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9日,我们将迎来第七个中国医师节,今年的主题为“崇尚人文精神,彰显医者仁心”。在这个意义非凡的日子里,康迅网特别策划了医师节专题活动,近距离聆听医生心声,从医生的独白、医生的“一天”和学术研究贡献等多角度、多维度展现医生的日常工作,以便让更多的人走近医生的世界,加深对医生这个职业的了解和认识。
在医师节专题第三期,让我们一起走进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以下简称四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聚焦谷秀教授的从医之路,感受她对今年中国医师节主题的生动诠释。
初心如磐,医路启航谷秀教授因其母亲是护士,儿时陪母亲在医院度过了上学以外的所有时光,所以自幼对医生这一职业充满憧憬。虽然父母认为当医生很辛苦且高风险,坚决不同意她报考医学专业,但她仍坚定地踏上了从医之路。谷秀教授回忆:“那时填报大学志愿是到夜里12点系统才关闭,我和父亲就争执到系统关闭的前一刻,父亲实在拗不过我,才让我学了医。”
1986—1991年,谷秀教授在中国医科大学度过了与医学相伴的5年时光,正式开启了她的医学之路。大学毕业时,摆在她面前的是一道选择题,因其大学成绩优异,可以留校进入临床辅助科室继续深造,或者毕业后被分配至其他医院的临床科室工作。但她一心想留在临床,无论什么学科,只要能成为一名临床科室的医生就好。谷秀教授开心地说:“当时我是不留校学生中成绩最优异的,学校那边给我几个选择,比如辽宁省肿瘤医院、北京朝阳医院、辽宁省人民医院……我就报考了辽宁省人民医院,因为这是一家综合性医院,科室有很多,给我的选择也很多。”
回忆起当初的选择,谷秀教授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我当时就觉得,医生是一个神圣的职业,我愿意为之付出一切。”这份初心,如同火种,点燃了她一生的医学追求。
工作中的谷秀教授
最终,她以优异的成绩进入辽宁省人民医院,并因其出色表现,被当时的副院长、呼吸科主任赵广福教授慧眼识中,直接进入呼吸内科,从此与呼吸领域结下不解之缘。
勇战疾病,担当使命进入辽宁省人民医院的大门,谷秀教授正式踏上了医生的职业道路。凭借不懈的努力和对知识的渴望,她不仅掌握了临床操作的技能,还进一步深造,完成了在中国医科大学的研究生学业。这一次,谷秀教授决定留在母校,她被安排到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的呼吸科工作,这一干就是20多年。
这期间,从非典到甲流,再到新冠疫情,谷秀教授始终冲锋在前。2020年,由于疫情的影响,加上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以下简称医大四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老主任退休,她便来到医大四院,成为呼吸科的“大家长”,全身心投入到疫情防控工作中。预检分诊、核酸门诊、发热门诊,到处都有她忙碌的身影;缓冲病房、阳性病房、呼吸科和重症监护病房,她都精心管理,尽职尽责。
疫情期间,谷教授团队合影
疫情期间,她就像一名战士,无畏无惧地奋战在一线。看到她纤瘦的身材,你很难想象,她是靠着怎样的钢铁信念,克服难以想象的困难,一次又一次将新冠患者从生死线上拉回来。
2022年底,疫情管控放开,大批新冠患者涌入医院。其他科室有急会诊,电梯乘不上,54岁的谷秀教授就选择爬楼梯,从10楼到1楼,又到14楼……哪怕因过度劳累导致双腿半月板撕裂,她也从未退缩,始终坚守在岗位,为患者的健康默默奉献。她回忆道:“那个时候,全院都在为疫情而战,我作为医生,更是义不容辞。”她的付出,也赢得了患者的信任,科室走廊里已经挂不下的一面面锦旗和办公室里一封封的感谢信,便是最好的见证。
为新冠患者进行有创操作
当疫情被成功控制时,谷秀教授抽空去骨科做了一个修复半月板的微创手术,但也仅仅只休息了一周,就回归岗位,继续工作。回忆起这段往事,她说:“还是要感谢现在的医疗技术,微创手术好得快,能让我尽早回到工作岗位,继续发光发热。”
仁心仁术,温暖患者在从医的几十年中,谷秀教授经历了许多感人的故事。比如,她曾帮助一位甲流重症的年轻小伙,通过网上申请捐款,让他得到了及时的治疗。这件事让她深刻体会到医生职业的高尚和成就感,“当看到患者能够康复,那种喜悦是无法言表的。”
谷秀教授与患者
然而,医生并非无所不能。就在谷秀教授接受采访的上周,有一位 69 岁的老人,这位患者还是新冠感染者。老人入院时病情危重,谷教授顾不上做好完备的防护措施,仅戴着普通的外科口罩,便迅速完成了气管插管。尽管救治及时,所有医护人员也倾尽全力,但最终还是没能战胜死神。谷秀教授提及此事时遗憾地说到,上周她的心情极度低落,回家后还和丈夫提及此事,满心内疚,一直在想为什么没能把他救过来,他原本可以更长寿。即便到现在说起,心中依旧充满了难过与遗憾……
而且,她也遇到过不被患者和家属理解的情况,但她始终坚信,医生和患者的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了战胜疾病。因此,她坚持用耐心和爱心去和他们沟通,努力化解矛盾:“我们要站在患者的角度去理解他们,要有同理心,这样才能更好地为他们服务。每次与患者沟通时,我都会在最后询问他们是否听懂了,没听懂我会换一种方式再说一遍,直到他们理解了为止。”她也是这样告诫年轻医生的:“一名合格的医生,除了拥有扎实的医学知识、熟练的临床操作以外,也要学会吃苦耐劳,并且要有同理心。”
谷秀教授的朋友圈
当你以爱的视角感知世界,你会发现世界处处洋溢着爱。尽管工作繁忙,谷秀教授仍能在其中寻得乐趣。无论是与患者之间感人至深的瞬间,还是与工作团队共享的欢乐时光,抑或是与学生之间那些微小而珍贵的互动,她的朋友圈里无不充满了这些美好。
