《道德经》中说:“孰能浊以止,静之徐清。”
面对外界的纷纷扰扰,只有守得住自己的“清净”心,不争辩、不参与,才能让那些捕风捉影的事情,水落石出、真相大白。
结语:
人生在世,会遇到形形色色的人与事情。
既然无法躲避,那就勇敢地去面对吧。
只要我们能够“平心静气”,不被外界的繁杂扰乱心神,遇事能够“冷处理”,那么,就必然能够妥善应对。
与君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