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克里姆林宫听说一事:叶利钦与普京交权,叶氏带走一本书

如松谈历史 2023-11-09 03:03:06
参战老兵看世界连载20:圆梦俄罗斯

我们与新中国共同成长的这一代人,对俄罗斯有着挥之不去的情结。我们崇拜的是马列,走的是俄国十月革命道路,学的是俄语,唱的是苏联歌曲,听的是保尔柯察金的故事。当时的领导都在讲:苏联对我国进行了无私的援助,是我们建设的榜样,苏联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

我上学的时候,还有幸见到当时的苏联的伏罗希夫元帅,我的心中充满着对苏联的感激、羡慕加热爱。尽管赫鲁晓夫上台后,中苏关系一度破裂,前苏联领导人对我国进行全方位打压,但是,我们依然对苏联有好感。我爱的是红色的苏联。我从小就有一个愿望,能够看一看我心中的苏联。

这一夙愿在东欧剧变、苏联解体、重启俄罗斯名号,我进入古稀之年的时候实现了。我携妻子与朋友陈老师伉俪一道游览了俄罗斯,虽然是浮光掠影,但收获颇丰。

俄罗斯是世界上幅员辽阔,物产丰富,领土面积最大的国家。这片土地曾经长时期处于公国割据的碎片化状态,遭受过无数次战争的摧残。

1238年蒙古人占领这块土地,统治近300年。1621年芬兰人入侵这块土地,各公国惨遭践踏。1812年拿破仑攻入这块土地,大肆烧杀抢掠。俄罗斯的兴起自16世纪,1547年伊凡四世把各公国纳入统一的俄罗斯,自称是继承了拜占庭正统的沙皇。“沙皇”在拜占庭语义中是“恺撒”的意思,恺撒是古罗马帝国的奠基者,后人称他为恺撒大帝,被尊为众神之一。

统一后的俄罗斯,不断对外侵略扩张,特别是1721年彼得一世改称俄罗斯帝国后,吞并欧亚多个国家,领土迅速膨胀。19世纪,我国的库页岛和海参崴等15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也被纳入俄罗斯国土。现在的俄罗斯人口只有1.44亿,且逐年呈下降趋势,是名副其实的人口稀少,地大物博的国家。一般人到俄罗斯旅游,不会去荒凉偏僻之地,而是去人文历史厚重的名城。

我们也不例外,我们到俄罗斯的第一站就是首都莫斯科。莫斯科地处欧洲中部,有“五海之港”之称,可通白海、里海、黑海、亚速海和波罗的海;四周植被茂密,有95座公园,绿化面积占全市的三分之一,被誉为“森林中的首都”;众多古老建筑保存完好,造型美观,人们叫它“千顶之城”;还有宫殿般的地铁站,建筑在列宁山上的莫斯科大学,蜚声国内外的大剧院,称为“莫斯科精灵”的阿尔巴顿特步行街。莫斯科游览的项目实在太多,只有选择最精华的地方观光。

一、神秘的克里姆林宫

在我的心中,克里姆林宫曾经是红色阵营的大本营,是影响世界发展的权力中心。我们从图片和影视中,只能看到它高出城墙的宫殿、塔楼和钟楼的一部分,其它的都隐匿在高大坚固的城墙之中。一般人对克里姆林宫内的情况非常陌生,充满着神秘感。现在,克里姆林宫已经对游客开放,为揭开它神秘的面纱提供了方便。

在俄罗斯还没有成为统一的帝国之前,克里姆林宫就存在了,1156年,它是莫斯科公国的奠基人尤里·多尔戈鲁基1156年修建的官邸,当初的克里姆林宫没有现在这样华丽和宏大。克里姆林宫在俄语中的词义是“内城和城堡”。

人们没有忘记莫斯科公国的开拓者,在市中心特维尔大街中段市政府的广场上,树立着尤里·多尔戈鲁基大公的雕像,他头戴铁盔,身披铁甲,左手持盾,右手拿剑,目视前方,横跨战马,一幅威风凛凛的形象。克里姆林宫建筑在市中心的博罗维茨基高地上,南临莫斯科河,西北接亚历山大花园,东南与红场相连,占地面积27.5万平方米,地面形状呈三角形。宫殿四周有红色城墙护卫,城墙长2235米,厚14米,高14米。围墙上有18座塔楼。其中最著名的是具有哥特式建筑风格,四面镶有自鸣钟的救世主塔楼;5座城门上的箭楼,用红宝石五角星点缀,给人以庄重华贵威严的感受。

