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联合国认为无药可救的黄土高原,中国死磕70年,如今成效如何

云舟史策说 2024-09-20 04:31:48
前言

“我家住在黄土高坡,大风从坡上刮过。……”

当一首名为《黄土高坡》的歌曲响彻于全国各地,也打开了人们对黄土高原的最初印象,自此一旦有人提起黄土高坡,就会想起那漫天迷眼的黄沙、满地的黄土以及头裹白色头巾手拿老式旱烟枪的老人......

而这也带给了人们一种黄土高原的自然环境十分恶劣的刻板印象,不过这也并不是夸大其词,缺水、沙尘暴这些都是黄土高原所面临的现实生态问题,甚至还被联合国点名认为已经不适合人类生存。

可是早在黄土高原形成之前,那里的自然生态环境是非常美的,美到你根本想象不到以后会变成黄土高原那般漫天黄沙模样。

那么原本的黄土高坡究竟有多美?它又是如何变成黄沙漫天的模样呢?在经过我国长达70年的治理后,如今的模样又是怎样的呢?

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同时也是世界上黄土覆盖面积最大的高原,又称乌金高原,位于中国中部偏北的地区。

而这片黄土的面积也达到了62万平方千米,可以说是非常的广袤了,但同时也说明了这片黄土高原包含的黄土量有多么庞大。

除了巨量的黄土之外,它还有着高达1000到2000米的海拔高度,所以这里的气候也十分多变,不过整体还是属于温带大陆、季风气候,不仅全年的降水量少,蒸发速度也很大,平时的气候也以风沙天气为主。

于是每当刮起狂风之时,这里整片黄土的区域上空都飘散弥漫着黄色的沙尘,让人睁不开双眼,所以才会被联合国认为这里是不适合人类生存居住的地方。

再加上常年来的风沙天气的影响,黄土都被狂风席卷飘向了其他地区,从而造成了这里植被稀疏、水土严重流失的情况。

可是在很久之前的时期,这里却并不是这样的自然现象,而是你完全想象不到的另一幅天翻地覆的景象。

有一个广为流传的说法,在距今约800万年前,这里还是一个面积超大的湖泊,还是后来因为地球上狂风乱造,将世界各地大量的黄土与灰尘刮来了这里,长此以往便填满了整个湖泊,甚至还提高了海拔高度,最终才形成了如今的黄土高原。

然而,在我国古老的文化历史中,商周时期就已经有了关于黄土高原相关的文字记载,当时这里没有漫天的黄沙弥漫,也没有出现缺水的现象。

这里不仅拥有着自然健康的生态系统,还有着相关的农业生产,也说明了当时那个时代黄土高原是适合人类生存且居住的地方。

无论是广袤的绿色植被,还是丰富的动物群体,亦或是庞大数量的人类,这一繁衍生息、欣欣向荣的景象也都在我国古典著作《诗经》中得以体现。

而随着历史的发展,到了春秋、战国时期,这里的农耕技术可以说已经非常普及了,之后又到了秦汉隋唐时期,这里也逐渐发展成为当时全国经济与政治的中心区域。

同时,伴随着农业的不断发展与升级以及人口数量的快速增长,这里原本还算完善的生态系统也遭到了破坏,大量的土地被肆意利用,也间接成为了破坏黄土高原生态环境的根本原因。

后来到了宋元时期,当时宋朝与西夏、辽国两国的国情发展不太理想,为了进行严格的对峙局面,就在黄土高原这片土地上修建了很多军事边防线,从而影响了生态环境的发展,甚至恶化。

所以到了明清时期,这里的生态环境已经随着历史时间的发展变成了另一副模样,而导致变成黄沙漫天的根本原因,除了几千年的人为改变之外,还有着另一不容忽视的自然改变。

那就是黄土高原的地理特殊性,与黄河长达无数年的相知与相守,也改变不了最终会被黄河改变的事实,尤其是这里大量的泥沙都肆无忌惮的涌入了母亲河黄河的怀抱中去,最后就形成了如今的地上悬河。

