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深冬的南京总统府,蒋介石在作战地图前踱步整夜。他攥着前线战报的手微微发抖,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溃败像三记重锤,把他砸进人生最漫长的黑夜。直到那个戴金丝眼镜的学者抱着地图闯进密室,说出一句石破天惊的话:“委员长,该东撤了!”
张其昀摊开台湾地形图时,蒋介石突然想起二十年前淞沪会战的硝烟。那时他下令“以四川为抗日大后方”,如今历史竟要倒带重演?地理教授的浙江口音带着不容置疑的力度:“长江天险不过是您的一厢情愿,毛泽东的红军连雪山草地都走得,怎会在意区区江防?”
密室里的台灯将两人身影投在墙上,恍若皮影戏里的末代君臣。张其昀指尖划过台湾海峡的蔚蓝海域,说出的每句话都像钉子扎进蒋介石脑仁:
“您以为躲进云贵川就能偏安?当年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正是从川陕边区杀出血路的!海南岛更是个筛子,岛上两万游击队正等着接应解放军。倒是台湾——”他重重敲了敲地图,“这里有三道生死符!”
“第一道,150公里宽的黑色浪涛,木船要三天三夜才能趟过去,足够把解放军挡在对岸喘气。第二道,日本人留下的糖厂铁路网,改吧改吧就能运兵运粮。第三道——”他压低声音,“美国人第七舰队就泊在横须贺,您觉得他们会放着台湾这个不沉的航母不要?”
见蒋介石喉结动了动,张其昀突然抛出个更阴狠的判断:“就算台湾内部闹起来,您怕什么?这岛子跟大陆隔了五十年,中共在那边的根须还没扎深呢!”他猛地合上地图,金属扣撞击声在密室炸响,“四面临海就是天然牢笼,真要有个风吹草动,往码头派几艘炮艇,插翅难逃!”
蒋介石听得后背发凉,冷汗顺着军服领子往下滑。这个浙江老乡描绘的场景太过骇人,四面环海的台湾,竟成了既能锁住外敌又能困住内乱的铁桶。当夜他就调来“海星号”轮船,当故宫文物箱在基隆港卸货时,陈诚正带着亲信在台北宾馆清点金库钥匙。谁也没想到,正是由于张其昀“胜不离川败不离湾”的方案,又让国党苟延残喘了70余年。这些都是课本上学不到的惊人历史真相。历史从来不是非黑即白,历史人物的选择,往往是在特定情境下的无奈或权宜,而非简单的善恶对立。
这本徐中约先生的《中国的奋斗》,看完真的刷新了我的认知,豆瓣9.1分,近代史天花板。这本书相对客观的把近代史种种来龙去脉,前因后果讲得清清楚楚,尤其是建国后30年。那波澜壮阔,红得发紫的历史。十年运动都有着详尽的解读。这本书尺度太大了,发行后一度消失了20多年。港版的叫《中国近代史》,内地版本的叫,豆瓣评分9.1。想看看中国史怎么一步步走到现在。这本书绝对值得一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