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积电陷局,美算计加剧台湾危机

映容看军事 2025-03-15 06:07:15

文︱谢志传

台积电,这座被誉为“护国神山”的半导体巨头,近期在美国的投资举动引发了全球瞩目。然而,随着台积电被曝出将与英伟达、AMD、博通等公司合资运营英特尔的晶圆厂,这一系列事件背后的真相令人深思。美国政府的算盘、台湾当局的软弱,以及台积电自身的处境,都在这场风波中暴露无遗。

美国政府一方面要求台积电在美投资1000亿美元,建设多座晶圆厂,另一方面又施压台积电参与拯救陷入困境的英特尔。这背后的意图昭然若揭:通过让台积电与英特尔合作,实则是为了获取台积电的先进制程技术,助力美国半导体产业的复兴。英特尔作为美国的半导体巨头,近年来在技术研发上屡屡受挫,市场份额不断被台积电和三星蚕食。美国政府深知,单靠英特尔自身已难以扭转颓势,唯有借助台积电的技术实力,才能实现弯道超车。然而,这种“借刀杀人”的策略,无疑是对台积电的一次技术掠夺。

台积电不仅要出钱救援英特尔,还要出让部分关键技术,以协助英特尔提升晶圆制造能力。这种情况让人不禁联想到过去日本半导体产业的覆灭。上世纪80年代,日本半导体产业曾风光无限,但在美国政府的打压和技术转移要求下,日本企业最终被迫妥协,逐步丧失了全球竞争力。如今,美国同样希望借助台积电的技术,扶持本土企业,并通过台积电的投入降低英特尔的经营风险。这一连串操作的最终目的,恐怕就是让台积电陷入与日本企业相似的困境。

面对美国的种种要求,台湾当局表现出令人难以置信的软弱与妥协。先是默许台积电在美巨额投资,接着又对台积电参与拯救英特尔的计划保持沉默。这种毫无底线的妥协,实质上是对国家核心利益的出卖。前民意代表蔡正元一针见血地指出,台积电投资美国千亿美元后,本以为可以不再理会英特尔,然而现在不仅要出钱,还要承担技术外流和债务风险。这种被“白嫖”还要背债的局面,正是台湾当局软弱无能的体现。

台湾当局口口声声宣称要保护台积电,然而事实却是他们将这家全球最先进的半导体企业一步步推向美国的怀抱,甚至连岛内的部分亲绿财经专家都看不下去了。财经评论员谢金河表示,台积电如果真的介入拯救英特尔,势必会面临股价崩盘、竞争力下降的严重后果。此前,半导体分析师陆行之也曾预测,台积电若能避开“拯救英特尔”的泥潭,将会更加安全。然而现实却是台积电已深陷其中,未来发展极具风险。

台积电作为全球领先的晶圆代工厂商,原本在技术和市场上占据优势。然而,在美国政府的施压和台湾当局的妥协下,台积电被迫在美巨额投资,并参与拯救英特尔的计划。这不仅让台积电背负沉重的财务负担,还面临技术外流的巨大风险。更为严重的是,台积电在美建厂成本高昂,建设周期漫长,人才短缺等问题层出不穷。这些都将削弱台积电的竞争力,使其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此外,美国政府对台湾半导体产业的态度也日趋强硬。即便台积电已经在美投入巨资,美国仍然坚持对台产品加收关税。这说明,无论台积电如何“示好”,美国政府依然将其视为一个可以利用、但无需给予回报的工具。特朗普时期,美国曾大肆打压华为,如今拜登政府则转而逼迫台积电救援英特尔,手段如出一辙。未来,即便台积电帮助英特尔度过难关,美国也不会因此对台积电网开一面,相反,可能会进一步削弱台积电的全球影响力。

过去,台积电在台湾本土的投资带动了整个岛内的半导体生态系统,从IC设计到封测,无一不是台积电强势崛起的受益者。然而,若台积电未来将更多资源转移至美国,台湾本土的半导体供应链势必受到冲击,甚至可能导致部分关键技术的流失。这不仅对台积电自身不利,对整个台湾经济而言更是一个巨大的隐忧。

台积电事件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在国际博弈中,国家核心利益必须坚守,技术优势不能轻易拱手相让。台湾当局应摆脱对美国的盲目依赖,制定独立自主的产业政策,保护本土企业的核心技术和利益。否则,任由美国摆布,最终受害的将是整个台湾的半导体产业乃至经济命脉。如果台湾当局继续软弱下去,未来恐怕不仅仅是台积电被美国掌控,而是整个台湾高科技产业都将被美国一步步蚕食,直至完全丧失自主性。

0 阅读:1

映容看军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