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上海车展:AI浪潮下,汽车智能化的狂飙与暗流

竞合人工智能 2025-04-28 14:02:28

相信在技术不断进步、市场逐渐成熟的推动下,AI将彻底改变我们的出行方式,让出行更加智能、便捷、安全 。

2025上海车展落下帷幕,却在汽车行业掀起千层浪。AI人工智能,这个时代的技术先锋,成为车展当仁不让的主角,各大新能源汽车厂商纷纷亮剑,展示最新AI技术,犹如一场没有硝烟的科技战争。

华为:智驾与座舱的全面进化

华为携乾昆智能汽车解决方案闪耀登场,ADS 4智驾系统、HarmonySpace 5鸿蒙座舱及XMC数字底盘引擎三大核心产品成为全场焦点。ADS 4基于WEWA架构,实现端到端时延降50%、通行效率升20%,搭载高精度激光雷达与业内首个智驾基模型,支持高速L3商用并通过云端6亿公里仿真验证,这意味着车辆在复杂路况下能更迅速、准确地做出反应,让驾驶更安全、高效。

鸿蒙座舱5整合MoLA架构,支持多模态交互、43扬声器影院级音效及AI画质增强。多模态交互让用户可以通过语音、手势、眼神等多种方式与车机互动,操作更自然流畅;影院级音效则为用户打造沉浸式的视听享受,仿佛置身于私人影院。

再看搭载华为技术的合作车型,上汽奥迪A5L Sportback成为首款搭载华为乾崑智驾技术的燃油车,智能座舱功能强大且专为中国路况优化,为传统燃油车智能化转型提供了新思路;长安深蓝S09用上华为全栈智能解决方案,具备华为乾崑智驾系统,支持华为ADS 4.0,同时具备HarmonySpace鸿蒙座舱,预售价为23.99万-30.99万元,展现出长安与华为合作的成果,也让消费者对其市场表现充满期待。

长安:“北斗天枢2.0” 引领智能化变革

长安汽车以 “北斗天枢2.0” 计划为核心,开启智能化全新篇章。在车展上,不仅展示了人形机器人、机器狗、轮式机器人及智能外骨骼等多种AI产品,还带来多款新车,如长安启源Q07、深蓝S09、阿维塔06。

长安启源Q07定位中型SUV,搭载 “天枢驾驶辅助”“天域座舱” 及 “天衡底盘” 三大核心技术,动力方面搭载长安最新的蓝鲸3.0插混系统,综合续航超1400km,指导售价区间为12.98万-17.18万元,性价比极高,有望成为家庭用户的热门选择。

深蓝S09作为深蓝品牌SUV矩阵目前的旗舰车型,用上华为全栈智能解决方案,采用深蓝超级增程2.0技术,包括新蓝鲸HE1.5T增程器和双电机四驱系统,电机总功率362kW,加速至100km/h需5.9秒,还配备70mm可调空气悬架和CDC减振系统,集智能与性能于一身。

阿维塔06不仅有华为乾崑智驾和鸿蒙座舱,还有宁德时代5C神行超充电池,以及阿维塔自研的太行智控底盘、昆仑智慧增程等技术,上市48小时就斩获12536台大定订单,市场反响热烈。

从技术布局来看,长安坚持 “自主研发+合作共创” 两条腿走路。在数智技术方面,基于SDA平台以及天枢大模型赋能,分别为智能化技术命名,智能驾驶为 “天枢智驾”,智能座舱为 “天域座舱”,智控底盘为 “天衡底盘”。天枢智驾系统将于8月份率先在10万元级别车型搭载激光雷达,首发极黑环境、极端天气的避撞功能,夜视通行能力同级最优,并将AEB避撞速度将提升至135km/h;天衡底盘具有超人的机动能力,通过 “三向六域” 为车辆提供强大的安全保障,将于6月首发横风稳过功能、首发强力刹车功能等;智慧升级的天域座舱,将实现AI渗透率100%,8月前将首发实现AI出行服务、AI补能服务等功能,基于全球首发 “多模态情感交互系统”,今年将首发AIEV端到端交互式智驾,完全能够理解用户的自然语言 ,展现出长安在智能化领域的深厚技术积累和强大研发实力。

