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一抗日战士以一己之力,手持大刀砍杀13名日军。幸运的是,这位身经百战的勇士,在动荡时代幸存下来,享90岁高寿。
此人就是于德元,他身上有着怎样的英雄事迹?
1917年,于德元出生在河南省洛阳市的一个贫困农民家庭中,年轻时身材魁梧,有超乎常人的力量,对武术抱有极大的热情,常常在农田边练习拳脚,怀揣着为国驱敌、驱逐日寇的崇高理想。
18岁那年,于德元亲眼目睹日本侵略者的残暴行为,内心燃起强烈的抗日热情。他告别家乡,加入冯玉祥领导的西北军,成为一名抗日战士。在西北军中,于德元凭借其卓越的身体素质和,被选拔进入警卫团。
在西北军的训练中,于德元接触到“破锋八刀”刀法,这种刀法简练实用,威力惊人,是西北军大刀队的制胜法宝。
于德元深知,要想在战场上杀敌报国,必须掌握精湛的武艺。因此,他每天坚持不懈地练习大刀,将“破锋八刀”练得炉火纯青。
除此之外,于德元十分注重力量训练,他的力气与日俱增,挥舞大刀也愈发得心应手。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拉开全面抗战的序幕,面对日军的猛烈攻势,全国人民团结一心,纷纷投身抗击侵略者的伟大斗争中。
此时,于德元所在的西北军亦被紧急调遣至前线,参与至关重要的淞沪会战。
淞沪会战是抗战初期规模最大、最为惨烈的一场战役,中日双方投入兵力逾百万 ,在淞沪地区展开激烈的拉锯战。
于德元所在的精锐增援团,被编入国军第88师,承担起守卫外滩阵地的重任。由于地势原因,战壕挖掘受限,很快便积水盈尺,战士只能在水中坚守,与敌人展开殊死搏斗。
日军装备先进,坦克轰鸣,飞机轰鸣,中国战士毫不畏惧,高喊着“不做亡国奴”的悲壮口号,与敌人展开英勇的较量。
在这场战斗中,于德元以其卓越的武艺成为战斗中的佼佼者,他手持大刀,身先士卒,与日军展开白刃战。在激烈的肉搏中,他运用“破锋八刀”的精湛刀法,将敌人一一斩杀。
经过一场艰苦卓绝的战斗,于德元所部击退日军的进攻,当战友清理战场时,发现于德元身边横七竖八地躺着13具日军的尸体,他一战成名,被战友誉为“刀神”。
期间,于德元多次负伤,从未有丝毫退缩,无论是左腿还是脖子,即便被子弹击中,也始终坚守在战斗的最前沿。
有一次,于德元的头部在战斗中受伤,血流如注,无暇顾及自己的伤势,强忍着剧痛,再次挥舞起大刀冲向敌人。最终,在战士们共同努力下,成功地守住外滩阵地,为抗战的胜利立下赫赫战功。
淞沪会战结束后,于德元与战友撤回陕西,增援团从最初的1800人锐减至600多人,无数英勇战士献出自己的生命。于德元虽然幸存下来,但的身体承受巨大的创伤。多处伤口发炎,疼痛难忍,退居二线了。
建国后,于德元回归平凡的生活,回到家乡河南洛阳,以卖艺为生,时常向年轻人讲述自己的抗战经历,希望年轻人要铭记历史,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
晚年,于德元深受关节炎的困扰,时常忍受病痛折磨,日子过得比较艰难。
2006年4月,于德元在家中平静地离世,享年90岁,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依然念叨着那句激励无数人的话语:“不做亡国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