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不说其他的,实打实的说一下关于对印自卫反击战的那件事。战争背景在之前已经说过很多很多遍了,今天主要聊的是我们为什么能够在万般不利的条件下打赢印度,创造了新中国,建国之后又一个奇迹呢?

当时的我们并不想和印度打仗,原因也很简单,因为我们已经在太平洋东海岸得罪了美国人,而那个时候我们和北方苏联人的关系也好不到哪去,对于西面的强国印度,我们实在是不想得罪。所以一开始的时候面对印度的挑衅,我们是一让再让,包括主动的从边境实控线上撤军,愿意在东边藏南地区的问题上让步,前提是印度不能够再侵占我们西边的阿克塞钦。但印度方面不管不顾,本着印度占据就是印度所有的原则,他们已经占了我们的藏南地区,还想让我们把阿克塞钦交给它们。

话说到这个份上,仗不想打也不行了。而想打仗,首先要解决的其实就是后勤保障的问题。毕竟我们是在高原打仗,这也是当时建国之后的第1次。其实论当时的国家实力对比来说,我们并不比印度差,虽然印度的工业基础比我们要好很多,但我们经历过解放战争的洗礼,当时的中国军队并没有大裁军,几乎有300多万的野战部队,总体军队数量比印度要好很多。但就是因为后勤保障的问题,我们实际上能够投入前线作战的军力很少,这就让我们有一种有劲使不上的感觉。

因为当时我们的铁路最西边的前线也就是西宁火车站,再往青藏高原走,就一点铁路就没有了。而印度方面,他们的中央政府距离麦克马洪线也不过几百公里,印度铁路最北端距离麦克马洪线更是只有几十公里的距离。因为有着铁路的后勤保障,印度方面当时甚至可以给前线的军官空头奢侈的饮料和香烟等生活物资。而我们却只能在当地召集人员,发挥群众优势,说到底我们当时是多亏了西藏各地的翻身农奴,近3万多的民工靠着肩背手提或者简易的运输工具,配合部队的后勤人员,才最终把3万多部队所需要的物资弹药运到了前线,但这也已经是我们的极限了。

后勤问题勉强解决之后,我们对印度就有其他的优势可以发挥了首先是外交优势。印度之所以敢跟我们叫板,有一个很大的原因就在于他的背后有苏联和美国人的双重。支持,这是世界上最为强大的两个国家,有他们的支持印度就有足够的底气,但在1962年那个时候,美国和苏联正好爆发了古巴导弹危机,双方陷儿绷得很紧,一点风吹草动就有可能爆发战争,在这样的局面下,为了避免对方误判,美国和苏联的军队都不怎么敢动弹。美国和苏联的政府也因为这件事情焦头烂额。这就让印度陷入了短时间的孤立无援的境界。方便我们揍他。

而在军队的实力方面。虽然印度当时有着美国苏联甚至英国的支持。武器装备要啥有啥,但他也有他自己的劣势,那就是武器装备太杂了,完全就是万国牌,这对于后勤保障来说也是一件灾难的事。相比之下,我们的装备虽然没有那么的五花八门,也没有那么的优秀。尤其是我们缺乏重火器。但在青藏高原那样的地形下,重火器本来就发挥不了太大的作用。而且印度军队的士气本来就不高,他们那边等级分割太严重,士兵不愿意为长官卖命,这也导致了印度陆军手里直升机和坦克都无法发挥应有的效果。

而我们的步兵手中的56式步枪火力猛,而且维修方便,结实耐操,我们的无后坐力炮,便携的火箭炮还有大量的迫击炮,都可以在青藏高原发挥巨大的杀伤力。从武器对比的角度来说,我们并不输于印度,甚至比他们还要好很多。而至于空军,我们的力量也比印度实际上要强一些。我们当时装备的主要还是苏联制造的米格17,而印度人手中主要是800架英国人留下了堪培拉式战斗机。但是由于印度内地距离中印边境实在太近,所以印度空军的主要战斗基地也距离中印边境不远,而我们的军队大部分都在东部和中部,印度队我们实际上还是有局部优势的。

不过这是印度的优势,却也是印度的劣势。正是因为印度的首都距离我们的边境线不远,所以印度人也害怕我们的飞机可以直接轰炸他自己的首都,打他老家。尤其是当我们把可以对标美国b26轰炸机的苏联图4轰炸机部署在格尔木机场之后,印度人就更害怕了,所以为了避免战争的扩大,他们最终没有使用空军支援前线作战。而我们也没有用空军。在空军力量的对比上,印度最终没有获得优势。而抛开物质力量对比之后,最重要的就是战术了。

在对印自卫反击战中,印度军队虽然结局被打的很惨,但这并不说明他们的军队战斗力差。印度参战的军队是英联邦部队中的王牌,曾经参加北非战争。跟着英军击败过纳粹德国的隆美尔将军。他们射击技术精准,作战经验丰富,单兵作战能力强。对方的防守能力也不是盖的,我们有支部队在突破对方防线的时候付出了近600人伤亡的代价,这也足以说明印度军队的强悍。但印度军队也有他自己的问题。印度军队和美国军队一样,他们的作战意识并不强,一旦发现自己背后出现敌军的时候,意识垮掉,就会不攻自破。所以针对印度方面的问题,我们也制定了大穿插的战略,这也确实是我们的强项了。印度军队发现自己腹背受敌之后,他们本来就不想打仗,在军队的时候又经常受到上级的压迫,这样的部队打顺风仗是没有问题的,但是打印着他们就缺了很多的亮剑精神。

而且印度方面的指挥艺术实在是太不拉垮,他们过多的依靠机械化运动,军队除了公路之外什么都不走,被我们切断交通线之后,很快就弹尽粮绝,没了战斗意识,一般都会选择投降,印度很多军队都是这样被我们各个击破。按照当时参战官兵的说法,印度的军队战斗实力也就相当于国民党军队的中游,比起王牌部队肯定是差很多了。

总而言之,我们当时能打败印度,事实上也并不是那么的出人意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