我们随游客由位于皇宫西部的库塔菲娅塔楼进入,通过架设在护城河上的桥梁,穿过高80米的特罗茨克塔楼,进入皇宫禁地。沿道路向东行走,不一会儿就看见两幢大楼,左边的一幢是古老的军械库,右边的一幢是现代的大会堂。据说这座大会堂是受到我国人民大会堂的启发而建筑的,1960年初开始施工,1961年投入使用,占地面积4万多平方米,有三分之一的部分建在地下,用于工作、服务和招待的房屋有800多间。大会堂的外层由白色乌拉尔大理石和玻璃幕墙构成,大会堂是一个开会和演出皆可使用的多功能大厅,能容纳6000名观众。

大厅以舞台为中心,呈扇形扩展,每个座位上配备有投票器和同声翻译耳机。舞台有450平米大,灯光、音响、布景设备一应俱全,还有能容纳交响乐团的乐池。大礼堂外的走道旁是大小不一宽敞明亮的休息室。大会堂的上层是宴会厅,宴会厅能同时接待数百人进餐。大会堂拥有自己的芭蕾舞剧团,曾多次上演《堂吉诃德》、《吉赛尔》、《海盗》、《天鹅湖》等经典剧目。2007年3月26日,时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主席的胡锦涛和俄罗斯总统普京共同在这个大会堂,宣布并致词俄罗斯中国年友好活动开幕,5000多人出席这个开幕仪式,观看了名为《春天的交响》的演出。

军械库大楼是世界著名的皇家博物馆,1851年由著名建筑师托恩设计,为俄国17世纪建筑风格,外墙用白色石柱和植物图案装饰,内部则呈拱形屋顶,拱形门和石圆柱装饰。展厅的墙壁上悬挂着多位莫斯科大公和俄罗斯沙皇的肖像。馆内收藏了4世纪到20世纪4000多件皇家工坊制造的珍贵物品和外国政要和使节赠送的国礼,其中最著名的是“英诺马赫王权器”,这是从拜占庭承袭而来的,标志着俄国沙皇的正统权力。还有彼得大帝的长袍和叶卡捷琳娜二世女皇的婚礼长裙。

军械库设有九个展厅:第一和第二展厅是12-20世纪的金银制品;第三展厅是15-19世纪欧洲和东方的仪仗器具;第四展厅是12-19世纪的俄国兵器;第五展厅是12-19世纪西欧的银器;第六展厅是14-18世纪贵重的纺织品和皇家服饰;第七展厅是13-18世纪象征皇权的信物;第八和第九展厅是16-18世纪的御用马车、马具和出行的仪仗器具。参观军械库需要购买单独的门票,一般旅游团是不会安排专门参观的。从了解俄国皇家生活的角度看,军械库是值得一看的。

过了军械库,就到沙皇时代的枢密院大楼,现在叫作总统楼,也叫一号楼,大楼面向宫外的一面毗邻红场,是十八世纪建盖的,沙俄时代的皇帝不在这里办公。一号大楼成为全国的权力中心是在苏联时代开始的,第一位入住这座大楼的是革命导师列宁。他的办公室和住处都在三楼,面积为560平米,包括图书馆,会议室和电话交换站,其中办公室有40平方米。

列宁从1918年开始到1924年1月逝世,都在这里居住和办公。列宁逝世以后,他办公和居住的地方开辟成列宁故居博物馆,这个博物馆直到1993年才迁至戈尔基别墅。1922年,斯大林任苏共书记后,搬到这里的二楼办公,面积为150平方米。最初办公室墙面上只挂了马克思和列宁两位领袖的肖像,后来又增添了俄罗斯军事家苏沃罗夫和库图佐夫的肖像。1932年11月9日,他的妻子纳杰卢达·阿里卢其娃自尽后,他和两个孩子斯维特拉娜和瓦西里就搬到这里住了。赫鲁晓夫上台以后,办公室也在这幢房屋的三楼,面积为100平方米,墙上只挂了列宁的肖像。他的办公室内变换着放置一些国内外友人赠送的礼物。他在这里办公十年,直到1964年下台。前苏联的领导者几乎都是在这里办公。

1991年12月叶利钦从戈尔巴乔夫手里夺权,宣布当时的世界第二强国苏联解体,恢复俄罗斯国名。担任改弦更张后的首位俄罗斯总统叶利钦在这幢大楼里执政八年后,推荐普京为自己的接班人,而后自动辞职。作为普京的伯乐,他获得了继任者普京签署的豁免权,对他任职期间的一切行为不予追究,并享有优异的待遇。叶利钦交权的那一天,与普京和各部部长共进盛大的送别午餐,而后率领众位政要到自己的办公室,看着办公桌对大家说:“这里的一切都是国家的,我自己的东西已经一件不剩。不过有件东西我要把它带走。”说完,拿走放在桌子上的《俄罗斯宪法》。

