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徽因卧室里飞机残骸的主人并非徐志摩,而是一位被人遗忘的英雄

雪落绘景 2022-08-11 09:17:53

林徽因的卧室里摆放着一块飞机残骸,世人纷纷猜测这是徐志摩失事飞机的残骸。

殊不知,这架飞机残骸与徐志摩并没有什么关系,他真正的主人是林徽因的三弟林恒。

林恒是我国自主培养的第一代飞行员,于1941年成都空战中壮烈牺牲

就像林徽因在《哭三弟恒》中写道:“而万千国人像已忘掉,你死是为了谁!”

如果林恒不是林徽因的弟弟,可能更没有人能记得他。但他短暂而又壮烈的一生,值得被我们铭记。

投笔从戎,血洒长空

林恒是林徽因同父异母的弟弟,两人并没有因为母亲之间的不和而影响姐弟感情。

1925年林恒的父亲林长民因参与讨伐张作霖的战事,不幸被流弹射中。

年仅九岁的林恒就失去了父亲的庇佑,不幸中的万幸是长姐林徽因对他十分照顾。

不论在生活上、还是在学业上,林徽因都对这个三弟悉心照料。

林恒也没有辜负姐姐的厚望,1935年他通过自身的努力顺利考上清华大学的机械系。

如果没有战争,林恒可能会成为一个机械方面的专家。

但生逢乱世,爱国的青年学子不可能独善其身专心学习。1935年12月9日,北京数千学生举行了抗日救国示威游行。

林恒便是这数千学生中的一员,他眼看着祖国的领土被日本侵略者霸占,可民国政府却实行不抵抗政策,这让人怎么能不生气。

林恒想着国家都将被日本人占领,而自己学的机械又能为祖国做什么?根本不能救国于水火之中,也不能赶走日本侵略者。

尽管林恒本人很喜欢机械学,但为了早日赶走日本人,他毅然决然地从清华大学退学,重新报考中央航空学院。

顾名思义中央航空学校是一所专门培养飞行员的学校。我国当时的空军力量十分薄弱,一是缺少硬件飞机,二是缺少专业的飞行员。

林恒想着即使要国家出一份力,那就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1940年林恒以全年级第二名的优秀成绩顺利毕业。也许林家人真的是祖传的优秀基因,不论是林徽因还是林恒,都是行业中的佼佼者。

毕业后林恒被分到空军第五大队第十七中队任少尉飞行员。

每次出任务,林恒都会冲到第一线,从不畏惧死亡。可惜天妒英才,毕业后仅仅一年,林恒就死在了日军的空袭中。

1941年3月14日,日军对成都发动空袭,作为飞行员的林恒立即驾驶飞机与日军作战。

当时中国空军的飞机只有65架,这还包括了各种老旧、受损的飞机。而日本空军则有几千架新式飞机。

这让林恒这些飞行员们怎么和日军作战?双方的武器根本就不在一个水平面上。

整个空战大概持续了半小时,结果也是毫无疑问以我方惨败而收尾。林恒所在的第五大队八人全部牺牲,也许他们在起飞的那一瞬间就知道自己必死无疑。

甚至他们在选择成为飞行员的那一刻,就知道等着他们的只有牺牲。

林恒牺牲时只有二十五岁,正是风华正茂的年纪。梁思成收到林恒牺牲的消息,他都不敢和林徽因说。

此时的林徽因正卧病在床,梁思成怕她经受不起这样的打击,只能骗她说自己是去重庆出差。

飞机坠落,林恒几近于尸骨无存。梁思成只能带着林恒的遗物和一架飞机的残骸回去。

纸包不住火,林徽因最终还是知道了林恒牺牲的消息。为了纪念弟弟,林徽因一直把这块飞机残骸放在自己的卧室中。

她虽为弟弟的牺牲而悲痛,同时也为弟弟的壮举而骄傲。

其实早在林恒选择当飞行员的时候,林徽因就知道会有这么一天。

虽千万人吾往矣

原来林徽因除了亲弟弟林恒是一位飞行员外,还有八个“义弟”也是飞行员。

林徽因与这八位弟弟的相识,也是十分有趣。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北京、长沙相继沦为日占区,林徽因夫妇不想生活在日本人的控制下,他们决定举家搬往昆明。

在路过湖南晃县的时候,林徽因突发高烧。当时到处都是难民,就算是林徽因夫妇这样的名人,也找不到一个合适的旅馆。

本来就是在逃亡,生活条件差些也无所谓,可是高烧的林徽因急需休息。

梁思成不得不到处寻找可以躺下的旅馆,就在他一筹莫展之际,突然听到有人在拉小提琴。

此时梁思成顾不得什么脸面了,赶紧敲门询问是否有空房。

原来这间旅馆住着八位空军飞行员,梁思成一见他们的制服就知道他们是中央航空学校的学生。

因为林徽因的三弟林恒曾装着这身制服拍照寄给他。

当这八位飞行员知道梁思成的来意后,他们赶紧收拾出一间房间给林徽因夫妇。

林徽因就因此和这八位飞行员结下了姐弟之缘。在这八位弟弟航校毕业的时候,林徽因还作为家长出席他们的毕业典礼。

而毕业即意味着死亡,当时大部分飞行员毕业之后半年就死于战争。

中央航空学校的校训是:“我们的身体、飞机和武器,当与敌人的兵舰阵地同归于尽!”

这是多么悲壮的一句话,让人读起来都忍不住心痛。

那些年轻的飞行员也确实是用生命来捍卫祖国的领空,他们对得起这句校训。

从1932年到1945年,中央航空学校一共招收了16期学员,总共1700名飞行员从这里毕业。

而这1700名飞行员几乎全部战死,当时空军最普遍的现象:同年入校,同年毕业,同年殉国。

由于当时招收飞行员对文化程度的要求比较高,所以报名的也基本上是有钱或有权人家的孩子。

因为在当时那个社会,一般家庭根本没有机会、也没有钱去读书。普通人就连吃饱饭都是问题,哪里有能力去学校读书。

这1700名学生也基本上都是世家子弟,他们的父母或者家人都是当地有头有脸的人物。

他们本可以出国留学、抑或是到政府任职,总之是有无数种可以保全性命的选择,可他们还是义无反顾地成为一名飞行员。

这1700名飞行员,他们的平均寿命只有二十三岁。当真是“毕业即牺牲”。

可他们即便知道“毕业即死亡”,可还是义无反顾的前行。

铭记英烈

他们并不后悔为祖国牺牲,也不畏惧死在日本人的枪下,但是他们害怕被遗忘。

我们今天提起林徽因只会说她和徐志摩之间的往事,却鲜少提她为我国建筑方面做出的贡献。

而她的三弟林恒,更是沾了姐姐的光,才没有被世人遗忘。就像林徽因写的“国人却忘记你为谁而死”。

空军烈士林恒值得被铭记,那1700名战死的烈士也值得被铭记。

2 阅读:83

雪落绘景

简介:介绍古今中外历史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