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起现代教育学,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又或是卢梭(法国思想家、教育家)与杜威(美国教育家),似乎现代的教育依然是以西方为主的,曾几何时,中国的传统教育已经沦落到“封建糟粕”的境地,网上对中国式教育列举的十大弊端等类似文章层出不穷,对其口诛笔伐不亦乐乎。而中国的教育部门,高喊学校教育全盘西化的口号也由来已久,是否中国的教育,中国式的教育,真的已经步入末路了吗?而西方式的教育方法就真的无懈可击,并且适合我们中国人吗?那么要了解中国教育就必须首先了解中国式教育的核心价值、历史、特点和发展状况等等因素,等让我们真正的理解了何为中国式教育之后再来谈论是否适合的问题。
中国教育已有五千多年的历史,自公元前三千年的夏王朝起就有了学校,《汉书·儒林传》记载:“乡里有教,夏曰校,殷曰痒,周曰序。”而到西周时期就有了“国学”和“乡学”两种形式的学校。春秋时期,中国教育界的祖师孔子就已经提出了“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等教育主张。中国最早的教育学著作《学记》成书于公元前三世纪的战国时期,比西方教育学的系统著作早了两千多年。中国一直以来有着先进而优秀的教育基因,官方最早的高等教育学府太学在汉朝时就已设立,隋朝建立起的科举制度在当时以士人政治为主的社会中也是一个跨时代的壮举。
中国教育的核心为德育,孔子和孟子的教育主张中都强调个人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特别是“仁者爱人”,“仁者无敌”等德育内容,对古代君王和知识分子的人格塑造上有着重要意义,中国历史上的汉朝、唐朝、宋朝等等封建长河里的巅峰,都是因为当时官学兴盛,知识分子亦受到社会上多数人敬重而至。《孟子》中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是中国教育君子的道德模板,而《论语》中得“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成为了催促中国的莘莘学子奋发读书珍惜时间的座右铭,“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师说》)又是中国知识分子谦虚谨慎翩翩君子风的真实写照。
若拿中国古代的科技文化成就与世界上其他国家对比,东汉张衡发明了浑天仪和地动仪,比欧洲早1700多年。南朝祖冲之精确地算出圆周率是在3.1415926~3.1415927之间,这一成果比欧洲早一千多年。唐朝著名数学家王孝通撰写的《缉古算经》,首次提出三次方程式正根的解法,比阿拉伯人早三百多年,比欧洲早六百多年。宋元的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比欧洲早400年。沈括的“十二气历”比英国早800年。郭守敬的《授时历》比现行公历确立早300年。而其他文化方面的成就更是不胜枚举。中国的科技文化在漫长的封建历史中之所以领先世界,正是这些优良的教育传统所传递的正能量。确切的说在封建时期没有哪个国家的教育和文化能够和中国相媲美,日本、朝鲜、安南的学者都深受中国文化教育的影响。至此,我们难道能够否认中国教育曾经所取得的如此辉煌成就,难道我们能说曾经的中国式教育是失败的吗?
当时中国的科技文化都远远领先于世界,但是中国教育的没落来自近代,中国的教育首次受到质疑也源自近代,近代的中国确是受尽耻辱,闭关锁国的政策让中国与世界失去了交流,并且落后于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近代中国在不同领域中都已落后于世界先进国家了,中国在近代的落后,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不能将责任全部归咎到中国的教育,甚至认为中国的传统德育是错误的。
和中国的教育相比,西方的教育基本上就是自然放任式的,当然其中不乏精英家族优秀传统的传承,这也就是家族榜样的作用。但是若论教育对个人的改善和教化作用,特别是教育机构作为一个独立的中央政府机构受到统治阶级的重视,则这样的教育文化传统非中国莫属。但是,如今很多家长非得逐本求末,将自己子女早早送至西方国家接受所谓的现代先进教育,这是一种非常盲目且对自我民族认同感不够的表现。从近年来海归富二代丑闻频发的事实来看,去海外熏陶西方教育根本就不能使后代受到良好的道德教育和理论,反而染上一些西方国家堕落的恶习。“树欲立而风不止”,过早的将没有受到中国传统教育的孩子送往国外,往往因为孩子没有形成中国传统的价值观前就被国外各种陋习所腐蚀,这也反映出国内的暴发户们本身对教育就缺乏认识,对本国的文化更是缺乏了解和自信。
既然说了这么久,那么中国传统式教育到底和所谓的西方教育有什么区别呢?