这本宪法是1993年叶利钦主政时通过的。《宪法》肯定了前苏联解体的合法性,赋予了总统巨大的权力。我想他这样做的目的是要告诉众人,他所做的一切都是符合《宪法》的。他还拿起桌子上自己用来签署文件的钢笔,把它交给继任者普京,然后离开克里姆林宫。

据说普京的办公室就在这幢房屋的三楼,他没有住在这里,而是乘坐直升飞机到这里上班。普京在这里执政已经20年了,他把休克以后身体虚弱的俄罗斯带成了身强力壮的俄罗斯,重振了战斗民族的尊严,人民的生活逐渐得到改善,民众称他为“俄罗斯的救世主”。普京在俄罗斯民众中的形象很好,有网友说:“普京是女人眼中的好男人,男人眼中的真男人”,到现在还有很高的支持率。

走过总统楼,不远处便可以看到两个庞然大物,一个是有着400年历史的大炮,号称炮王,另一个是有着近300年历史的钟王。炮王重40吨,炮口径达0.92米,炮身前面放置着4枚炮弹,每枚炮弹重2吨。炮身上浇铸着华丽的图案,还有沙皇费多尔的头像。没有人告诉我这门炮能够打多远,威力有多大,有没有试射过。我想这门炮的象征意义要大于它的实战意义,它体现了当时俄罗斯的铸造工艺。放置在炮王附近的钟王是1735年铸造的,大钟高6.14米,直径6.6米,重202吨,外面浇铸有阿列克谢沙皇和安娜皇后的头像,比我国北京的永乐大钟重四倍半。大钟的下沿有一个较大的缺口,传说是大钟铸造好后,敲打第一下时破碎的,掉下来的残片足有11吨重。有人嘲笑钟王是“永远敲不响的钟”。

再往前走就到教堂广场。教堂广场位于克里姆林宫西北方向,与皇宫相连,由几个著名的教堂组成,教堂的外墙全部是白色。克里姆林宫不仅是政治权力的中心,也曾经是全俄东正教的中心。克里姆林宫实际上是由皇宫、教堂、权力机构用房和花园组成的建筑群。

俄罗斯是信奉东正教的国家。东正教在国民精神生活中占有重要位置。东正教是基督教的一个派别,他和天主教和新教一样,都笃信耶和华是唯一的真神,耶稣是救世主,是为世人赎罪而死的。基督教分裂成不同教派的原因,与历史变迁和对一些宗教问题的认知不同有关系。公元395年,罗马帝国分裂成东、西罗马,历经数百年后教廷也发生分裂,西罗马为天主教,东罗马为东正教。天主教的中心在罗马,东正教的中心在君士坦丁堡,史学家称东罗马为拜占庭。拜占庭被奥斯曼帝国消灭后,东正教就没有统一的教廷了。东正教与基督教的其他教派在宗教语言、宗教仪式、神职人员称谓、《圣经》版本的认同,乃至历法的选用都有所不同。

东正教的宗教用语是希腊语,使用的是儒略历,称神职人员为牧首和神父。东正教除供奉耶稣外,还普遍供奉圣母,教派标志是十字架下方有一个较短的横杠。东正教认为:圣母是神人耶稣的母亲,也是上帝的天使,她是联系人神之间的纽带,会在上帝和耶稣面前为世人说好话,是俄罗斯的保护神。东正教把十字架下方的小横杠叫作“正义之秤”,认为人的灵魂与善恶有关系,行善者灵魂轻,作恶者灵魂重,小横杠是用来衡量逝者灵魂善恶的秤,灵魂轻者升天,灵魂重者下地狱。

最能体现克里姆林宫是全俄东正教中心的是十二使徒教堂。这个教堂又称牧首宫,由牧首尼康1656年所建。克里姆林宫教堂的牧首相当于总教主,管辖着俄罗斯所有的东正教教会。十二使徒教堂的主体是三层楼房,局部四层,二层外有一露台,外墙和屋顶上的塔楼都呈白色。屋内一层为事务管理处,现在为牧首府邸收藏品陈列室,陈列品中有珍贵餐具,珠宝饰品,古董家具,宗教画像,最著名的是雕花镀金圣像壁画。

