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去年12月份,知名智库国际战略研究所发布了一篇引人瞩目的文章——《缩小差距:中国紧追美国海军垂直发射系统优势》。文章指出,2024年中国海军实力跨过了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成功打破了美国在海军领域的一项压倒性优势。
文章披露,美国海军目前拥有三个级别约85艘搭载垂发系统的水面舰艇,而中国海军则紧随其后,拥有84艘。报告强调,中国海军的垂直发射系统数量在2024年实现了历史性跨越,水面舰艇上可部署的垂直发射系统单元数已接近4300个,火力投射能力达到美国海军的50%以上。这无疑标志着中国海军在全球海军力量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乍一看,中美海军之间似乎仍存在不小的差距。然而,值得注意的是,美国海军的垂直发射系统单元数量是从2020-2021年的9400个下降至8400个的,而中国海军则是在此期间实现了显著提升。更何况,美军部分舰龄数十年的老化平台还将继续退役,这意味着其垂发单元数量还可能进一步减少。
这一事实无疑向全球展示了中国海军在现代化进程中的飞速发展。与传统海上强国相比,中国海军已展现出不容忽视的实力。
具体来看,2024年中国海军进一步壮大了主力战舰队伍,提升了舰队的整体作战能力。全年共下水了7艘配备VLS系统的新型战舰,包括3艘052D型导弹驱逐舰、3艘054A型导弹护卫舰和1艘055型万吨级导弹驱逐舰。这些新舰的加入,不仅显著增强了中国海军的火力投送能力,还提升了其多维作战能力,为中国海军增添了约400个VLS单元。
052D型驱逐舰作为中国海军的核心主力舰之一,凭借其出色的防空、反舰和反潜能力,在现代海战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054A型护卫舰则进一步增强了中国海军的区域防御能力,特别是在反潜作战领域展现出了不俗的实力。而055型导弹驱逐舰作为中国海军的旗舰级战舰,以112个VLS单元的强大火力,使中国海军在区域内乃至全球范围内都具备了显著的战术优势。
从20年间的数据对比来看,中国海军实力的跨越式发展清晰可见。2005年,中国海军的垂发能力仅为美国海军的1.5%。然而,经过十年的快速发展,到2015年这一比例已经提升至13%以上。而截至2024年底,这一比例已经超过了51%。特别是在2021-2022年期间,中国海军新增垂发单元数量超过1260个,发展速度令人惊叹。
当然,这种差距的缩小也与美方实力的相对下降有关。美国海军的垂发单元数量从2020-2021年的高位开始下滑,主要源于提康德罗加级巡洋舰的陆续退役。这型舰艇是美国海军垂发能力最强的水面平台之一,每艘配备122个垂发单元。然而,美国新舰的建造速度难以弥补这一损失,更无法与中国的造舰速度相抗衡。
算起来,美军阿利·伯克级驱逐舰的年均建造速度仅为1.6艘,而中国052D型驱逐舰虽然单舰垂发数量较少,但年均建造速度却达到了3.1艘。此外,中国还在持续建造包括055型驱逐舰在内的多型舰艇,高峰时期055型的年产量甚至达到了2艘。
与此同时,美国海军的更新计划也面临着诸多挑战。新型星座级护卫舰每艘仅配备32个垂发单元,且要到2029年才能服役。而作为提康德罗加级和阿利·伯克级接替者的下一代驱逐舰DDG(X)仍在设计阶段,预计要到2030年代初才能开工建造。这意味着在可预见的未来,中美两国海军在垂发能力上的差距将继续缩小。
从纯粹的数据对比来看,中国海军的VLS总数已经超过了2300个,这一数量已经超越了欧洲国家的总量。然而,数量并非衡量战斗力的唯一标准。中国海军在导弹技术方面也取得了显著进展。解放军驱逐舰采用的大型冷热共架垂发系统能够搭载鹰击21高超音速弹道导弹,这种导弹的反航母、反舰和对陆打击能力被认为已经超越了美军同类型舰艇。与此同时,美军在高超音速导弹研发方面却仍未取得突破性进展。
在综合作战能力方面,中国海军也建立了完善的作战体系。通过卫星、预警机、无人机以及数据链的综合协同作战,中国海军已经形成了不亚于美军的海空一体化作战能力。
然而,正如美国《商业内幕》所指出的那样,中国海军在海外基地等方面仍存在短板,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远海投送能力。但这一点实际上取决于中美战略目标的差异。中国的战略目标是维护国家安全和领土完整,而美国则是追求全球霸权,因此更加看重远海作战能力。
展望未来,中国海军的造舰步伐将不会停止。随着055改、052改、054A/B等新型舰艇的持续建造,中国海军的VLS总数有望进一步增长。但无论如何,衡量一支现代海军的实力都不能仅看垂发单元数量,还要考虑技术水平、作战体系、后勤保障等多个维度。在这场没有硝烟的竞争中,真正的较量才刚刚开始。中国海军将继续努力提升自身实力,为维护国家安全和世界和平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