学无止境,桃李天下谷秀教授自从医以来,至今已历经33载春秋。随着时代的演进,众多新技术与仪器不断涌入临床。特别是在呼吸领域,电子导航、纤维支气管镜、ECMO等技术在近年来发展迅猛。谷秀教授始终积极学习新技术,并熟练掌握新仪器的使用方法,致力于为患者提供最佳的治疗方案,并向学生们传授最全面、最前沿的知识与临床技能。
同时,谷秀教授认为,临床、科研和教学是相辅相成的。她也非常注重科研成果的转化,将科研与临床紧密结合。在教学中,她像一位慈爱的长辈,关心学生的成长,不仅传授知识,更教会他们如何做人,同时如何做一名好医生。
谷秀教授与学生们
2005年,谷秀教授拥有了一个新的身份——硕士研究生导师,无论是研究生的科研项目,还是学生们的日常生活,她都倾注了极大的热情和心血。即便是疫情期间在医院忙得不可开交,谷秀教授依然会抽时间在线上与学生们进行交流,指导他们学习。谷秀教授的学生告诉我们:“看到老师脸上深深的口罩印,我们很心疼,但这也告诫我们,只有努力学习,才能不辜负老师的良苦用心。”
时至今日,谷秀教授陪伴着一批又一批的研究生学生,从入校到毕业,她是老师,是家长,也是朋友。谷秀教授认为,无论是学生还是自己科室里面的年轻医生,都不要以领导、指挥者的身份去对待他们,大家都是平等的,她更希望大家像朋友一样相处。虽然自己是老师、主任,但也只是比其他人多了一份责任,其他的没有什么不同。自己只需要将自己从医几十年的临床知识、经验、教训倾囊相授,教会他们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医生就够了。
谷秀教授说:“曾经有个学生虽然已毕业多年,现在已经开始独立负责一个科室的日常工作了,但第一次当‘老大’时,心里没底,就来请教我。我就说有啥事你就联系我,老师给你撑腰!”如今,谷秀教授的学生遍布深圳、西安、杭州、北京等地,她很有成就感,也替学生们感到开心。
谷秀教授与科室团队
谷秀教授回忆:“我在盛京医院工作时,2005年晋升为副主任医师,2006年被医院正式聘为呼吸科副主任,上面还有正主任‘罩着’。2010年,晋升主任医师,2020年来到医大四院后,正式成为我们这个科室的正主任。科室团队是一家人,我只是这个家庭的大家长,需要为他们遮风挡雨,像‘老母鸡’一样护着他们,然后教会他们长大,让他们飞翔在更高、更广的天空。”
未来可期,继续前行当被问及是否考虑过60岁以后的计划时,是退休还是继续在临床发光发热,谷秀教授沉默了一会说:“看那时的身体情况吧,我期望在临床继续发光发热,因为这是我热爱的事业,所以即使退休了,我仍会心系临床!”
8月5日,谷秀教授迎来了56岁的生日,她在朋友圈里写到:虽然我很不愿意承认我的年龄又长了一岁,因为我希望能更融入年轻人的世界,这样我会更有活力,但是我依然谢谢科室小伙伴们为我准备的惊喜,希望今年可以携手大家登上更高的舞台!
谷秀教授与科室小伙伴过生日
“至少我还有4年才退休,这4年我还会继续努力,带着科室团队继续救死扶伤,培养更多的优秀医生,为国家做贡献!”在未来,谷秀教授将继续致力于医工结合等工作,继续推进精准医疗。如同她的名字一样,像稻谷,朴实无华却又饱含生命的力量;像秀竹,挺拔坚韧且传递着坚定的信念。她将以不懈的努力和无私的奉献,在医学的道路上砥砺前行,书写属于自己和科室团队的辉煌篇章,为医疗事业的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让更多的患者重获健康,拥抱美好的未来。
岁月从不败美人,医路芳华写春秋。谷秀教授用仁心仁术践行着医者的使命,用无私奉献诠释着医者的担当。她是无数医生的榜样,也是我们心中的英雄。在这个特殊的节日里,让我们向谷秀教授和所有的医务工作者致以崇高的敬意,感谢他们为我们的健康付出的努力和奉献。他们就像一束束温暖的光,照亮了我们的生命之路。
专家简介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 谷秀教授
主任医师,三级教授,医学博士,研究生导师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内科教研室主任,呼吸内科、感染内科主任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间质性肺疾病学组委员
辽宁省医学会结核病学分会主任委员、呼吸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
沈阳市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主任委员
辽宁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呼吸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辽宁省肺癌诊断与微创综合治疗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国家肿瘤微创治疗肺结节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辽宁省生命科学学会东北PCCM分会常委等
担任Thorax中文版、《中国实用内科》《医学研究与教育》等杂志编委,《中华内科杂志》审稿专家
作为主编参与人民卫生出版社“十三五攻关”专升本《诊断学》教材的编写
曾获得辽宁省及沈阳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两项,三等奖一项
2018年获第一批辽宁省“拔尖人才”称号
2023年获沈阳市第八届优秀专家称号
审稿专家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 谷秀教授
编辑丨冯熙雯
审核丨卢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