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之魔童降世》真的像是有魔性的电影,以至于魔性到完全颠覆了从前的故事和形象。微博上有人翻出来1979年的《哪吒闹海》,40年前哪吒抽龙筋为爹爹绑盔甲,40年后爹爹要为这个妖怪儿子以命换命。这部电影的制作团队很聪明,既然故事正着讲总会挨骂,那不如完全换个方向赌一把,不破不立的道理,显然这次他们成功了。
上天派来两个珠子下凡投胎,一个善一个恶。顶层领导总是是非分明,而且常把善恶放在一起,不管发生什么意外,也肯定有一个是对的,到时候把恶的一方雷击掉就可以了。两个使者一个降生在人间的官宦之家,一个降生在深海不见天的龙王府。本来是穷爸爸富爸爸的剧本,结果两个婴儿被对调,于是就有了电影里讲的故事。仙人拯救善良的人间,恶魔管制邪恶的罪犯。这是常人的思维,也是大家深信不疑的好结果。但是事情就是这样,在进行的过程中不知道会出现什么问题。恶魔的婴儿来到人间,闹得人间鸡犬不宁。而善良的敖丙就像个家里条件不好的好学生,只能好好学习,等着机会用知识改变命运。
世界总是充满人情世故的,得知总兵李靖喜得贵子,百姓敲锣打鼓上门道喜。孩子没生之前一片赞扬,孩子出生之后马上说是妖怪。这就是市场,这就是真正的消费者。群众认准一个东西好,那就好,他们要是说谁不好,那就是不好。大多时候一件事情的好与坏、对与错都是取决于嘴的多少,说什么多什么就是对的。并没有人真正去思考一个新的产品到底对自己有多大改变。显然,哪吒这个非主流的官二代不是他们需要的。以至于神力的哪吒被他们视为妖怪。上天安排的商业机密永远成了出品方和消费者之间的隔阂。作为无用武之地的哪吒就只能忍受着群众的惧怕和不解,以至于破罐子破摔的自我找乐。哪吒想适应这个世界,显然他还是和身边的世界有隔阂。
再说说穷爸爸那边的好儿子敖丙,一个聪明伶俐的孩子,却是为了一个巨大的阴谋而准备。意外的原因,哪吒认识了敖丙并成了好朋友。善与恶有距离吗?好像抛开了喜欢指点江山的吃瓜群众的话语,也并没有什么太大的距离。百姓看到长龙角的人就说他是妖精,越是弱小的个体就越惧怕危险。我们常说,不要以为是上帝抛弃了你。是上帝一直没时间搭理你。小人物在新事物面前总是用莫名的恐惧来刷自己的存在感。天时一到雷电降临,哪吒已经没有退路了,他只能选择用命去抗争天雷。敖丙反倒是一路坦途,似乎按照申公豹的计划就能成功。所以敖丙在是否要毁掉百姓,是否要杀掉哪吒这一系列抉择的时候出现了犹豫。面对选择,有时候反而拥有更多想的也就越多。
哪吒和敖丙共同抵抗住了天雷的攻击。面对拯救世界的哪吒,百姓们又开始笑声欢迎。或许没有人去追问一下灾难的源头,也没有人去思考这到底是福还是祸,反正一直坚信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就对了。电影没有给观众最后的结局,哪吒和敖丙违抗天意之后会遭到怎样的处理,这些好像百姓并不会关心,就像虽然头顶上有神仙的存在,但是他们始终不认识一样。两个孩子的成长,原本可以像写剧本一样,但是随着意外让生命起波澜。哪吒,一个神仙圈的爆款产品,自古好事多磨,哪吒不论出生是魔是妖,他都将会成为那个叱咤风云的哪吒。而每一个成功的爆款,一定有一个曲折的过程。作为普通人,其实我们不用问哪吒从哪来,也不用知道他到哪去。神仙终究是神仙,凡人只要过好自己的日子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