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皇帝都为之变色的流民,是从何处来的?

无心镜 2023-07-27 15:41:46

01

一个让人惊讶的事实是:历史上的第一次大规模的流民潮,是汉武帝时期。

元封四年,也就是公元107年,关东流民流民多达200多万人。

元封四年,关东流民二百万口,无名数者四十万。

200万人是一个庞大的数字,因为当时全国也仅有3000多万人。而这还仅仅是关东的流民,并不是全国的所有的流民数量。

汉武帝不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雄才大略的君主吗,怎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

道理其实很简单,汉武帝时期与匈奴年年作战,其所花费十分巨大。据统计,汉武帝时期,和匈奴的大规模作战有十四次之多,有几次派出兵力超过10万,为了供养大军,所需要的后勤补给运输人员更是军士的数倍。不仅如此,汉武帝还发动了对东越、南越等地的战争,进一步消耗了国家的财力。

是的,汉武帝造就击败匈奴的伟业,并载入史册,但其后的代价也是相当的惊人。

战争的花费都需要农民来承担,最终横征暴敛造成农民根本无法在土地上立脚,故而成为了流民。

张宏杰在《中国史简读》中说:流民潮的出现,是民众不堪重负的明显表征。过去历史学对流民的解释通常是由于人多地少,是地主兼并了他们的土地,农民失去了土地,只好流亡。但是今天的历史研究已经清楚地证明,导致农民流亡的原因是正度的税费太重,农民无法承担。

《西园闻见录》中说:“村野愚之民以有田为祸。农民以有田为祸害,害怕得到田地。

02

曹操在兖州的时候,曾经击败过百万黄巾军。这里的黄巾军,实际上就是流民。兖州主官刘岱在镇压这些流民的时候,失败被杀,于是有人推荐曹操来担任兖州的主官,但这个兖州牧不是那么好当的,必须要击败这百万流民,才能安心上任。

曹操实际上采取了一个很简单的办法,就是联合袁绍,采取坚壁清野,坚守城池的做法。流民们没有粮食可吃,就裹挟着向下一城池出发。曹操又从后面攻击他们,这些流民就向曹操投降了。

这下反倒曹操为难了,这么多人,是无论如何都没有那么多粮食供养的。曹操从他们之中选了一些精壮的,就任由其他人等离开。

这百万流民,最后的结局只有一个,就是逐渐饿死。

在那个岁月,粮食涨到三十万一斛,上涨了一万倍都不止。做一个不恰当的比喻,相当于今天的一套房子只能换100斤小米。

这是一个天文数字,已经失去了实际意义。当汉献帝都饿肚子的时候,谈论民众吃什么已经毫无意义。

曹操在和吕布打仗的时候,打着打着,却选择了裁军。打仗不是要人吗,怎么又裁军?因为没粮食吃,曹操不得不这么做。而吕布也打不下去了,双方都撤军了事。

曹操为何能强大起来呢?因为没粮食吃,所以曹操组织人员,召集流民,开始进行屯田,得到粮食百万斛,所以一举强大起来。

03

历史上最大的流民潮,无疑是在明朝末年。

有一段真实的对话,记录了农民为何会成为流民。

吴应箕是明末著名学者、抗清人士。

他在河南,看到了这样的景象:所到之处,田地的界限都还在,但是全部长满杂草,无一耕种,而田间的黄茅白草,一眼望不到边际。

吴应箕走了40多里,都是如此一番景象,终于到了一个驿站,看到了一位老人和一些驿站杂役。

吴应箕疑惑地问他们:我所过之处,全是一片荒芜,难道你们不差粮食吗?

众人回答:以前这些都是上好的良田,但现在都缺粮,没有任何的存粮。

吴又问:那现在那些荒田,为何没人去耕种呢?

众人答:赋税、徭役太沉重,有田的都想着如何抛弃,哪里还有人主动去要田呢?

吴又问:你们为何不将情况报告给县里的官员呢?

众人答:本县的县令只求能够凑够粮食,好向上面交差,以避免遭受上司的谴责,哪里还有精力去管农民逃亡、田地荒芜的事情。即便有人去上报,也会遭受鞭笞,百姓怨恨,再也没有敢言者。

这段对话,有很多令人震惊的信息。我们一直以为,农民是没有自己的田。但在河南这一地,农民宁可逃亡,也不要土地,因为税赋太重,所收的粮食全部交上去都不够交税,所以大片的良田被荒芜。

一边是良田荒芜无人耕种,一边是百姓逃亡和大量饿死,如此匪夷所思的场景,让人不禁唏嘘和叹息。

土地兼并并非是王朝垮掉的原因,因为土地永远都在那里。只要有人耕种,只要有粮食产出,统治者就有一万种办法将最后的收获的粮食弄到自己手里。但当税赋太重,土地荒芜无人耕种,封建统治者也最终埋葬了自己。

3 阅读: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