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开河”“文开河”这篇讲清楚了

旋在包头 2024-03-03 21:40:33

黄 河 流 凌

作者:冯修

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五千年的古国文明,从你这儿发源,多少英雄的故事,在你的周围扮演。

这是我国著名艺术家冼星海先生《黄河颂歌》中的歌词。早在几十万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在黄河流域这片土地上劳动、繁衍、生息,创造着灿烂的中华文化。所以说,黄河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摇篮,是我们的母亲河。

俗语云:“不到黄河心不死”。说的是非黄区的人们,总想到黄河去看看那“河水浩荡,横无际涯”的壮丽景色,领略一下炎黄子孙的母亲河那气吞山河的美妙容姿。但是,在漫长的中华历史上,黄河又由于善淤积、善决口、善迁徙,给人们留下许多痛苦的回忆。据史料记载,从公元前602年到公元1938年的两千多年间,黄河共决溢1590次,大的迁徙改道26次,平均“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次大改道”。水灾范围:北至海河流域,南至江淮流域,面积达25万平方公里。每次灾害都能夺去许多人的生命,流离失所、家破人亡者更是不计其数。黄河成了中国的一大“忧患”,以致历史上有“黄河宁,天下平”之说。黄河除善淤积、善决口、善迁徙之害以外,每年都还会有颇为棘手的“凌汛”的危害。

凌汛,俗称冰排,是冰凌对水流产生阻力而引起的河水明显上涨的水文现象。在我们包头段的黄河上,每年在开河和封河时都会有凌汛发生。

解放前的多少个年代,老百姓只能任由黄河在“凌汛”期间自行发展,每每造成凌害,人们无力抗衡,默默承受。解放后,政府在每年“凌汛”期间,为了确保沿黄两岸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相关职能部门都要拿出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到防“凌”工作中。其中,在包头黄河段,我所知道的包头市生产资料采购供应站曾就肩负过对包头地区防凌、防汛物质中,如:锹、镐、斧具、砍刀、水斗、抬框、箩头、绳索、扁担、杠子、麻袋、草袋、铅丝、大小排子车、排子车配件、柄把、椽檩、木棍、梢子、竹竿、蒲帘子、稻草帘子等物资的储存、加工和供应,每年这里都有那时候的价值壹佰万元的质量保证的物资在时刻准备着,以防意外发生。除了物资的准备,政府设立了黄河防汛指挥部,指派专人24小时监控河道动态,一旦发现危险苗头,政府立即启动应急预案,调动专业人员在问题冰面投放或埋设炸药包爆冰、增派预设民兵在岸边发射迫击炮弹炸冰、请求派遣轰炸机在空中定向投掷炸弹破冰的办法迅速疏通冰塞河道化解危机。与此同时,政府还组织相关人员专门研究具有类似冰冻情况的俄罗斯、瑞典、美国等国对付冰冻和凌汛的技术,用以指导我们的黄河防凌工作。

流经包头的这段黄河,特别是在现在被称为“三银才村”及其附近的河道,由于上下游坡度不大,且河道平缓,逶迤曲折,所以,在凌汛期间极易产生冰块塞河的问题。再加上包头段黄河和兰州段黄河相比,纬度差了4度多,冬季气温也就相差了摄氏4度多。当上游的河水还在流淌时,包头段的黄河已经冻住了。到了春天,上游的河开封了,包头段的黄河还在瓷实地冻着。二零零零年以前,包头段黄河的封河,基本上都在每年的冬至时节至第二年的清明节前之间。近年来,随着地球气温的逐渐变暖,包头段黄河的封河和开河时间也都有了推后和提前。去年,春分节刚过,人们还没赶得去看的时候,就传来了包头段黄河已平稳开河的消息。一般情况下,包头段黄河封河时间比兰州段要早20多天,解冻时间却晚一个月左右。这样,就造成了每年从乌海段到下边喇嘛湾段黄河的凌汛,其中,包头段黄河全线最早封河、最晚开河。

凌汛来临之际,原本冻得像钢铁盖子一般的河面,被渐暖的气温在不觉之中晒脱了河岸,当上游大量的河水从冰底经过时,就会把冰面抬起来,整块的冰在水势和风势的作用下,慢慢地向下游移动。这种移动初看不怎么起眼,可是一块比足球场还大,近万吨重的冰块的移动,会以不可阻挡之势,摧毁其经过的所有东西。它会顺着防护不足的河堤爬上河岸,摧毁岸上的建筑物;它会把河道堵塞造成河堤决口,使堤外成为泽国以至河水改道;它会撞毁桥涵,垮桥毁路。1981年初春,黄河冰坝塞河,伊盟达旗段黄河决口,一下子就冲毁了万亩良田,造成了重大经济损失。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末的一个开河期,我曾亲眼目睹过东河南海子南边的黄河北岸大片的土地被流凌拱出的沿水瞬间淹没的场景。那些被冰水围困,企图四处逃窜不果的鼠、兔们,最终无一能予幸免。

