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朝廷失去了公信力……

无心镜 2024-07-27 00:42:45

01

1644年,李自成的大军从西安往北京进发,崇祯帝派遣大学士李建泰前去平叛,并亲自从京营中挑选了一千人给李建泰。

李建泰带着这些人马向南出发,还没走多远,士卒就逃散得仅剩下500人。李建泰就带着这500人来到了广宗县城,但县令却拒不开门。城中的官员和百姓虽然没有见过李自成是个什么模样,但明军他们见多了,不是强取豪夺,就是烧杀抢掠。

所谓“贼来如梳,兵来如篦,官来如剃”,李建泰出北京城的时候,崇祯皇帝让他自己的筹备粮饷,自己筹备是怎么个筹备法呢?说白了就是去抢,所以广宗县不给他开城门。李建泰极为愤怒,下令让部下攻城,最终攻入城内,鞭打县令并杀处死了很多乡绅。

当政府失去了公信力,当军队失去了信任,就连自家的城池都进不了。

02

朱元璋创建明朝之后,发行宝钞(纸币)作为国家的货币,因为宝钞面额大,而铜钱面额小,所以两种货币同时使用,小额交易用铜钱,大额交易用宝钞。但很快就出现了问题,随着发行的数量的增多,纸币出现了贬值,而且纸币容易磨损,旧钞换新钞,朝廷还要收取3%手续费,所以民间不愿意使用宝钞。

朱元璋很气愤,下令禁用铜钱,只准宝钞一种货币流通。但这种想要用行政手段强制百姓使用宝钞的做法并没有好的效果,民间铜钱依然在流通。而朱元璋力推的宝钞到了明朝中期就沦为了一张张废纸,甚至地上掉了宝钞,也无人去拾取。

当政府失去了公信力,自己铸造的钱就成为一张废纸。

03

我们都知道崇祯末年,崇祯皇帝没有钱,只得开口要求官员们捐饷。而崇祯本来想让自己的老丈人周奎起一个带头作用,捐个2万两,哪知道这个周奎称自己很穷,根本没啥钱,最后捐了几千两了事。

我们这里就会有一个疑问了,周奎的荣华富贵都是来自于崇祯帝,如果明朝亡了,周奎有再多钱的也无处花了,他为何不愿意帮助崇祯帝呢?

其实,这里面还有一层故事。

崇祯九年,崇祯帝曾下令向武清侯李诚铭借40万两,发往关宁前线;借驸马都尉王昺、万炜、冉兴各自10万两,发往大同、西宁;又让工部借太监田诏10万两,借太监魏学颜色5万两治营铺。

捐助并非只有这一次,后来逐渐成为常态化。武清侯李诚铭死后,继承他爵位的儿子李国瑞也遭到崇祯帝的“借款要求”,最终李国瑞还因为不愿意借款而死。

崇祯帝如同一个在激流中挣扎的溺水者,只要任何可以抓住的东西,他都会紧紧抓住不放手。所以武清侯一家两代人都遭到了崇祯的“借钱”,只要还有钱,他就还会一直借下去。

所以,到了最后,朝臣们宁愿亡国,也不愿意拿钱给崇祯帝了。

当政府失去了公信力,皇帝连钱都借不到。

04

万历末期,努尔哈赤在辽东起事,明朝在全国调集88000多员明军准备给努尔哈赤致命一击。

但当时户部没有钱,所以就向天下百姓加辽饷,大约增加200万两。这个钱当时也说好了,就加一次,打败了努尔哈赤就不用加了。

但实际上情况是努尔哈赤在萨尔浒大败明军,明军损失更大,所以为了对抗努尔哈赤,所以不得不在前面的基础上再加一次辽饷,每年200万两;到了第三年,又再加120万两,合计每年加520万两。

在加辽饷的时候,万历帝说:暂累吾小民一年。

但真实的情况是,辽饷到明朝灭亡的最后一年仍在征收。

在这种情况之下,农民根本无法生存,只得逃亡,而他们其中的很多人就加入了农名起义军军中,明朝最终为农民起义所覆灭。

清朝建立之后,多尔衮在分析明朝灭亡的原因,就把加饷作为最重要的原因:

前朝弊政,厉民最甚者莫如加派辽饷,以致民穷盗起,而复加剿饷,再为各边抽练,而复加练饷。惟此三饷,数倍正供,苦累小民,剔脂刮髓,远者二十余年,近者十余年,天下嗷嗷,朝不及夕。

朝廷失去了公信力,实际上也失去了民心,失去了天下。

21 阅读:2845
评论列表
  • 2024-07-28 20:54

    很好的题目,内容深度不够。

    杏林春晓 回复:
    有深度的话,小编早就进局子里去了,而大家也看不到这篇文章
  • 2024-07-28 11:17

    屎路一条[得瑟]

  • 2024-07-28 19:40

    仁义礼智信,农工商学士,相互对应。丢了啥哪个阶层就得受大罪。

  • 2024-07-28 08:41

    美国特朗普还国会造反呢,是不是失去公信力?公墓驴的论调为啥这么弱智?

    未来的我在过去 回复:
    所以说美国政府正在给自己挖坟[得瑟]
  • 2024-07-27 13:02

    生产过剩的和平年代,怕啥!没有天下照样吃香喝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