我看过很多微信上流行的“洗脑文”,其中很多所谓的教育理论看似人性化,和蔼可亲,披着极具诱惑力的外衣,却根本不能让家长得到预期的效果,并且根本就没有可操作性,而当家长醒悟后却早已错过孩子的最佳教育时机。
一、父母和孩子之间无法做到真正的平等。很多所谓的专家经常挂在嘴边的就是家长要完全与孩子建立对等的关系,完全尊重孩子的意见,应尽量避免与孩子的冲突与矛盾。我认为这是典型的站着说话不腰疼,如果家长与孩子意见完全相左,那么请问该怎么解决呢?中国传统价值观“父为子纲,君为臣纲”,尽管现在暴君式的父母已不被提倡,但我认为父亲维护家长的威严方面需要体现更重要的作用。完全的公平和平等不光在社会上无法实现,在家庭中也同样如此,只有父母给予孩子足够的影响和引导才能称之为成功的教育,如果父母都不能对孩子施加影响力,你认为这会是成功的父母吗?如今在不会教育和约束子女的西方国家,也有越来越多的家长因无法管教自己的子女而求助于社会机构,这是因为父母就是孩子幼年时唯一的行为准则,如果父母不能对于孩子的行为加以约束,那么大了之后就无法适应法律的约束,这就是所谓的“虎父无犬子”,而父母的价值观、人生观引导又是孩子从小最需要的,孟子曰:“羿之教人射,必志于彀,学者亦必志于彀;大匠诲人必以规矩,学者亦必以规矩。”缺少父母的约束和引导的孩子将注定无法适应成人的社会,而当父母与子女意见相左也是经常会发生的事,如果父母确是正确则要强硬以对,要学会对孩子坚决说不,要让孩子明白家中谁才是权威所在,并且在原则问题上要必须服从权威。一味的避免矛盾是不利于教育的,只有在矛盾的冲突中,孩子才能逐渐明白父母的权威性和强制性,父母的引导才能发生其作用。当然这样的教育方式必须是建立在明智的和正直的父母为前提,否则其作用当然是适得其反,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棍棒底下出孝子”不适用于所有人。
二、驳“早期教育重娱乐不重知识”。在很多受到“专家”影响的家长看来,对孩子的早期教育甚至义务教育阶段只重娱乐而不在乎孩子的掌握知识的过程,这又是陷入了所谓抵制“中国式教育的悲哀”的另一种极端。中国传统教育为人所诟病的另一个原因,就是人们常认为她把人都培养成了只会读书不会生活的傻子。这又是一针对中国式教育的谬论。难道我们国家的科学家钱学森、袁隆平、钟南山,文学家莫言、余秋雨等人都是读书读成了傻子否?中国古代的学者也是犹如繁空群星,难道这些优秀的学者、政治家都是读书读傻了吗?教育能给人带来快乐和财富确实不假,但是不是所有人都能自觉的走入书中殿堂。这就需要家长的引导甚至是些许压力。很多家长在孩子读小学甚至初中阶段都因为心疼孩子而不敢施以太大压力,这其实是对孩子的过分宠溺,前国民党著名将领白崇禧抗日战争期间很少回家,但是一旦回到家中必然对三个儿子的学业进展情况进行“拷问”,学有成者奖,学习差者罚,这已成为了白家家训,而后白家三子都各有成就,这就是对子女的一种负责。孟母当年为了使儿子孟轲发奋读书,三迁其家。而孔子对儿子孔俚的教导也极为严厉,每次只要儿子从他面前过都要拉住询问学业并好好教导一番,以上两例都传为了后世佳话。而只关心孩子在学校开心与否却不关心学业的父母,只会让孩子从此更对自己的学业毫无兴趣,并且养成“始乱终弃”的坏习惯。因此,作为父母必须对孩子灌输刻苦学习的良好传统,古有“头悬梁,锥刺股”,现代的父母也要以此为例对孩子进行必要的价值观教导。
