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送房给弟弟住,被弟弟1400万卖掉后又起诉姐姐:你把房贷还掉

最好如梦如晰 2024-11-22 05:18:48

张丹与张浩(均为化名)乃是一对关系亲密的姐弟。一直以来,张丹都对弟弟张浩疼爱有加。这种疼爱不仅仅体现在日常的嘘寒问暖上,更体现在实际的行动中。

在张丹结婚之后,尽管她有了自己的小家庭,需要承担诸多的责任和义务,但她对弟弟的关怀从未减少。生活中,每当张浩遇到难题,张丹总是第一时间伸出援手。比如,张浩生病时,张丹会亲自陪伴他去医院,悉心照料,不辞辛劳。经济上,她也总是慷慨相助。当张浩工作不稳定,收入微薄,难以维持生计时,张丹会毫不犹豫地给予经济支持,帮助他度过难关。

由于弟弟张浩一直没有属于自己的房子,张丹和丈夫经过深思熟虑,决定送一套房子给弟弟一家居住使用。为了表明心意,他们还特意出具了一份《承诺书》,郑重地表示自愿将这套房产无偿赠与张浩。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双方因为各种原因,并未办理房产过户及赠与公证手续。

弟弟在姐姐赠与的房子里度过了4年愉快的时光。

四年之后,张浩萌生出出售房屋的想法,于是多次向姐姐、姐夫提出尽快偿还银行抵押贷款,并注销抵押登记的要求,然而姐姐、姐夫对此并未予以同意。

其后,张浩以张丹(甲方)的名义将房产作价 1400 万元售予林某,并约定购房款分三期进行支付。此后,林某依照约定支付了首期款 570 万元(存入置业担保公司所指定的账户)以及第二期款 40 万元(支付至张浩名下的账户),银行也依循约定将第三期购房贷款 790 万元发放至张丹名下的账户。

对此,姐姐姐夫认为当初赠与房屋给弟弟是出于心疼弟弟,想改变他没有住处的困境,而不是让他拿去交易的;弟弟则认为既然是赠与的房子,就该由我自己来处理。

因为意见不合,弟弟最终一纸诉状将姐姐告上了法庭,打起了官司,要求那1400万元的购房款就应归自己所有,姐姐姐夫应该清偿房产的解押款570万元,还要协助支取打到张丹银行卡的790万元。

从法律角度来看,因为房屋最终并没有过户,这意味着在某些情况下,这份赠与可能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和风险。但从亲情的角度出发,张丹和丈夫的这一决定无疑是出于对弟弟的深厚关爱和无私奉献。

在当今社会,物质利益常常被摆在重要位置,而像张丹夫妇这样,能够如此慷慨地对待亲人,实属难得。这种亲情的力量,超越了物质的考量,彰显了人性中的温暖与善良。

反观弟弟,对于姐姐姐夫的赠房的行为似乎并没有太多的感激之情,不仅要求姐姐姐夫支付生剩下的房贷,还将他们诉诸法律。

这种亲属间因财产产生的矛盾不仅让人心痛,更引发了公众对家庭关系和法律责任的深入思考。

许多网友认为,弟弟的行为严重违背家庭伦理和基本道德,姐姐的好意被辜负,让人寒心。

不少评论建议家庭成员间涉及房产等重大财物时,应通过合同等法律手段明确权属关系,避免类似纠纷。

法院经审理认为,本案中的赠与合同,并不属于法律规定中不得撤销的赠与合同,且房屋产权始终未转移变更至张浩名下,张丹夫妇有权行使任意撤销权。现张丹夫妇明确表示撤销赠与,故张浩的诉求缺乏法律依据。最终,法院作出一审判决,驳回张浩的诉讼请求。

对此,梦晰姐想谈谈个人的看法:

1. 亲情与利益的博弈

这一事件反映了家庭中亲情与利益的冲突。姐姐的初衷是帮助弟弟,然而信任却未能换来相应的尊重。这种现象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少见,亲情与利益的纠葛往往会让家庭关系变得复杂。

在涉及房产等重大财产时,应通过合同、公证等方式明确所有权,避免口头约定导致权属不清。

2. 法律意识的缺乏

从事件来看,可能存在房产权属管理不清的情况。如果姐姐明确保留了房产的所有权,并通过法律程序限制出售,弟弟的行为或许难以发生。这也提醒人们,在涉及财物分配时,不论亲疏,都应有清晰的法律保护意识。

多普及房产交易和家庭财产分配的法律知识,提高人们对财产保护的重视。

3. 家庭沟通的重要性

事件暴露出家庭成员之间缺乏有效沟通的现状。若姐姐与弟弟在房产问题上进行充分交流,并提前设定使用规则或限制条件,可能可以避免此类悲剧。

家庭是传递伦理道德的起点,父母应注重培养子女的感恩和责任意识,避免因金钱利益损害亲情。

亲情的维系需要建立在相互尊重和信任的基础上,而财产的分配也应以法律为保障。

希望这类事件能引起更多家庭的反思,让亲情在理性与规则中得到更好的保护。

对此,你怎么看?

0 阅读:0

最好如梦如晰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