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52年10月,毛主席亲自下令将国民党被俘军官吴绍周特赦。
吴绍周是第一个被我党特赦的国民党战犯,7年后,功德林内的一部分战犯才再次幸运地被特赦。
吴绍周之所以被特赦,不仅是因为他在功德林内表现良好,还在于他在抗美援朝期间,利用自己所掌握的美军情况,向我党提供了两条妙计。

那么,这两条妙计是什么?发挥了怎样的作用?吴绍周被特赦后做了些什么?
吴绍周是抗日英雄1902年,吴绍周出生于贵州天柱县,他是苗族人,家里条件还可以,8岁的时候开始上学,学习成绩优异。
在20岁时,吴绍周受到了“五四运动”思想解放的影响,先后在贵州学兵营、贵州讲武堂学习军事相关的知识。
1926年,参加北伐战争,并因为战功赫赫,逐渐晋升为营长。
抗日战争期间,吴绍周在战场上冲锋陷阵,既勇猛又机智,主要获得了三次巨大的成就。

第一个成就是1937年8月的南口狙击战,当时日军派重兵包围南口,在国民党其他军队相继失守阵地的情况下。
吴绍周率领部队坚守住了阵地,并沉着镇定地应对日军。
当时日军看到久攻不下,已然是心中发慌,这时候吴绍周巧思妙计,命令手下制造出十几颗“气象灯”,放到了天空中。
日军没有见过这种东西,以为是新式武器,不敢轻举妄动,吴绍周趁机带兵出击,突出重围。
虽然最终因为援兵没有赶到,南口还是失陷了,但是吴绍周坚守了半个月的时间,给日军造成了不少损耗,还曾经沉重地打击过日军,依然是十分难得,因此他被授予了四等宝鼎勋章。

第二个成就是1938年2月,吴绍周在台儿庄战役中勇猛杀敌,台儿庄大捷也有他的一份功劳。
另外,在1940年,吴绍周又率领部队从日军手中收复了高城,种种功绩,因此被授予了三等麾勋章。
第三个成就是在1945年5月,吴绍周故意退出西峡阵地,将日寇引进来之后,又采用南北夹击的战术,在西峡口和重阳店附近,将日寇打得丢盔弃甲。
歼灭了2000多名日寇,另有3000多名日军成为了俘虏,还缴获了很多战马、战车和枪支器械,被授予三等云麾勋章。
那么,吴绍周是怎样被解放军俘虏的呢?

在解放战争期间,吴绍周听命于蒋介石,在战场给解放军造成了不少伤亡。
直到1948年,淮海战役中,吴绍周和他的上司黄维两人一起被俘虏。
淮海战役中,黄维时任12兵团的司令,而吴绍周担任12兵团中将副司令,同时又兼任85军军长。
在1948年11月底,黄维的12兵团已经被包围了多日,黄维本打算趁着外面包围的兵力较少时突围出去,可是85军110师师长廖运周却突然背叛了他,导致突围计划失败。
廖运周其实是共产党打入国民党内部的卧底,这次阵前倒戈,让很多士兵士气消沉。

就连吴绍周自己,都因为久困无粮,包围圈又越缩越小,士兵们甚至开始自相残杀了,而对此次战役心灰意冷。
在黄维将我军递给他的“劝降书”撕得粉碎时,我军决定不再给他机会。
1948年12月12日,我军对12兵团发起猛烈进攻,黄维的突围计划再次失败,看着自己的兵力逐渐减少,外面喊杀声不断,黄维、胡琏和吴绍周决定各自乘坐一辆坦克,分开突围。
在乘坐坦克过浮桥的时候,由于浮桥坠毁,导致吴绍周被抓,黄维也随后被俘虏,唯有胡琏侥幸从解放军的手中逃脱,却身受重伤。