比亚迪:AI赋能,打造智能出行新体验

比亚迪发布的AI-powered smart car system——玄玑系统,成为其在智能化领域的重要布局。该系统集成AI大模型,拥有行业最大的数据基础,能在毫秒间感知车辆内外变化,从而提升驾驶安全与舒适性。

在车展上,比亚迪还展示了与大疆联合定制的灵鸢无人机系统,通过车载定制可实现动态起降、随动跟拍、收纳快充以及地空双摄和一键大片等功能,为用户带来独特的出行体验,让汽车不仅是交通工具,更成为生活乐趣的创造者。

此前,比亚迪获得深圳L3自动驾驶高速路测试牌照,表明其在自动驾驶领域取得重要进展。虽然目前比亚迪在智能驾驶方面的宣传和推广相对低调,但从技术研发和布局来看,未来很可能在智能驾驶领域发力,给市场带来更多惊喜。

其他车企:各显神通,加速智能化进程

博世集团在车展上发布多款新技术,涵盖人工智能、AI座舱、线控转向、商用车和48伏电气架构等领域。推出基于端到端模型的城区辅助驾驶方案,并计划于今年底将端到端模型拓展至高快路及城市记忆行车辅助驾驶方案;AI智能座舱平台融合多个技术生态中的大语言模型,计划于2026年正式推出;本土研发的线控转向解决方案已获得三家中国主机厂订单,计划自2025年第四季度起开始量产,这些技术将为汽车智能化和驾驶体验提升提供有力支持。

商汤绝影携系列生成式AI汽车创新产品亮相,全面展示生成式智驾R - UniAD技术方案,并发布近实时在线交互的4D世界模型 “绝影开悟2.0”,打造智能驾驶的新路标;还发布行业首个专为车载AIOS打造的AI内核 “绝影千机”,助力车企打造下一代AIOS,在智能驾驶和智能座舱领域都取得重要突破。

奥迪A6L e-tron量产版基于PPE纯电平台开发,续航超过750公里,且与华为合作,采用双激光雷达和视觉融合感知方案,可实现无图NOA功能;上汽大众首款全尺寸增程式SUV概念车ID.ERA综合续航里程超1000公里;科大讯飞展示AI大模型在智能座舱、智慧声场、车企数智化等领域的最新成果;地平线亮相最新推出的Horizon Cell “弹夹系统”,实现硬件可插拔、软件可升级,支持基于征程6系列的多元化解决方案 ,各大车企和科技公司在AI领域的布局,共同推动汽车智能化浪潮向前发展。

AI汽车发展的挑战与思考

尽管AI在汽车领域发展迅猛,但也面临诸多挑战。

技术层面,自动驾驶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仍需进一步验证。即使经过大量测试和仿真,面对复杂多变的现实路况,如极端天气、道路施工、突发交通事故等,自动驾驶系统能否准确应对,仍是未知数。智能座舱的交互体验也有待提升,虽然多模态交互概念很美好,但实际使用中还存在识别准确率不高、响应速度慢等问题。

成本方面,AI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成本高昂,这会直接反映在车辆售价上,增加消费者购车负担。以搭载高级自动驾驶辅助系统的车型为例,往往比普通车型贵出数万元,限制了这些技术的普及速度。

市场接受度也是关键因素。消费者对AI汽车的信任需要时间建立,担心自动驾驶不安全、数据隐私泄露等问题普遍存在。车企需要加强宣传和教育,提高消费者对AI汽车的认知和信任度。

从行业发展来看,AI技术的应用加剧市场竞争,促使车企加速创新和转型。传统车企需加快智能化升级步伐,否则将被市场淘汰;新势力车企则要在技术研发和量产交付上持续发力,巩固自身优势。同时,AI技术也推动汽车产业链重构,软件和芯片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车企与科技公司的合作将更加紧密。

2025上海车展为我们呈现AI人工智能在汽车领域的无限可能。各大新能源汽车厂商的技术展示,是对未来出行的大胆畅想和积极探索。虽然发展道路上充满挑战,但AI汽车的未来值得期待。相信在技术不断进步、市场逐渐成熟的推动下,AI将彻底改变我们的出行方式,让出行更加智能、便捷、安全。

0 阅读:4

竞合人工智能

简介:专注于探讨人工智能领域最新动态、技术突破和行业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