黄河开河,还有“武开河”和“文开河”之分。前边提到的,黄河突然水鼓冰开,易造成凌汛危害的,均属“武开河”之列。

“武开河”即临时,常在黄河边的细心人,多能听到从河底处传出的低沉的嘣嘣声,那是冰面即将裂开的前奏。有经验的人们就会驻足不走,眼睛盯住不远处的被太阳晒的已经表面发虚的冰面,等待奇景的发生。不一会儿,一阵更大的嘣嘣声,由远及近地传来。还没等你反应过来,冰面就齐刷刷地裂开了一道口子,随之,口子又在瞬间裂向远方,裂的更大、更长。裂开的冰面先是静止不动了一刻,接着,就像着了魔力似的,一大片冰突然一翻身栽了个猛子翻到了河里无影无踪。裂开口子的另一半冰面又静持在那里,一动不动,四五十公分厚的冰碴子,像被天剑劈开似的,晶莹剔透延向远方。又突然,钻到河里冰面底下的大冰块反把它上面的冰块鼓起,已经覆盖河面几个月的厚厚冰面再也捂不住底下的河水啦,只好任由大面积的冰面嘣嘣嘣地裂开口子,翻进河里。混黄的河水打着漩涡,吞噬着冰块,欢舞着向下游流去。当河水夹杂着冰块流向下游时,没有开裂的冰面常常挡住了顺水流下来的冰块,越来越多流不下去的大大小小的冰块慢慢地堵塞了河道。寻不了下出的河水,从下到上越积越多,只好向两边地势较低的堤岸涌去。拱出堤岸的“凌”水,迅速扩大战果,以不可阻挡之势泻向堤外底洼之处,摧腐拉朽、所向披靡。这一切,大都只发生在瞬间。

在大多数的年份,黄河上下游河段的温度相差不大,河道分段逐步解冻开河,没有形成大的凌汛洪水,开河比较平缓顺利,即属“文开河”。

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黄河在开河时上游的来水渐渐地少了许多,加之沿河又建了许多水库和水闸,在凌汛期间调节下泻流量,有效地控制了凌汛洪水的形成,再加上在黄河各段修建了好多铁路桥、公路桥,成功的固防了河道。这样,黄河出现“武开河”的几率就极少了。对于现在来说,能在黄河边儿上看到“武开河”的场面,那可比站在钱塘江边儿看到钱江潮涌的壮观景象难多了。

在以前的年代里,因为黄河流凌,阻隔了两岸重要通讯的往来,而催生了一个特殊的行当,那就是“跳冰”。听老一辈人讲,恰遇黄河流凌期间,两岸的一边儿发生了需要另一边必须马上要知晓的特别重要的事情,用射箭或是放风筝的方式无法达到信息传递的需求时,就会花高价聘请民间掌握“跳冰”特艺的人,通过“跳冰”的方式,从正在流凌的黄河的一边,跳过到黄河的另一边把信息传递过去。“跳冰”的时候,跳冰者身穿特制水靠,带好要传递的印信文书,手拿一根应手的、韧性极强的、丈二三长的竹竿,在堤岸边选好河水中可以承重、踩踏的流冰即一跃而上,然后,用手中的竹竿点着河水或是水中的其它流冰慢慢地向对岸靠去。中间觉得自己脚下踩踏的冰块不合适了,就要尽快找到其它认为合适的冰块换跳上去,继续前行。前行时,踩着冰块都是顺着水流斜插着向对岸靠去,还要随时防范河风带来的不利影响,更要警惕顺流而下的大冰块的撞击危害。这是一个极其危险的行当,讲述的老人也没亲眼见过,只是听人说过。不过,在问及的老一辈的老包头人中,大都会说听说有过这事儿。

黄河开河期,上下游淌水,中间冰封形成的“流凌”现象,在世界上各国及我国的河流里是绝无仅有的。在我专门查寻过的包头市的各个工程大专院校的图书馆里,涉及到“凌汛”方面内容的书籍也是少之又少,即使载有“凌汛”方面内容的,也是一带而过,言之不详。

近年来,在包头段黄河边儿上是再难见到“武开河”的场面了,但在开河的季节里还是可以看到壮观的流凌景象。

为了发展包头的文旅产业,推进黄河景区建设和黄河观凌周文化旅游活动,今年的2月22日,市委书记丁绣峰主持专门会议研究讨论这一问题。那么,随着市里各相关部门对会议精神的进一步的推进和落实,今后,我们包头一定会渐渐地形成新的一景,那就是在每年三月开河的日子里,包头以及全国的观凌爱好者们顶着依然凛冽的春风,结伴来到黄河边儿上,观开河、赏流凌、看水鸟、踏春风、吃鲜鱼!

图片来源:包头市文联编辑:王玮琦,刘晓丽

0 阅读:0

旋在包头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