黄维和吴绍周都被送到了功德林改造,可是由于两人的思想差异,两人的命运也截然不同。
吴绍周对抗美援朝的帮助吴绍周以前的领导是张轸,两人的关系还不错,在参加淮海战役之前,张轸就已经和地下共产党员联络上了,并有了起义的心思,只是还在犹豫时机。
吴绍周也在张轸的劝说下,有了起义的心思。
因为吴绍周多年来看够了国民党内部勾心斗角、贪污腐败,对于任人唯亲的蒋介石也有很多的不满,他知道这场仗蒋介石是不会赢的。

可是,吴绍周却被蒋介石派去参加淮海战役,因为这次战役被俘虏,所以错过了跟着张轸起义的机会。
淮海战役中,国民党部队被包围,解放军为了减少双方的人员伤亡,给黄维一封劝降书,可是黄维不买账,吴绍周看到这里,不禁对这个愚忠的上司叹了口气。
在浮桥坠毁后,吴绍周也没有继续逃跑,反而在原地等待了几个小时,只等着解放军来将他俘虏。
后来,听说在1949年5月,张轸已经在准备充分下,率部起义了,吴绍周也只能对自己的命运表示遗憾了。
到了功德林,看到毛主席不仅没有下令处决自己,还给战俘思想改造的机会。

吴绍周心中非常感激,同时,他在功德林努力学习新思想、努力劳动,很快便成为了一个进步的人。
在1950年10月,我国决定参加抗美援朝战争后,毛主席考虑到功德林中的国民党军官,和美国的军队、美国的兵器都很熟悉,或许会对打败美军有帮助。
便派人去功德林询问这些战犯是否有什么建议,是否愿意参加美军战术研究班。
当时,很多国民党军官虽然在战场上败下来了,却仍旧是对共产党不服气。
他们认为自己有精良的装备、多年的作战经验,凭什么打不过这些“小米加步枪”?要不是队友太不给力,自己怎么会被俘虏?

同时,他们还对美军和蒋介石有所期待,希望美军能够勇猛一些,打败共产党,这样蒋介石可以趁机攻进来,解救他们。
因此,这些人是不会给我党供任何建议的,加入美军战术研究班更是想都不要想。
比如黄维对蒋介石非常忠心,在功德林内平日里就不配合思想改造,听说我党派人来宣传为抗美援朝做贡献,更是对此不屑一顾。
但是吴绍周就是个特例,他认为应当为了国家大义而不计较个人的恩怨,所以这次抗美援朝,他愿意站出来,就像是当初日寇欺辱中国时,他也同样支持停止内战,积极抗日。
于是,吴绍周高声说道:“我愿意加入。”

在吴绍周站出来后,周围传来了很多异样的眼神,有吃惊、有不屑、有怒视,不过也有一部分人开始犹豫,经过思索后,站在了吴绍周的身后。
有的战犯说道:“我首先是中国人,然后才是国民党。”
一些战犯点头道:“说的在理,我也加入。”
吴绍周回忆起在自己掌管的85军有个美方顾问,他经常向其请教相关战术。
所以对美军的作战方案、作战思路、作战心理也有了基本的掌握,根据自己的经验总结,他向我军提供了两条计策。

第一条计策是夜战,就是我方尽量多趁着夜晚去突然袭击美军。
因为那时候美军没有夜视仪,天上的侦察机、轰炸机很难在夜晚发觉到我军的袭击,也难于找到我军的位置。
这时候美军的空军就相当于没有用武之地,我军利用掩体和周边环境,去进攻美军,获胜的可能性更大。
第二条计策是和敌人近距离作战。
我军可以利用掩体、堑壕等接近美军的阵地,和美军短兵相接,在接近美军的时候造成近距离爆破。

因为美军的飞机和大炮在黑夜无法精准打击目标,而近距离作战可以造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效果,美军害怕打伤自己人,也不敢随意发炮。
在近距离中,美军的射程较远的高级步枪就发挥不了相对的优势。
这两个扬长避短的战术非常精妙,毛主席看完后赞叹不已。
可惜的是,当时的志愿军战士因为营长不良,很多都患有“夜盲症”,因此,我军后勤又运了很多的肉类和蔬菜,为前线战士补充营养。

