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代末,中越边境冲突中,老山前线战火纷飞,许多英勇的战士挺身而出,捍卫疆土完整。
同时,也有一群无畏的医护人员,为受伤将士带去希望,在这些令人敬佩的身影中,女兵刘亚玲尤为勇敢出色。
刘亚玲出身于陕西一个普通的家庭,从小在舅舅舅妈的呵护下茁壮成长,她天资聪颖,勤奋好学,18岁以优异的成绩踏入西安第四军医大学护校的大门。
在校期间,她主动参与战地护理的模拟演练,梦想成为一名战地护士。
毕业之际,当大多数同龄人憧憬着都市的繁华与安逸,刘亚玲做出令人意外的决定。
面对组织安排前往北京工作的机会,刘亚玲婉言谢绝,选择前往云南前线,那里是真正需要她的地方,是她能够将所学知识与爱心付诸实践的战场。
1986年,刘亚玲正式成为云南某军区医院的一员,她的心早已飞向更远的战场,提出前往前线担任战地救护员的申请时,遭遇医院的拒绝。
医院领导出于对刘亚玲的保护,担心她缺乏实战经验,难以应对前线的危险。
刘亚玲的决心没有因此动摇,深知前线伤员正焦急等待救援,每一秒拖延都可能意味着生命的消逝,利用休假时间,以探亲为掩护,瞒天过海地抵达前线的一个营救护所。
在那里,刘亚玲化身为救死扶伤的天使,为伤员们带去希望,当假期尾声到来,医院的命令也随之而来,要求她立即返回文山军医院。
面对这份命令,刘亚玲心中充满矛盾,知道自己不能违抗命令,更无法割舍对前线伤员们的责任。
最终,刘亚玲决定留在前线继续工作,这一决定无疑触怒医院领导,甚至对她进行警告处分,幸运的是,这份处分并未真正落实到她的身上。
1987年,刘亚玲再次决定奔赴前线,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她没有任何“掩护”,必须直面哨兵盘查,当抵达老山哨卡时,被哨兵按规定拦下要求出示通行证。
刘亚玲没有通行证,清楚常规方式已无法前行,从腰间取出一颗“光荣弹”,一种小型无柄手榴弹,说道:“这就是我的通行证。如果我不能上前线救治伤员,那么我宁愿选择用这颗光荣弹结束自己的生命。”
这种手榴弹轻巧便携,战士在绝境中用作最后尊严和荣誉的保障,哨兵被她的决绝所震撼,向她行军礼后放行。
就这样,刘亚玲再次踏入前线救护所,在她精心治疗下,众多重伤战士得以重返战场。
某日,战士徐良在战场上受伤,左大腿动静脉破裂,生命悬于一线,紧急关头,刘亚玲与她的团队迅速展开一场生死时速的救援行动。
在护送徐良至后方医院的崎岖路上,面对重重困难,刘亚玲为保持输液的连续,不惜长时间跪行,膝盖受伤也毫无怨言,正是这份无私,帮助徐良逃过死神的魔掌。
战后,刘亚玲没有沉浸于安逸,她心怀大爱,将目光转向医疗资源匮乏的乡村,放弃城市的舒适,回到故土,筹集资金,建立首座由民间力量自发创建的乡村医疗机构丰京医院。
虽然医院条件朴素,但是医院以其低廉的价格、显著的疗效,广受村民们的赞誉。
在丰京医院,刘亚玲坚持用最经济的方案为患者治疗,常常为经济困难的乡亲垫付医药费,对退役残疾军人无私奉献,免费诊疗。
2013年“全国最美乡村医生”荣誉加冕刘亚玲时,社会各界无不为之动容,这份荣誉对她而言,实至名归,是她无私奉献、仁心仁术的最好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