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俄乌冲突打得正激烈的时候,俄军突然从乌克兰南部的赫尔松地区撤了。
这当时挺让人摸不着头脑,因为赫尔松可是个战略要地,俄军怎么就这么平静地走了呢?乌军也没趁机大打出手,追着揍一顿。
直到一些消息曝光,才让人有点明白过来:原来俄军撤退时,核弹都上膛了,就等着乌军动手。

赫尔松在乌克兰南部,第聂伯河下游的右岸,地理位置那叫一个关键。说白了,它就是个交通枢纽,把克里米亚半岛和乌克兰内陆连起来。往南走能到克里米亚,往北就能深入乌克兰腹地,往东还能支援顿巴斯那边。
这地方还有农业和工业基础,粮食和资源都不缺,谁占了赫尔松,谁就捏住了乌克兰南部的命脉。
2022年2月冲突刚爆发没多久,俄军就盯上了这儿。开战没几天,俄军就打下了赫尔松,把它当成连接克里米亚和乌克兰其他战场的大本营。
俄军在这儿下了血本,扔了不少坦克、装甲车、火炮,还派了好几万兵力,摆明了要把赫尔松攥紧。控制了赫尔松,俄军就能从克里米亚源源不断地往乌克兰送兵送物资,补给线拉得稳稳的。

但这地方的重要性也让它成了乌军的眼中钉,乌军很清楚,只要掐断赫尔松的补给,俄军在这儿就待不住。所以从2022年夏天开始,乌军就卯足了劲儿要把俄军的后路给断了。
俄军在赫尔松待了几个月,日子过得还算滋润,直到乌军拿到了美国给的海马斯(HIMARS)火箭系统。这玩意儿射程远、精度高,专门用来打后勤补给,简直是俄军的噩梦。2022年6月,乌军开始用海马斯盯着赫尔松的补给线猛轰,尤其是安东诺夫斯基大桥。
这座桥是赫尔松市和第聂伯河左岸的命脉,俄军的物资全靠它运进来。乌军可不客气,海马斯一顿招呼,大桥被炸得千疮百孔,到最后连车都过不去。
俄军一看桥没了,赶紧想别的招儿,弄浮桥、用渡船硬撑。可乌军也不是吃素的,无人机和炮火跟长了眼睛似的,盯着浮桥和渡口一顿打,俄军的补给效率直接崩了。

到2022年10月,赫尔松市里的俄军已经快撑不下去了。燃料不够,弹药短缺,连饭都吃不饱,部队士气低得不行。
补给线被乌军掐得死死的,俄军指挥部坐不住了,开始琢磨撤退的事儿。毕竟再耗下去,赫尔松的部队就得全军覆没。
俄军撤退的底气补给线被断确实是俄军撤退的直接原因,但光这一个理由好像还解释不了为啥撤得那么平静。乌军眼看着俄军跑路,按理说应该趁机追着打,把俄军打得更惨才对。
最近美国那边放出了一些情报,算是揭开了谜底。据《Newsweek》报道,2022年10月,俄军在赫尔松被乌军逼得节节后退的时候,总指挥苏罗维金急了眼,跑去跟国防部长绍伊古建议用战术核武器。
这家伙的计划挺狠:如果乌军继续往前冲,威胁到克里米亚,俄军就扔几个小型核弹,把第聂伯河沿岸炸个稀巴烂,彻底堵住乌军的路。

这事儿在俄军高层炸开了锅。战术核武器威力不算太大,但这玩意儿一旦用上,二战后几十年没破的核禁忌就没了,后果谁都预测不了。绍伊古掂量了一下,觉得这招太冒险,用了核弹,西方估计得炸毛,北约说不定直接下场。
俄罗斯本来就已经被制裁得够呛,再惹这么大麻烦,实在划不来。最后绍伊古拍板否了核弹计划,决定直接从赫尔松撤退,保住实力再说。
不过,虽然核弹没用上,这张牌的阴影可没散。美国情报部门后来分析,俄军在撤退时确实把核武器摆上了台面,等于是在警告乌军:你敢追,我就敢扔。美国这边评估,如果乌军真的大举进攻,俄军动核武器的概率能飙到50%。

俄军撤退用了三天,从11月9号到11号,把赫尔松市和第聂伯河右岸的阵地全清了。乌军这三天基本没怎么动,顶多是远远看着,象征性地放几炮。有人觉得乌军这是错失良机,但其实这背后有大道理。
乌军指挥部不是傻子,他们知道俄军撤退不代表没还手之力。俄军手里捏着核武器这张牌,真逼急了,谁也不知道会发生啥。美国这边也没闲着,通过各种渠道给乌克兰递话:别太激进,稳住阵脚最要紧。毕竟核战争这东西,谁都玩不起。
乌军最后选择忍了这一手,没对撤退的俄军下狠手。军事专家后来分析,这决定虽然让乌军少捞了点战果,但从大局上看挺明智。万一真把俄军逼到墙角,核弹扔下来,赫尔松这片地儿就不是收复的问题了,怕是连人都剩不下几个。

俄军撤出赫尔松,算是俄乌冲突的一个大节点。11月11号,乌军进城,赫尔松正式回到乌克兰手里。乌克兰上下都嗨了,总统泽连斯基还亲自跑去赫尔松晃了一圈,喊着“这是胜利的开始”。乌军士气大涨,后续在其他战场的信心也足了不少。
对俄军来说,这撤退可不光彩。赫尔松丢了,俄军在乌克兰南部的布局直接崩了一半,补给线拉不下去,克里米亚的压力也大了。
俄军内部还传出不少抱怨,说高层决策太乱,苏罗维金这帮指挥官被喷得挺惨。俄罗斯官方倒是嘴硬,宣传说是“战略调整”,但谁都看得出,这仗打得有点拉胯。
国际社会这边反应挺分裂,西方国家乐见其成,美国和欧盟赶紧加码支援乌克兰,武器、钱都往上堆,想让乌克兰趁热打铁。俄罗斯这边则是咬着牙撑场面,国内宣传拼命淡化撤退的影响,还放话说后面会找回场子。

赫尔松这事儿最让人后怕的,还是核武器的影子。俄军虽然没真扔核弹,但这威胁实打实地影响了战局。
乌军不敢追,西方不敢压太狠,全都因为这玩意儿的杀伤力太大。现代战争打到这份儿上,核武器已经不只是武器了,更像是双方博弈的心理底线。
这事儿也给国际社会敲了个警钟。核武器这东西在手里攥着,谁也不敢随便用,但谁也不敢完全不当回事。
之后联合国那边开了好几次会,喊着要加强核不扩散条约,别让这种玩意儿再随便拿出来晃了。
参考资料
《俄乌冲突三年战场内外都发生过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