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刚拍完《男人帮》的赵宝刚被宣传总监拽住说:“导演别出去,来了一帮记者说要啐你。”赵宝刚一听,眉毛一挑说:“呦呵,让他们上办公室来。”
《男人帮》是赵宝刚筹备了好久也犹豫了好久才拍的片子,喜欢的人很多,不喜欢的人更多,争议很大,尤其是在业内圈里的争议更大。
赵宝刚把6个记者都叫进办公室做好,还没等记者们说话,赵宝刚就说:“你们别说话,听我说。”
然后就把这部片子里可能会被人诟病的点,一二三四的罗列出来,然后问记者:“是这几个问题不?”
记者懵懵的答是。他们也没见过这么接受采访的啊,一般情况下都是被记者群嘲的啊。
然后赵宝刚又说:“我给你们起了个标题,《赵宝刚行走在坑的边缘》怎么样?”
记者表示特别好。
赵宝刚说:“有可能呢,这部戏我就掉坑里面了。不过掉坑里没事,我就会特别清醒,爬上来。”最后,有两个记者直接发文用了赵宝刚起的标题,过段时间再看赵宝刚,这个坑已经迈过去了。
其实早在2004,2005年的时候,就是赵宝刚最迷茫的两年,他完全不知道自己该拍什么,能拍什么,好像自己什么也不会了。
因为连续两年赵宝刚拍的片子都完犊子了,一部《录像带》,一部《给我一支烟》。这两部一部比一部水,赵宝刚心想:“难道我不适合做导演了,又要做回演员去?”
经过沉淀的赵宝刚终于在看到《奋斗》剧本的时候眼睛放出了光芒,他感觉自己好像年轻了十岁,这部片子很有可能再次证明自己!甚至他把里面的几个主角都想到人选,优选角色就是“向南”,一定要新人文章来演,他太有那股劲儿了。
赵宝刚说:“《奋斗》如果成功了,后面就好办了,就拍一系列青春题材,至少要拍个三部曲!”
果不其然,《奋斗》一炮而红,赵宝刚又开启了他的造星时代。
如果我们看过赵宝刚的作品就会发现,他总是在一部作品里向观众输出一种观点,或者几种观点,而这些观点,大多都是不迎合主流观念的,也正是这种稍微“叛逆”的风格,吸引了大量的年轻观众,也逐渐形成了赵宝刚的青春剧风格。
其实有很多人不喜欢《奋斗》,觉得其中哪里有真正的“奋斗”只是演富二代的故事,其实如果仔细看了之后就会发现,里面有三种奋斗:
第一,陆涛虽然身上自带光环,但是他也在奋斗,他是为了和夏琳的爱情奋斗。
第二,向南之所以让大家喜欢就因为代入感,绝大多数的穷人都更像向南一些,向南是为家庭而奋斗。
第三,华子很特殊,看他是一种心理的愉悦感,因为只有他一直在为梦想奋斗。
三种不同的奋斗,三条主线,才形成了赵宝刚特有的拍摄风格,多男主,多女主,却不会乱。看过还会审思自己,毕竟大家都被青春撞过腰啊。
《奋斗》,《我的青春谁做主》,《北京青年》赵宝刚的青春三部曲,你更喜欢哪一部?
---end----
喜欢就请您关注我吧,我们一起读经典、品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