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人团建,《大场面》应该好笑吗?

Idlemovie 2024-09-18 18:14:28

看过《一年一度喜剧大会》和《喜人奇妙夜》的观众对《大场面》不会陌生。

喜人大集结,全员熟面孔,出息的他们在电影中一起整出了一场《大场面》与戏中戏。

他们就像一群在远方的朋友,虽未曾谋面但颇为熟悉,看到他们在电影中一一出现,节目中他们的精彩瞬间立刻浮现于脑海。

从舞台走向大银幕,他们并没有表现出水土不服,《大场面》不是吵吵闹闹的闹剧,也不是一味煽情的闷片,而是一部悲喜交加的真诚作品。

《大场面》中,与《孤注一掷》梦幻联动,让《集结号》成为反转关键,最后再以《流浪地球》的科幻属性收尾,电影始电影终。

用元电影的方式颠覆重构,现实中他们还是无名之辈,但纪录片中他们个个有名字,我是谁不重要,重要的是平平安安的走到生命的结尾。

也许很累一生无为,也许无足轻重伤痕累累,可有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在身边,跌倒了也有勇气爬起来继续向前,电影是造梦的艺术,而无名之辈们才是背后的造梦者。

影片前半段是无厘头+陷阱喜剧,将角色的行为放大化、夸张化,从而引发了一连串反差情节,一本正经的解决问题成了一出出陷阱喜剧。

一开始的踩雷伏笔,多次拍摄,海水涨潮,闯入禁区,这些草蛇灰线是一个坑,观众不经意间掉进去,在观众顺着陷阱往前想的时候来个急转弯,笑料自然而来。

但喜人们想做的可不仅仅是喜剧,他们在喜剧中整出了悬疑感,即炸弹理论,两人踩三次雷,让观众跟着角色一起屏息,注意地雷什么时候会爆炸,起到吸睛的目的,把观众的焦点拉过来后再循序渐进的释放出电影的意义与现实的复杂和艰辛。

这让该片如溪流般柔软,总会在笑过之后触动你心底最脆弱的情感。

而击中的正是真实的职场映射,片中的班味很重,宛如职场实录,上演了一场真正的电影照进现实。

每个人都一样,初入职场一身正气,两三年后左右逢源,因为不会捧领导的场,不懂得迎来送往就意味着失去工作和晋升机会。

就像强子一样,被大明星林东看中成了他的替身才有机会从影视城门口蹲变成能跑个龙套,而后熟络掌握职场规则,给林东的强行加戏鼓掌并告诉身边同事“我们就这规则。”

可小人物的命运总是摇摆不定的,一旦遇事各种甩锅,你就是那个接锅之人,俗称临时工,又叫天命人,跑龙套的又没有话语权。

林东踩到真雷,导演推制片,制片推副导演,副导演推道具,道具不知所措,强子站出来背锅,可背锅不代表结束,只要开始背锅就有背不完的锅,委屈苦水只能自己吞。

小人物搞出了大场面,以为能被大明星器重,一路扶摇直上,然后现实却是影视民工的辛酸泪,大明星的人设是敬畏电影,尊重演员,尊重观众,实际都是包装出来的糖衣炮弹。

这与职场中的我们何其相似,有事我们干,有功领导领,张口画大饼,对齐颗粒度,落实无音讯,工资不见涨,申诉不管用,抱怨没效果。

谁说当下的电影只有功利主义,没有社会意义,《大场面》在热闹欢腾的外衣下包裹着社畜打工人无奈悲凉的底色,看过的人都会与之共情。

在发声和揭露现实的同时,电影也提供了一定的情绪价值。

片尾,以为排雷成功,又掉进另一个雷,以为背后有人,结果父子狱中相会,底层与资本的对抗,普通打工人拒绝领导的PUA和画饼赢得胜利。

跑龙套的变成了真主角,无名之辈享受了一场属于他们的烟花,过后有人登场,有人退场,虽然这种结局有加工,但爽感给的很足,看后很治愈、很解气。

电影以余味论成败,《大场面》留下的味道足够我们咂摸,像一壶老茶,初品微苦,多喝几口便可回甘。

0 阅读:0

Idlemovie

简介:电影,应该更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