随后,吴绍周又和自己的好朋友,原国民党12兵团十八军军长杨伯涛经过研究讨论,由杨伯涛动笔写了一本大约6万字的《关于美军战术之研究》的资料。
在这本资料中,国民党战犯根据多年和美军打交道的经历,对美军的通用战术以及对美军军事装备的了解而写的书。
毛主席让我党具有多年实际作战经验的领导人研究批阅,经认可后,又派人将这些战术知识送到了彭德怀以及抗美援朝志愿军各部门处。
事实证明,这些战术确实非常有效,而我军在红军时期就曾经多次采用夜间作战的战术。
这种战术能够达到以弱胜强的效果,在抗美援朝的时候,我军更是将夜战发挥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比如1950年11月的云山战斗中,我军便利用夜间袭击,让美军不得不拿起轻武器抵抗。
双方近距离作战,我军击毙了美军2000多人,在第一次交战中,就给美军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又比如著名的上甘岭战役中,美军利用空军、炮兵的优势,白天占领了高地,而我军经常利用黑夜反击,将高地夺回来,
吃过了我军多次亏的美军,也不得不承认,“月亮是属于中国的”,他们的“北极熊团”等精锐部队也是在夜间被我军一一歼灭的。

由于吴绍周的计策确实对抗美援朝很有帮助,再加上他平日里表现得也很好,所以毛主席特批他提前特赦。
在1952年10月,吴绍周告别了功德林里面的“狱友”,迈出了战犯管理所的大门,他抬头望了望天空,一切都是那么明媚。
那么,吴绍周出去后又经历了些什么呢?
功德林本是北京功德林路的一座庙宇,在清朝光绪时被设立为监狱,其主要作用是督促犯人的劳动改造,顺便让他们学点东西。
这样走出监狱后,也能有一技之长,不至于在社会上活不下去。

在民国时候,这所监狱的监管权先后由北洋军阀和国民党掌管,共产党很多优秀的同志就被关进去过,受到了很多苦,我党的李大钊也曾被关进去过,还不幸的在里面被人杀害了。
几年过后,这座监狱来了一批“大人物”,可能就连这些“大人物”自己也没能想到,曾经作为掌控这座监狱的高官,竟然成为了阶下囚。
这里面的国民党战犯,等级最低的也是将军衔。
这些战犯很多在抗日战争中都做出过贡献,毛主席也表示,如果他们肯好好改造,一定能够尽快将他们释放出来。
可是,很多战犯一时脑子转不过来,不配合改造,还将共产党看作是敌人,顽固执拗地错过了很多时光。

比如黄维,自认为自己只是输了一场败仗败了,当共产党将他捉住,希望他能够将功补过,给杜聿明写劝降书时,黄维拒绝动笔。
我党对功德林内对抗日有贡献的战犯也做到了尽量地关怀,当他们生病时,会尽力照顾,给予比较好的医疗条件和营养。
黄维也从后来的日子中逐渐明白,共产党并不是仅仅为了收买人心,于是,他努力配合改造,终于在1975年获得了特赦。
而杜聿明等人在1959年就获得了特赦,很多被特赦的国民党战犯后来能够回归社会,正常地工作和生活,这对于他们来说,是一件好事。

比如吴绍周,被特赦后在长沙居住,后来和自己的妻子一起织布,在长沙社的织布社工作。
随着年纪逐渐变大,吴绍周的眼神越来越差,政府为了照顾他的不方便,便分配他从事管理工作。
吴绍周在管理岗位继续发光发热,后来又担任湖南省文史馆的馆员。
1962年,吴绍周担任湖南省人民委员会参事,4年后,病死于长沙。

吴绍周的骸骨本来被葬在长沙,他的侄子知道吴绍周生前的最后一个心愿便是能够葬在老家,便在有关部门的许可下,将他的骸骨迁到了天柱县。
家乡的父老乡亲们知道抗日名将回来了,都放鞭炮出门庆祝迎接。
吴绍周虽然曾经犯过错,但他却是一位爱国英雄,这便是: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声明:【文章及图片转自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本文观点不代表本平台观点。如觉侵权,请联系我们予以公示或删除】
来源:历史人物简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