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对于“斜杠青年”并不陌生,他们拥有多种职业技能,可以在多种行业之间自由切换生活模式。我们之前也从青年职业规划等角度讨论过这一问题,只不过今天讨论疫情中的斜杠青年,似乎少了些平日里的自如。毕竟,对一部分人而言,平日里搞副业的兴趣所致,这时已是生计所需;平日里择业不走寻常路,这时必须抓破头皮想出路。最近,“没搞副业的我太难了”成为微博上的热议话题。疫情当前,斜杠青年不仅彰显着年轻人追逐梦想、追求个性的特质,也揭示出一种危急时刻善于寻找B计划、快速转身的能力及其重要性。
教育部有关负责人表示,2020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874万人,创下历史新高。斜杠青年通过共享用工、非全日制用工等多种用工形式灵活就业,不失为增强自身实力、创造更多价值的有效途径。另一方面,从微商到游戏,从编程到设计,互联网时代创造出很多新的就业机会,对工作时间、场所的要求更加灵活;很多企业采取合作分成的雇佣模式,把部分工作外包给有专业技能的人。这些利好因素为斜杠青年带来了大展才华的空间。
有人预计,“灵活用工”的就业模式将在未来十年进入爆发期。但目前相比日本的42%和美国的30%,中国的灵活用工比例仅有9%。这也要求我们在鼓励斜杠青年拓展人生可能性的同时,不断完善灵活用工的“基础设施”。比如,跨行业工作如何签订劳动合同、落实社会保险,如何明确灵活用工的性质、条件与责任,如何在保证劳动力市场灵活度的同时不损害社会就业的稳定性,等等。建立健全相关制度,防止可能存在的争议与风险,斜杠青年才能轻装上阵,让灵活用工为中国经济注入更多活力。
回到个人,主业还是副业,专职还是兼职,从一而终还是择木而栖,是多元体验还是有的放矢,并没有标准答案。疫情中,一位广东的外科医生在空余时间创作抗疫主题音乐剧,在公益事业中延续着医者的大爱;不少教师化身网络主播,用其他职业的技能拓展着教师的边界。他们未必有多重职业,未必能多赚一份钱,但拥有多元生活的他们,又何尝不是斜杠青年?拥有丰富个人生活、应对风险挑战的多元能力,或许才是斜杠青年的本质。这样看来,没搞副业未必难,没有多种生活能力才是真的难。
这正是:多重技能在手,应对危机无忧。一人身兼数职,自律方得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