虽然当今的社会并不再是“书中自有黄金屋”的封建社会,孩子今后走向成功的“捷径”也很多。但是父母对孩子学业的高度重视也是使孩子养成责任感这一良好道德教育的必须途径。并且孩子如果不能在低级教育阶段就很好的掌握必学知识,你能肯定他能在更高阶段学到知识吗?中国的基础教育世界闻名,中国的留学生的数理化水平在任何国家都能在班上名列前茅,这是中国传统教育教育理论与西方科学相结合的结果,如今中国的经济腾飞,社会进步均亦得益于此。而有些家长片面的认为基础教育不重要,并且会禁锢孩子的发散思维。这是对教育的愚昧,试问没有扎实的底层建筑,何来壮观的高楼大厦?对基础教育的重视就是使孩子从小养成一步步脚踏实地的学习知识,“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只有父母高度重视与监管,孩子才能在某些领域获得成功,这是相辅相成的。
三、苦难教育不等于让孩子过于早熟。曾经在微信看过一篇文章,相信很多家长都看过,说的是犹太人从小如何培养孩子的经商意识,什么都要用金钱来衡量,在家中都要用买卖方式生活。这样的教育方式我想不是在培养小孩而是毒害小孩,中国有句俗话叫“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确实,从小对孩子培养艰苦奋斗的意识是能够让小孩在成长阶段更为成熟和懂得照顾他人。但是苦难教育不等同于让孩子过早的接触社会,并且过早的培育起金钱意识。中国传统儒家思想中的“穷则独善其身,富则兼济天下”,是要从小让孩子树立起远大的理想,但不是要教育孩子以成人甚至是市井的价值观来审视社会,更不能成为金钱的奴隶。金钱虽是成人社会必不可少的物质标准,但是却不应该在孩子的心中成为可以万能等价兑换的价值体系,这样只会使孩子的心智过于早熟,从而失去青少年本应有的远大理想和抱负。“志当存高远”,中国传统价值观是“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家长应该让自己的孩子多受点苦难教育、挫折教育,但却万万不能用成人的眼光来绑架孩子,而应该要让青少年不要仅仅用金钱或物质财富来衡量和评价一个人或一个社会,我们教育孩子应该让他明白金钱的来之不易,要学习中国传统美德勤俭节约,但这并不是要一切向钱看齐,反而在待人接物上应该慷慨大度,而对待自己则应谦虚谨慎,这也就是像徐悲鸿所说的“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一样,这是一种多么豁达坦荡的君子理想境界呀,也是我们中华民族屹立世界民族之林的精神脊梁!
法国人一直认为自己民族的语言法语是最美丽的。我们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其他民族都不可小觑的,而中国教育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其中蕴含着中华民族学习、奋斗、生活的精髓。我们后人在了解中国文化的同时应该积极吸收其中值得学习之处,在充分肯定自身文化的同时,再吸取外国文化先进之处,而不是仅仅将中国的文化和教育理论全部驳为封建糟粕加以鄙弃,这是对本民族文化妄自菲薄的行为。
因受孩子幼儿园老师之邀,遂做此文,其实教育孩子是一个复杂而又充满变量的差事,每个家长都在以自身最大努力去教育自己的子女,如果教育真能够像某些教育专家所云的那样简单和容易,那么人人都能成为教育家。我做此文之目的,也在于希望各家长不能盲目崇拜西方的教育模式,而往往忽视了自己老祖宗的优秀理论,并且在教育孩子的同时更要以身作则,这样才能够让孩子以自己为榜样,真正获得最好的家庭教育。
希与各位家长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