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明史的朋友都知道,魏忠贤在历史的名声并没有多好。特别是一句“只知九千岁而不知皇上”,就让他在那个君臣父子的封建时代被安上了图谋不轨,大逆不道的名头。再加上行事之残忍,为了上位不择手段,这下彻底成为了反派的代名词;不过真的就是这样的吗?其实不然,看看在魏忠贤把持朝政期间,明朝的一些变化就知道,是有些污蔑人了。
魏忠贤的出身并不好,小时家里贫困,同时他整天游手好闲,经常赌博。在19岁的时候倒是娶了个老婆,生了个女儿,但是常年赌博家底都败光了,觉得这样的人生已经没有了任何意义,之后便决定自宫进宫。
(正史上是有这样的记载,但野史上有传言说他并没有真正净身,而是贿赂了宫内的太监进宫的。关于到底有没有净身,我们先不探究,就按正史上来讲。)
魏忠贤进宫之后,便开启了自己那传奇的一生。明光宗驾崩之后朱由校继位,这个时候魏忠贤开始一步登天;他深受朱由校的信任和宠爱,所以行事也更加肆无忌惮。朱由校在登基的前三年是不理朝政的,大大小小的事全部由魏忠贤掌控着,这个时候他就开始在朝中安排自己的人手,逐渐掌握朝中大权。
也正因如此,说起他的罪行是一抓一大把。比如我们就熟知的五虎十狗四十孙,还有七君子之狱等经典的事例。不过这些事情在关乎大明王朝的安危面前,仿佛都有些微不足道。
在明朝末期的时候,整个朝堂之中已经没有了皇上的声音,最多的就是党派之争,最有名的要属东林党。
东林党是江南士大夫为主所组成的官僚阶级主义政治集团。他们存在的目的就是加速腐蚀明朝内部,结党营私,中饱私囊,只顾贪图自己的利益,从而忽略了国家发展的根本,再加上他们都是手握大权的人士,所以行事起来更加方便。
万历年间的明朝还是以农业税为主,这时候资本主义开始萌芽,而张居正也是看中了这一点,对整个税收体系进行了改革,重点从农业转到了工商业。这一转变就是对东林党全体最大的威胁,因为这触碰到了他们的根本利益,但是万历时代以及有张居正在场,这些东林党只能忍气吞声,翻不起浪花。不过最后他们却通过了廷击、红丸、移宫三起案件,掌握了朝廷的话语权,将工商业的税收废除。
倘若放在和平年代或是盛世时期一时还能支撑,不过当时的明朝真是内忧外患。此时的辽东正在与满清作战,农业税收实在是少的可怜,国库很快空虚。也就是在这个时候,魏忠贤类似于空降一般,他雷厉风行,用手中的权力培养起自己的势力,直接打击掉了东林党的大部分羽翼,让他们将手上的工商业税全部交上来。
有了钱自然就有了战斗力。同时魏忠贤还有一定的军事头脑,在战场的把控之上,能顾全大局;同时还任人唯贤,大胆启用了因战败而受到谗言被贬的熊延弼;就这样,大明的局势在他的运作下算是稳定了下来。
不过可惜的是朱由校死的有点早,再加上魏忠贤利用权力的时候,手段有些过于残暴,导致民怨四起,东林党有很会抓机会,当崇祯皇帝朱由检继位的时候,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势,只能选择与东林党进行合作,顺应局势处死魏忠贤。
在处死魏忠贤的时候,魏忠贤还曾告诉过朱由检千万不可重用东林党人士。这个时候的朱由检,还以为魏忠贤贼心不死,也并没有放在心上。
忠贤死后的朝堂上,再也没人能和东林党抗衡,他们很快就掌握了朝政,又废除了对自己不利的工商税。可国家要打仗,打仗就需要钱,没钱的明朝只能任人欺凌,而当这部分税又重新回到农民头上时,却天灾不断,农民们颗粒无收,只能选择起义反抗。
【结语】
关于之后的事也不用多说了,当李自成打进北京之后,崇祯之选择在煤山自缢。但是他却不知道的是,这一切的缘由皆是东林党,并且在满清入关之后,投降的东林党人士比比皆是。
综合来讲,明朝灭亡的原因有很多,但绝不是魏忠贤的锅,因为他在执掌朝政的时候,利用手中的权力打压东林党,为明朝获得了最后一次苟延残喘的机会,只可惜崇祯没有看到背后的利害关系,为了巩固自己的皇权,而将这最后的虎爪给砍断,没有了爪子的大明朝能够怎么办?
朝代的更迭,思想的发展,或许破后而立才是最好的选择。
本文由知历史工作室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