三层是牧首的生活区。二楼则是用来举行各种活动的场所,设在二楼的十字厅被视为“最美丽的大厅”,不仅是东正教召开会议的要地,还是举办宴会,招待沙皇和国内外贵客的场所。18至19世纪,东正教最高会议的办公室就设在二楼。1479年竣工的圣母升天大教堂,又叫乌斯宾斯基大教堂,实际是俄罗斯国家大教堂,历代沙皇加冕都是在这里进行,各地大公也都在这里宣誓效忠沙皇。圣母升天大教堂是典型的东正教教堂建筑风格,与罗马天主教教堂的建筑风格差异较大。天主教教堂的建筑面积通常为长方形,有一个前殿和一个后殿,屋顶上是一个圆顶。而东正教教堂的建筑面积为正方形,有五个前殿和三个后殿,屋顶上一般有五个圆顶,中央较大的圆顶代表耶稣,周围的四个圆顶代表四个福音使者。

教堂内保存有古老的圣母升天壁画,画中的圣母神情安详,双臂向上舒展,洁白的长裙随风飘曳,一群小天使绕膝相伴。还曾经供奉过由拜占庭传过来的《圣母玛丽亚》标准宗教画像,画中的圣母眼中充满了忧郁的神情,凝望着怀抱的圣子,显现出悲悯人间痛苦,体恤世俗冷暖的仁慈之心。圣母升天大教堂旁边,有一个较小的教堂,1485年建成,是存放圣母法衣画像的教堂,教堂内供奉着一幅拜占庭5世纪的圣母法衣画像,东正教的教徒确信,圣母玛丽亚的长袍可以庇佑世人。

附近的天使长大教堂供奉着天使长米迦勒的圣像,实际是放置历代莫斯科大公和俄罗斯沙皇灵骨的地方,至今保存着48具铜棺,其中有为统一俄罗斯作出贡献的伊凡一世的遗体。在基督教的教堂中,放置逝者遗体是一件神圣而常见的事,不是任何人都可以葬入教堂中,只有教主、圣人和国王才有资格葬入,普通人逝世后进不了教堂。教堂是神与人沟通对话的地方,把遗体放置在教堂,意味着可以直接升上天堂。距皇宫最近的是报喜教堂是伊凡大帝下令建造,在1498年竣工的皇室专用教堂,皇族子孙洗礼和结婚都在这个教堂。

它的外形与其它几个教堂相比,最显著的特征是有9个闪闪发光的金色圆顶。报喜教堂西北面的廊道直通皇宫大门。大厅内的地板由玛瑙和玉石铺就,屋内收藏着名画《耶西之树》。广场边上的伊凡大帝钟楼,高达81米,用白色石料垒砌而成,曾经在几百年的时间里,是莫斯科最高的建筑,在红墙外面可以看到它雄伟的身姿。钟楼上悬挂着十几口大小不一的铜钟,每当敲响,浑厚嘹亮的声音就会远播四方。

沙皇王宫也叫大克里姆林宫,是沙皇、皇后和皇族居住和生活的地方,也是沙皇处理政务,接见大臣和外国贵宾的要地。先前的大克里姆林宫遭到大火焚毁不复存在,现存的大克里姆林宫是1838年至1848年在原来的地址上重建的。从外表看皇宫的正面是一座三层乳黄色的大型建筑,实际上内部只有两层,第一层大门上方是一个突出的露台,屋顶是一个金光闪闪的圆穹,圆穹上有一个高耸的旗杆,每到重要的日子都会升起国旗。

屋内有多个用途不同的厅堂,其中最耀眼的是金色和白色交相辉映的乔治大厅,有人赞扬这个大厅是“俄罗斯战无不胜的军人品格的荣誉神庙”。十月革命后,这里是前苏联和俄罗斯举行重要活动的场所。主席多次到过克里姆林宫,1949年12月第一次访问苏联时,在这里数次与斯大林进行会谈,最终签署了《中苏友好互助条约》和贷款、通商、民航等协议。1957年11月第二次访问苏联时,由于中方支持赫鲁晓夫粉碎莫洛托夫集团,帮助赫鲁晓夫稳权,赫鲁晓夫心存感激,将主席请到大克里姆林宫中叶卡捷琳娜女皇的寝宫居住,为了适应主席的生活习惯,把原有的弹簧床换成木板床,把鸭绒枕头、鸭绒被换成普通枕头和棉被,还把洗手间中的坐式马桶改装成蹲坑。

主席这次出访苏联心情很好,专程到莫斯科大学看望中国留学生,发表了重要讲话,“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这些发聋振聩的铿锵话语,激励了多少莘莘学子,为中华复兴而刻苦学习,最终成为国家的栋梁。由于克里姆林宫宏大的精美建筑和厚重的历史沉淀,它当之无愧的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欢迎关注“老兵看世界”连载,求书请私信或留言】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