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次民调中,还有一项是对于中央政府希望特区政府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你觉得港府做到了吗?
有60.4%的受访者认为特区政府管治班子颇能够或非常能够做到,39.6%的受访者认为颇不能够或非常不能够。
那么香港市民的呼声,李家超真的听到了吗?回应了吗?
说实话,听其言不如观其行!怎么回应不重要,怎么做才重要。
特首对解决土地及房屋问题的积极表态,同进展缓慢的轮候时间,构成了如今复杂的民调。
上任一年多来,李家超已经多次实地探访劏房住户,并多次表态要帮助他们尽快“上楼”。
前段时间,李家超还力排众议收回粉岭高尔夫球场32公顷土地,用于建设1万2000套公屋。
近日香港房屋局局长何永贤也对外宣称,目前港府手上已有足够土地,完成未来10年建设36万套房子的目标。
她表示,港府将在5年内将提供2万个过渡性房屋和3万个简约公屋单位,为有迫切住屋需要的民众或长期轮候公屋的民众提供适切住所作过渡之用。
但是尽管如此,截至今年6月底,香港公屋一般申请者的平均轮候时间仍然长达5.3年,其中非长者单身申请者甚至需要等上30年。
他们因为没有公屋而单身,又因为单身而排不上公屋,如此这般,陷入一个近乎无解的悖论,直至60岁以后成为高龄单身人士,才有望享受到优先分配公屋的照顾。
有位年过7旬,一家三口住在不到7平方米的劏房,轮候了8年公屋仍未排上的老人标叔。
他在七一前夕接受媒体采访时,大赞李家超亲民,但又遗憾生活仍然艰难,未能得到改善。
最后老人家表示,只希望能够尽快上楼,让还在读小学的女儿,能够有个自己活动的地方。
这种满怀期待而又有些失落的矛盾心理,或许就是当下很多港人的真实写照。
Three
简约公屋,有无必要?
人生能有几个八年?能不能快一点,再快一点呢?
劏房住户们心里着急,其实特首李家超也未尝不急。
2022年10月,李家超在上任后的首份《施政报告》中,就提出了一种全新的“简约公屋”,采用简约设计和装配式建筑的施工方法,以达到更快速建成。
李家超计划,未来五年香港将兴建3万个简约公屋单位,作为公屋轮候3年以上人士提早“上楼”的权宜替代品。
这个思路颇有赫鲁晓夫楼的影子,也因此如同赫鲁晓夫楼一样充满争议。
议员抨击简约公屋五年即拆是浪费公帑,劏房住户也嫌弃简陋而不愿意将就,毕竟已经排了好几年公屋,能够一步到位中间不用折腾自然最好。
比如前文提到的那位标叔,就明确表示不会去申请简约公屋。
但是回首过往,五六十年代香港人口暴增时,许多人不也是靠着铁皮或木板搭建起来的寮屋将就过来的吗?
当年有铁皮屋住总好过街头露宿,如今有简约公屋不也胜过住破旧劏房吗?
只是不同的时代背景下,市民未必能体谅特首“以空间换时间”的良苦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