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3日,日产再次交出了糟糕的季度业绩成绩单。
日产汽车公布的2024财年第三季度业绩显示,2024年10-12月其净亏损达到141亿日元,较此前第二财季的净亏损93亿日元,亏损进一步扩大。
日产还下调 2024 财年全年展望,预计净营收 12.5 万亿日元,营业利润 1200 亿日元。
这个数字放在往年简直是不可想象的。就好比一个年入百万的大神,原来天天吃海参鲍鱼,现在突然开始吃咸菜了。
值得注意的是,丰田汽车、本田汽车两大日系车企同期全球销量也有所下滑,但盈利能力却相对稳定。
据国外媒体报道称,日产将削减全球2500名间接雇员,削减20%的高层管理职位,将在2026财年之前将全球产能削减20%。
日产方面表示,在下一财年第一季度关闭泰国的一家工厂,并在晚些时候关闭另外两家工厂。
同日,本田和日产正式取消合并谈判,双方合并计划仅持续一个半月,便宣告破裂,未能完成合并成为全球第三大汽车集团的计划。
本田社长三部敏宏表示,“虽然结果令人遗憾,但我们都意识到可在现有战略伙伴关系中发挥协同效应”。
他还称,本田并未也不会考虑对日产发起恶意收购。
在跟本田谈崩后,日产也在寻找新的合作伙伴,但是按照日产内部的说法,希望从科技界中找到伙伴,最好是总部设在美国的企业。
日产的危机有多严重?日产内部人非常清楚。此前,据《金融时报》报道,日产一位高管承认,目前的现金只够支撑12-14个月的时间。
如果管理层无法找到投资者,日产将难以为继。换而言之,距离日产破产倒闭的时间,可能只剩下一年左右。
为了自救,日产开启了一系列紧急措施,以期降本增效,例如宣布削减20%产能,从原来的500万辆减至400万辆。
与此同时,日产首席执行官内田诚将从2024年11月起自愿放弃50%的月薪,其他执行委员会成员也将自愿相应减薪。
日产表现不佳,与其在中国和美国市场的销量下滑密切相关。特别是在中国市场,日产汽车面临着比亚迪等自主品牌新能源车型的挑战。
作为日产汽车最大的单一市场,中国市场占日产 21.2%的份额,但中国市场已经不赚钱了,而且这些销量肯定是会慢慢丢掉的。
一个不争的事实是,伴随着中国本土电动汽车品牌崛起,日产在华销量逐渐下滑。
2021年日产中国全年销量还高达138.1万辆。在2022~2024三年,日产中国在国内的销量就降至不到70万辆,销量下滑接近50%。
今年1月,日产汽车中国区含乘用车和轻型商用车两大事业板块在内的1月销量为45418辆,下滑幅度达30.7%。
在中国市场,日产面临的最大挑战是新能源产品线薄弱。在华销售的新能源车型存在技术水平偏低、价格偏高的双重困境。
在日产擅长的燃油车领域,也仅剩轩逸一枝独秀,其他车型都难现过去的辉煌。日产轩逸销量一旦出现波动,对于东风日产而言将是不小的打击。
再说几句
日产CEO内田诚曾表示:“与世界其他地区相比,中国客户的需求非常不同,如果我们继续按照以往的方式做事,我认为我们活下来的概率不大。”
日产的败退,其实和之前的马自达、铃木、三菱一样,躺着挣钱太久,对新技术不再渴求,对用户需求不再敏感,如今回过神来,已经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