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心安处》是一次情怀的满足,但国内票房不到300万。
《阿甘正传》原班人马回归,导演+汤姆·汉克斯+罗宾·怀特再度合体,理查德和玛格丽特过上了阿甘与珍妮没能过上的一生。
但这次的再续前缘并非消耗情怀,而是电影技法上的一次创新。
片中固定单镜头的尝试极具先锋性,以一种高度写实的影像风格进行沉静而漫长的凝视,突显客观、冷静的哲学思想。
不去专门定义善恶冲突,不去刻意营造剧情曲折,改变过去剑拔弩张、张牙舞爪的人物关系,转而走向温柔、和善的人际交往。
这种镜头方式让摄影机不再参与叙事,而是以记录的的身份出现,镜头语言不再喧宾夺主,讲究如实记录,所以在画面上有较强的写实感。
写实带来的是没什么跌宕起伏的剧情,那《此心安处》的好看点在哪?
一是画中画结构的多线叙事消解了镜头的单调,二是片中有每个人都可以共情的爱和现实,以及以小见大的历史一隅。
从侏罗纪时代到原始人社会再到美国独立战争,二战爆发,金融危机,从男性主导到女性觉醒再到每个家庭,一日三餐,一年四季。
一个人的一生,一个家庭的变迁,一个国家的史诗,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导演将百年家庭众生相压缩在104分钟里,让观众在光影世界中度过了时光飞逝的一生。
所以看《此心安处》就像品读人生的余味。
导演不厌其烦地告诉观众,生活不尽是欢喜,有时也会有悲伤,我们必须接受它,积极地活下去。
如理查德一家祖孙三代,每一代人都有各自的烦恼,年轻时想闯出去走走却被家庭牵绊,年纪大了风华不再,但要面对生老病死,人生八苦。
生活的鸡毛蒜皮看似很小,时间的尘埃一多也能压得人喘不过气,可生命与情感的传递和延续又让未来燃起希望,好像生活也没那么糟。
《此心安处》用寥寥数笔勾勒出人生百态,情感世界的千沟万壑。
导演在以电影的方式教人们如何去爱、去包容,去面对现实,去平静地活下去,这样的电影会让人的生命至少延长三倍。
一家人的故事跨越时光,生活中的喜悦、泪水、欢聚与离别一一呈现。
每个镜头都充满了深情与温度,借助独特的沉浸式视角,让观众仿佛置身于这个充满爱与温暖的家庭中,共同经历了在这栋房子中发生的欢笑与泪水。
这里有像罗斯一样的你,在家里牺牲梦想,虽无法改变命运但仍保留一份倔强,也有像玛格丽特一样的他,被爱情和家庭所困,但理想敢去追,更有像瓦妮莎一样的我,独立自主,敢想敢拼。
她们在固定镜头里逐代打破框架的束缚。
正如结尾的封神一镜,固定镜头转为运动长镜头,我们得以窥见整间房子的全貌。
由近及远,镜头上升,小镇全景展现于眼前,原来每间房子都大同小异,这不是一个家庭的物语,而是所有家庭的故事,每个人都能从中找到自己的影子,也曾是他人窗外的风景。
每个家庭的平凡生活组成了悠长的历史,无论经历多少风霜也不会褪色。
就像片尾患有阿尔兹海默症的玛格丽特故地重游,朝花夕拾,找回了“女儿找到蓝丝巾”的片刻记忆,幸福立马溢于言表。
这就是家的意义,有时候会离开一段时间,也许会让自己看得更长远,当乡愁不再是犯愁,故乡才是最好的留下来的地方,而家永远不会嫌弃你。
勿忘心安,此心安处是吾家,只生欢喜不生愁。
一个人时,无忧无怨;两个人时,欢乐无比;三个人时,日渐冷淡;一群人时,各自生活;两个人后,互相扶持;一个人后,时间变得好漫长。
这就是《此心安处》的魅力,不在电影中说教,但它的每一句台词,每一个角色,每一个画面,每一个片段都能叫人冷暖自知,最日常的生活碎片,却触发了我们最深的感同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