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餐饮业的祖师爷,曾把四岁儿子的肉做成佳肴供君主享用

知历史 2018-07-31 09:55:21

齐国彭城有一个叫易牙的厨师,易牙又叫狄牙、雍巫,他烹饪技艺高超,对于味道有着惊人的鉴别力,善于调味。

《吕氏春秋·精谕》:“孔子曰:淄渑之合者,易牙尝而知之。”淄水和渑水,都在今山东省。相传二水味各不同,混合在一起之则难以辨别。但是易牙却能够尝出来。

孟子对于易牙的调和口味的能力也有着高度的评价:“口之于味,有同嗜者也,易牙先得我口之所以嗜者也”,“至于昧,天下期于易牙,是天下之口相似也。”由此可见,易牙确是当时最为有名的善于调和口味的名厨。

王充《论衡·谴告》说:“狄牙之调味也,酸则沃之以水,淡则加之以咸,水火相变易,故膳无咸淡之失也。”即易牙通过水、咸、火的调和使用,做出酸咸适宜,美味合口的饭菜来。

“雍巫善味祖彭铿,三坊求师古彭城。九会诸侯任司庖。”由此可见,易牙曾求师于彭祖。“彭铿,彭祖也。好和滋味,善斟雉羹,能事帝尧,帝尧美而飨食之也”。“彭祖姓钱名铿,帝颛顼玄孙,善养气, 能调鼎,进雉羹于尧,封于彭城”。彭祖善烹饪,由其以延年益寿的食疗药膳为长。他最为出名的拿手好菜似乎就是雉羹,这个雉羹有点类似现在的鸡汤吧。彭祖能够活到传说中的八百八,与他长于烹制食疗药膳应该不无关系。易牙跟彭祖学艺后,有一次长卫姬生病了,易牙以食疗菜进献长卫姬,长卫姬食后病愈,易牙以此深受齐桓公和长卫姬赏识。易牙有道拿手菜叫做鱼腹藏羊肉,也是从彭祖那里学来的。北方水产以鲤鱼为最鲜,肉以羊肉为最鲜,此菜两鲜并用,互相搭配,咸菜色泽光润,外酥里嫩,鲜美异常。我们汉字的“鲜”字由“鱼”和“羊”组成,据说便是以这道名菜而创造。易牙因为厨艺精湛,而深得齐桓公的喜爱和重用,九合诸侯这样重要的国际大会,易牙便担任厨师长。

易牙厨艺了得,但是人品却不为人所不齿。有一次齐桓公对易牙说:“寡人尝遍天下美味,唯独未食人肉,倒为憾事。”桓公此言本是无心的戏言,而易牙却把这话牢记在心,一心想着卖弄自己的本事,以博得桓公的欢心。后来他选用了自己四岁儿子的肉。在一次午膳上,桓公喝到一小金鼎鲜嫩无比,从未尝过的肉汤,便询问易牙:“此系何肉?”易牙哭着说是自己儿子的肉,为祈国君身体安泰无虞,杀子以献主公。桓公内心很是不舒服,却被易牙杀子为自己食的行为所感动,认为易牙爱他胜过亲骨肉,从此桓公越加宠信易牙。

相国管仲病重时,齐桓公想任用易牙代替将死的管仲,遭到管仲的坚决反对:“人之情非不爱其子也,其子之忍,又将何爱于君!”并要求齐桓公将易牙和卫开方、竖刁撤职,永远不准入朝。最终齐桓公没有听管仲遗言,亲信易牙、竖刁。齐桓公得重病时,易牙与竖刁作乱,填塞宫门,筑起高墙,内外不通。最后令齐桓公饥饿而死。

传说易牙干政失败后逃之夭夭,避居于彭城,在那里开起了历史上第一家饭店,操烹饪业直至终老。易牙食疗菜在彭城广为流传,为以后鲁菜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易牙虽有“杀子以适君”,并参与发动政变,被后人所唾弃,但易牙作为厨艺的化身,已深深融入了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饮食文化中,并被后世尊为餐饮业的祖师爷。

本文来自知历史工作室原创作者/不文

知历史工作室原创作品 未经许可 禁止转载

0 阅读: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