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82岁奶奶创业欠债千万,10年还清2077万,91岁一句话令人泪目

扶苏过去录 2025-03-19 08:20:46

她还年富力壮,难道就这么无所事事地虚度晚年?

那一年,陈金英奶奶退了休,从一个操劳数十载的中医,突然间成了家里的太太太。起初,她还挺高兴能清闲下来,可没过多久,这个习惯了打拼的老太太,就感觉浑身不自在,仿佛少了些什么。

于是,陈金英动起了创业的心思。她想把自己行医多年的经验,和对老年人需求的了解结合起来,开一家专门为老年人服务的公司。不过,可别小看她,虽然年纪不小了,但脑子却挺灵光的,她决定生产老年人专用的保健品和护具。

当陈金英把这个创业计划告诉家人时,孩子们都纷纷劝阻她,说她这把年纪了还折腾什么,安安心心在家享清福多好。

可陈金英皱着那张布满皲裂的面孔,对家人说道:“我就是觉得闲着实在没意思,要是能干点自己喜欢的事,不是更有乐趣吗?”

说真的,我们很难想象一个80多岁的老人还能有如此进取心。不过陈金英自己倒是乐在其中,她手头只有区区3000块钱,却租下了一间小作坊,请来几个工人,亲自动手学做羽绒服。

一开始,她将拿到的样衣,去亲朋好友那里大卖。看着业务愈来愈红火,陈金英像个小姑娘一样高兴,由此更是给自己增添了不少信心。

然而,谁也没想到,这一干就是几十年。从最初仅仅十几个工人的小作坊,到后来拥有百名员工、营收过千万的大厂,陈金英的生意是越做越大,她也从一个默默无闻的老太太,一跃成为当地有名的“富太太”。

可就在她事业蒸蒸日上的时候,祸患却也在悄然而至。

凡事总有两面性,繁荣也给陈金英带来了骄傲自满。她固步自封,始终没有更新产品款式,与此同时,市场上却已经风云变化、新创意层出不穷。再加上她缺乏专业的管理经验,工厂效率低下、亏损严重,濒临破产边缘。

陈金英本可以选择放弃,毕竟她已是高龄。可是她舍不得放弃数十年来的心血,于是痛定思痛,决定扭转乾坤。她拿出私房钱1600万,在丽水新建了一座占地6000平方米的大厂房,振兴了一下企业。

可好景不长,不到一年,因为管理不善和市场环境的变化,陈金英再次陷入了困境,外债高达2077万元。

82岁的陈金英欠下了一屁股债,这可把她的亲朋好友吓坏了,纷纷劝她别逞强了。可陈金英偏不,她从未想过成为老赖,这一举一动都牵扯到诚信问题。

“我欠下的,就得还,即便还不完,也要拼到底!”陈金英打定了主意。

就这样,举债缠身的陈金英,开始了自己的“还钱”之路。当时,债主们就像一帮恶鬼,天天在她家门口堵着,大骂大闹,逼她还账。

看着这些凶神恶煞的家伙,谁能想到,陈奶奶在下定决心之后,还会有这般气定神闲的样子。她笑着对他们说:“我也知道自己快不行了,但不还钱更不行啊,耐心点,我会一分不少地还给你们的。”

陈金英说到做到。为了凑钱还债,她先是将原先的厂房和房产抛售,套现1800万,还上了大部分债务。可剩下的300万,就得靠自己一点一点挣了。当年,丽水街头就时常能看到一个瘦小的老太太,推着羽绒服摊车,冷风中瑟瑟发抖。

大家看着都不忍心,但只有陈奶奶自己知道,能不能还上债务,就看自己这一把老骨头了。于是,从天不亮就起来收拾摊位,傍晚才收工,她连连几年,就这样熬下来了。

谁能想到,这个年龄的人还有这般顽强的毅力?外人都以为她是在为生计而奋斗,却不知她的初心,只是为了尽快还清自己的债务。

就这样,陈金英硬是靠着坚持,一年一年还钱。可就在债务还清的最后一年,她却遇到了生命的最大挫折。这一年,她的丈夫去世了,儿孙们都恳切地劝她回家歇息,不要再为还这点债而拼命了。

可陈奶奶偏不,无论别人说什么也不肯回家。要说,舍不得一辈子的努力付诸东流,这也算是一个原因吧。

最重要的,我想还是陈奶奶惦念着那些借钱给自己的人。她曾说过:“我已经找不到比他们更值得信赖的人了,他们无条件地相信我,借钱给我,让我这把老骨头还有一线生机。如果现在我不把钱还上,怎么对得起人家当初对我的信任?”

听了这番话,不禁让人恍然大悟,原来陈奶奶执着于还钱,只是为了不背叛那些当年信任她的人。所以,即便只剩下最后一口气,她也要咬紧牙关,把这最后一笔钱给还上。

就这样,2021年的春节来临之前,91岁的陈奶奶终于把最后一笔欠款还清了。当她联系上最后一个债主,把钱交到对方手里时,身心俱疲的她,终于放下了挂在心头十年的重担,喜极而泣。

那时,她满脸的皱纹中洋溢着幸福,像个天真的孩子。有人问她下一步准备怎么办,陈奶奶想都没想,就说:“我啊,还是继续行医好了,考个中医师资格证,好好为老百姓服务服务。”

看着眼前这个活到92岁、饱经沧桑却依旧积极向上的老人,让人不禁被她的人生态度所折服。而她的故事于世人,正是一记当头棒喝,让我们这些浮躁的年轻人,反思什么才是真正的责任和担当。

参考资料:“诚信奶奶”耗时十年还债2000万元——北京青年报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