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第三方机构发布的高校排行榜没有得到官方的认证,但是也可以从侧面体现出高校的发展情况,对于我们填报志愿也有不少的参考作用
考上名校是千万考生们梦寐以求的梦想之一,尤其是进入985、211或双一流高校。这意味着毕业后有名校的背书,能够在求职或升学时拥有更好的优势。
但是部分名校却出现排名退步明显的情况,令人感到非常震惊。特别是以下3所211大学,在各大高校排行榜中都出现明显下滑的情况。

第一所:长安大学
根据2025年ABC中国高校排行榜显示,长安大学排名80名,校友会版高校排名则在105名,两个排行榜的名次都不高。这毕竟是一所教育部直属的211高校,竟然跌出前100名,实在是匪夷所思。
长安大学的前身可以追溯到1951年成立的西安交通学校,因此该校在交通运输工程专业享誉全国。2000年西安公路交通大学、西安工程学院、西北建筑工程学院合并组建长安大学,使得长安大学的综合实力再次上升。该校的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实力更是位居亚洲第一。
在鼎盛时期,长安大学综合实力排名可以进入全国65名。但是随着大基建时代的落幕,房地产行业的萧条,该校的在新兴学科上的布局明显不足。而且并校之后,原有的王牌专业资源有所减少,加上省内高校众多,每年获得的经费支持远低于沿海地区的高校。
加上学校的宣传力度不足,很多人都以为这是一所普通院校,甚至有不少人误以为是野鸡大学。在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中,学校作为211高校竟然没有A类学科,这也从侧面说明该校的学科建设能力和竞争力有所下降,进而导致了学校排名有所退步。
长安大学在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交通运输工程、土木工程和测绘科学与技术等专业有优势,但是并不太能吸引高分考生。使得近几年的录取分数线也有所下降,2024年该校在河南本一理科录取分数线为574分,文科为542分。

第二所:安徽大学
安徽的高考竞争压力非常大,省内仅有1所985大学即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所211大学分别是合肥工业大学和安徽大学。因此每年都要不少高分学生外流到省外读书,尤其是安徽大学退步明显后,外流趋势更加明显。
2025年ABC中国高校排行榜上,安徽大学排在84名,校友会高校排行榜排在86名。在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中,安徽大学没有a类学科,仅有材料科学与工程被评为B+学科。但是在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评审中,安徽大学的材料科学与工程被提名警示。
这意味着安徽大学在学科建设上有所不足,哪怕是自己的优势学科,在资源和人才投入中都出现相对的落后。加上受到就业形势严峻的影响,不少考生纷纷抛弃文科,转而报考理工类专业或高校。
2024年,安徽大学在河南省的理科一本录取分数线为594分,文科则为576分。安徽大学另一个学科优势也是在文科方面,导致无法吸引到高分考生,可能也是退步明显的原因之一。

第三所:辽宁大学
东北经济增速下滑,导致不少人才外流到东部沿海地区,东北地区的高校都出现不同程度的退步,尤其是辽宁大学更为明显。
2025年ABC中国高校排行榜中,辽宁大学跌出100名,仅排在117名,校友会版本则排在第99名。作为一所曾经实力雄厚的211大学,如今逐渐沦落为末流211,不得不令人震惊。
尽管在第一轮双一流建设高校评选中,辽宁大学顺利上榜。但是在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评选中,辽宁大学的应用经济学被提名警示。这从侧面说明了该校的学科建设能力不足,尤其是从优势学科方面来看,该校并没有A类学科。
辽宁大学的B+学科分别是应用经济学、法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工商管理。这些学科已经逐渐被高分考生们抛弃。这对学校来说也需要反思,是否需要优化学科建设,合理布局新兴学科。
在2024年辽宁大学录取分数线中,该校在河南本科一批普通类理科仅为589分,文史类则低至576分。若是想要上名校的学生,其实也是可以捡漏的。

以上三所高校都出现不同程度的退步。主要原因基本都是在学科建设不足,人才流失严重等方面。如何跟上时代的发展潮流,合理优化学科建设,方能促进学校的长远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