而这似乎也是古代历史中黄河淹没不少城市的原因之一,就像如今的开封一样,地底下不知埋葬了多少层城市建筑。

最直观的表现便是在近代,越来越多的人类活动导致了这里的绿色植被不断地减少,而黄土高原也直接的陷入了“越穷越垦,越垦越穷”的恶性循环中。

所以在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央政府就十分关注黄土高原这一片恶劣的生态环境问题,自此开启了长达70年的治理行动。

起初为了治理主要的黄土流失问题,就有专家提出了修建坡面梯田来遏制住水土流失,同时在无法耕种的土地上植树造林的方案。

可最后这一方案并没有起到有效的治理作用,反而还加剧了黄河泥沙量的增多,这才暂时性的终止治理。

还是到了后来的七十年代末,在有了更多的数据与模拟经验之后,我国开始采用修建淤地坝的方式来拦截泥沙的同时还能利用淤泥造田,而最后明显的治理成效也证实了这一方案的可实施性。

可谁也没想到,1977年的陕北地区发生的一场洪涝灾害,不仅彻底的将原先治理效果还较为明显的土地给冲毁,还将其他的耕田用地给冲的一塌糊涂,最后这一方案也成为了迫不得已的失败案例。

从此,黄土高原上寸草不生、风沙弥漫以及难以治理的泥沙流失,都成为了全世界人们对它的深刻印象,甚至还成为了贫瘠的代名词。

后来又伴随着歌曲《黄土高坡》的流行,这一刻板印象算是彻底的印入了人们的心中,一时之间,黄土高原难以治理的水土流失问题也被人们常常挂在嘴边。

直到上个世纪末,经过多次的研讨会与各种方案的商讨之后,当地政府决定采用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对黄土高原上不同地貌的区域进行不同的治理方案,也就是最简单的对症下药。

先是将这整片的黄土高原分成大大小小不同的小流域,其次就是因地制宜,在不同的流域上进行着各种综合式的治理方案,例如植树造林、淤泥拦截、梯田农业等。

好在最后经过严格周密的治理后,黄土高原的生态治理终于是得到了非常明显的效果,环境问题可算是得到了解决。

如今,曾经目之所及的黄色黄土高原早已看不到了,因为它已经被象征着生机勃勃的绿色给紧紧包围着,而原先露在表面常年被狂风席卷的黄土也被这层绿色给牢牢的定住了。

不仅极大的改善了黄土高原的地貌环境,还为当地居民打造出了胜似江南美景的自然景色,表明了我国在治理建设生态环境的决心。

在这些年的严格治理规划后,如今这片黄土高原上的林草覆盖率达到了46.4%,累计完成了64.6平方公里的水土流失面积,其治理程度达到81.3%,实现了“土不下山、泥不出沟、就地拦蓄、生态改善”的治理目标。

回首这长达70年的治理历程,再将目光放在那目之所及的一片绿后,不禁感叹这强有力的治理措施背后,是有着实力雄厚的国家以及无数致力于改造黄土高原的人们的支持。

结语

如今,黄土高原的治理措施仍然在继续着,或许多年以后,后代的子子孙孙终会享受着先辈们创造的这一奇迹景象,这可能就是“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确切寓意吧。

最后希望未来的黄土高原会一直维持着如今生机勃勃的生态模样,甚至更加的有生机与活力,向全世界证明黄土高原是一个人类能够赖以生存并进行美好的生活的家园。

信息来源:黄土高原:且看绿景满河山 来源:黄河报 2020年10月12日09:41

信息来源:黄土高原是怎么形成的,有多大多高? 来源:澎湃新闻 2020-03-25 14:30

信息来源:百度百科黄土高原

信息来源:绿色,在黄土高原上铺展——黄河中游水土流失治理记 来源:环球网 2021-12/2411:23

0 阅读:0

云舟史策说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