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进超市就看见冷柜里堆满了巴沙鱼,从后厨到餐桌,巴沙鱼成了便宜又大碗的标配,这鱼到底有啥来头,反正它便宜得让人都不敢相信这玩意儿是鱼肉。
在鱼塘里,巴沙鱼是个不挑食的主,随便给点啥都能吃得饱饱的长膘,连水质差点都不在乎,反正横竖都能活得滋润。
要说这鱼的真名,其实叫博氏巨鲇,跟咱们平时吃的土鲇是一家子的,所以肉质软嫩也是有道理的。
养殖户最喜欢这种鱼,因为它长得快不说,还特别好伺候,根本不用操那么多心,几个月就能从小苗长成大鱼。
在越南和泰国那边,养殖户一年能捞两回鱼,成本低得让人都不好意思说出口。
光是这样说还不够直观,你要是去超市看看就明白了,普通的草鱼都得十多块钱一斤,那些黑鱼清江鱼更是贵得离谱。
运到咱们这儿的巴沙鱼都成了鱼排,新鲜的根本看不着,毕竟路这么远,活鱼肯定是运不过来的。
为了让鱼肉不会在运输过程中变得难吃,厂家都会往里头加保水剂,外面再裹一层厚厚的冰。
这么一通折腾下来,鱼肉是保住了,但是味道也跟着变了,吃起来就跟嚼水似的,一点鱼的鲜味都没有了。
市面上经常能看到有人把巴沙鱼叫成淡水龙利鱼,这名字听着高大上,其实就是在忽悠人。
龙利鱼是海鱼,广东人把舌鳎鱼叫这个名,跟巴沙鱼压根不是一个品种。
两种鱼做成鱼排后长得是挺像,但价钱可差得远了,龙利鱼要贵上好几倍。
有些商家就钻这个空子,让你花龙利鱼的价钱买巴沙鱼,一般人还真分不出来。
虽说巴沙鱼便宜,但它确实是条实在的鱼,该有的营养都不少。
只不过买的时候得留个心眼,太便宜的肯定不是什么好货,冰衣厚得跟盔甲似的就更不能要。
有时候看到鱼排干瘪瘪的,或者快过期的,千万别觉得便宜就手痒。
现在餐馆里用巴沙鱼的越来越多,做水煮鱼、酸菜鱼都挺合适,主要是便宜又没刺。
这鱼虽然自己没啥味,但是一炒一炸味道还不错,关键是实惠,普通人家也能经常吃得起。
以后买鱼的时候,要是看到包装上写着Cabasa或者Basa,那就是巴沙鱼无疑了。
现在养巴沙鱼的技术还在进步,要是能让鱼长得更快,价格说不定还能再便宜点。
有人担心养太多鱼会污染水质,这确实是个问题,得想办法解决。
要是能找到更好的保鲜方法,就不用加那么多保水剂了,鱼肉的口感肯定会好很多。
巴沙鱼便宜是便宜,但要是能把品质提上去,那就更好了。
市场上鱼虾海鲜品种那么多,监管部门得想办法管住那些乱标价格的商家。
要是能建个追溯系统,你买的到底是什么鱼,一查就知道了。
现在的问题是,很多人都分不清楚巴沙鱼和龙利鱼,这就给了不法商家可乘之机。
说到底,便宜的东西不一定都不好,关键是得货真价实,让老百姓买得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