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的不断进化让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甚至足不出户就能买到心仪的产品。
但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发现,无论是网购还是线下店都充斥着大量的贴牌产品。这些产品打着正品的名号,赚取利益的同时却还是难以保证产品质量,惹得消费者叫苦连天。
那么,这些贴牌产品是从哪里来的?这背后又反映出怎样的市场隐患呢?
1、南极人的贴牌风波
曾经,网上购物平台的开通大大的方便了大众消费的渠道,电商行业也逐渐兴起。
但随着电商泛滥成灾,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发现,不止网络上,就连线下的实体店都开始卖有质量问题的产品,而这一切的起源都是来自一场贴牌风波。
南极人这个牌子想必很多人都不陌生,在大众的印象里,它是一个做保暖衣或羽绒服十分有名的一个牌子。
但在近年来,细心人会发现,只要在网上一搜索南极人的关键字,就会出现很多“品牌专卖店”,而他们卖的都是曾经我们不知道的产品线。
深扒之后,我们才搞清楚,南极人本来是一个成立于20世纪90年代末的一个内衣品牌,但他们却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获得了超出投资数倍的收益,靠的就是售卖自己的品牌商标。
简而言之,就是商家通过购买南极人的品牌标识,将自己的产品挂牌销售,这些销售所得一部分分给南极人品牌,一部分进入商家口袋,既打开了销量也获得了巨额利润。
所以,我们才能到处看到南极人开拓出的各类品牌线,但事实上,那些只是挂羊头卖狗肉的产品罢了。
南极人的这次暴雷让许多消费者都叫苦迭天,相关部门也进行了惩处。原本以为这样的事件不会再发生,但有一些品牌似乎还因此受到启发,找到了新的赚钱门路,类似事件层出不穷。
这就引起了大众对于品牌声誉和利益的讨论。究竟是声誉重要还是利益呢?
2、要声誉还是要利益?
最初的南极人品牌是国人熟知的国货代表,如果一直保持良好的声誉,它一定会成为一个传承百年的国货企业。
但自从它深陷吊牌风波却仍稳赚不赔之后,有许多企业都相继模仿,整个商品市场都变得乌烟瘴气。
典型的代表之一就是恒源祥。恒源祥曾经也和南极人一样,是一个风靡全国的内衣企业,产品遍布大江南北,深受男女老少的喜爱,甚至在当时,大众买内衣只冲着这个牌子买,这也让它的品牌价值上升不少。
但自从商品市场的竞争逐渐激烈之后,这一类品牌就面临转型危机。
一方面,转型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建立新的生产线,目前的资产根本不足以支撑转型。另一方面,品牌需要从零开始进行宣传,最后很可能事倍功半。
在面临相似的困境之下,南极人的贴牌风波为其提供了借鉴。如果将自己的吊牌卖出去,授权给其他品牌进行产品生产,不是能跳过投资这一步直接得到利润吗?
于是,在利益的驱动下,恒源祥也加入了卖吊牌的大队伍中,并且获得了巨大利润,但消费者却因此买到不少假货。
花同样的价钱买到的却是假货,这任谁也接受不了,但企业似乎并不在乎,显然,大部分的他们都选择了利益至上。
3、贴牌产品的影响
有了这些“珠玉在前”,其他类似企业就更加肆无忌惮,例如北极绒、花花公子、俞兆林等,甚至就连其他领域也深受贴牌困扰。
比如像之前专门生产电器的荣事达。听名字就知道是一个老国货品牌了,但如今这个品牌却和以前大不一样。
从前,大众一直以荣事达的品牌为准,形成了只要是这个牌子就没有质量问题的刻板印象。确实如此,在以前这个品牌的确是以精品著称,声誉良好,但现在它也加入了贴牌售卖的大流中。
经过市场调研,如今的市场中有不下十数个品牌以及领域都在进行这样的买卖行为,虽然看似合法,却让消费者以及市场承担了不少损失。
首先就表现在产品质量问题上。经过对线上线下的产品比对,贴牌销售的产品绝大部分都是假货,品牌的生产线中根本没有这样的产品。
如此一来,产品的质量就会缺少把关,只要有了原品牌的国家认证标牌,就可以堂而皇之的进入市场,并且,由于这些厂家都没有正规的生产资格,生产的产品也不会符合市场准入标准。
其次就是产品售后问题。基于对大品牌的信任,消费者会专门去买这些“牌子货”,但吊牌的售卖会导致在产品出现问题时,商家无法为消费者提供专业售后,消费者追求的品牌保障就会形同虚设。
最后就是消费者因对品牌产生的不信任感而造成的市场疲软。这些大品牌都是在之前有着极高声誉度的,一旦大量的出现问题之后,消费者就会减少对此类产品的需求。
如果不是必需品,市场的疲软度将会更加严重,在没有相关部门进行管理的情况下,我国商品市场的需求量就会大幅下降,对于整个经济都是不利的。
一个品牌或企业想要长足发展,一定要经过艰难地转型期,但如果抛弃了自己的品牌声誉,只追求片面的利润,这样的企业终究走不长久。
我们也希望,通过这些类似事件,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尽快建立相关的制度,不让这些贴牌产品玷污市场经济,同时也能保护消费者的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