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怪法国空袭叙利亚,原来俄乌冲突,已打成“谁也不敢赢”的局面

鴻战雁 2025-01-03 02:06:28
其一: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有一种说法认为,今天这个世界乱成一锅粥,根源在于“中美博弈”。这种说法虽不完全准确,但也并非没有道理。

冷战时期,美苏争霸的焦点虽然在欧洲,而你会发现,欧洲反而是一片相对平静的局面。与此同时,亚洲和中东却“战火连天”。

朝鲜战争、越南战争、阿富汗战争、中东战争、两伊战争、等等,接连不断。

那么,为何会这样呢?

无论是美国还是苏联,把欧洲当成了“自己的后花园”,不容许那片土地发生战争。

想吃“饺子”了咋办?

就只能跑到亚洲和中东去另起炉灶!

看看如今的局势,为什么欧洲、中东狼烟四起、炮火连天,而亚洲却依然保持着相对的平静?

归根结底——东大强力护航亚太。不是吗?

但问题来了,中美博弈不可避免,“难逃一劫”。抗美援朝,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结果,欧洲和中东成了主“战场”,这正是我们现在看到的局面。

虽然这一切并非中国所愿,但偏偏美国不依不饶,硬生生让你成了他的“合格对手”。这下,东大想不参战都不行,只能“身不由己”地当了这场博弈的“幕后”参与者。

所以,从这个角度看,普京发起的俄乌冲突,初衷并非燃烧自己,照亮别人!一旦基辅突袭失败,局势已经不由他掌控了。

这点就如同,抗美援朝之战一样,完全是一种“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的无奈。

这同时更是“韩国自宫(尹锡悦叛乱失败)”,“日本摆烂(石破茂睡一觉又成首相)”的深层次原因。

毕竟,日韩,这两个“夹心饼干”式的国家,既不敢反抗美国,也不敢得罪中国,最终只能选择“自罚三杯”,默默接受这一切......

那么,叙利亚的变局又该怎么解释呢?

归根结底,叙利亚局势的演变,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俄罗斯的整体实力不足以与美直接抗衡,尽管伊朗也加入了其中。如果俄罗斯和伊朗的力量足够强大,为什么美国在亚太地区总是屡屡“吃亏”?答案也就显而易见。

至于中国为何不直接插手,原因其实有三:

第一、叙利亚并不是中国的“必救之地”。地理距离、历史渊源以及核心利益,都让叙利亚显得相对次要。

第二、保持大国风范,尊重俄罗斯和伊朗在叙利亚的利益。毕竟这两国在叙利亚付出了不少,既有军事投入,也有血的代价,直接干预可能会引发不必要的矛盾和冲突。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原因:这才是让中东彻底“热火朝天”的机会。

笔者自己的判断

叙利亚的局势,犹如乌克兰的翻版,得提供一个“稳定的厮杀战场”,这才能真正在战略上形成两线战场的格局。加沙、黎巴嫩那些地方,虽然也不安分,但规模、影响力远远不够。

若要让全球大国间的博弈更加激烈,叙利亚就是一个必须的“试金石”。

叙利亚的变天,不是偶然。美国、俄罗斯、伊朗这些“大玩家”的“几手牌”打出来,形成了今天的局面。

中国,站在自己的战略高度,选择不插手,反而让局势继续“滚”下去,这是一种“睿智的放手”,也是一种“别人家的事儿”式的冷静。

其二:法国为何空袭叙利亚?

朝鲜战争是冷战时期美苏两大超级大国的代理战争。

美国为了遏制共产主义的扩张,决定支持南韩,而苏联则支持北韩。这场战争最终演变成了一场“大国对抗”,各方参与者几乎都处在“身不由己”的状态。

在这种冷战博弈中,任何一个地区冲突的爆发,都直接牵动着大国的利益,战争的参与者往往不是出于自愿,而是被更大的战略需求以及利益所驱动。

叙利亚曾是法国的殖民地,虽然早已独立,但法国在这个地区的战略利益一直未曾完全放手。当叙利亚内战爆发后,法国出于政治、军事以及“人道主义干预”的口号,加入了空袭阵营,尤其是打击极端组织“ISIS”。

但这背后不仅仅是“打击恐怖分子”,更多的是法国希望在美国主导的全球格局中,保有自己在中东的影响力。

据法新社2024年12月31日消息,法国国防部表示:阵风战机和死神无人机对叙利亚中部的“伊斯兰国”组织的两个军事目标发射了7枚炸弹……

其实,法国的这通表现,跟土耳其硬吃叙利亚,伊朗缩头装睡是一种心思,都是吃准了中美博弈的一个时间窗口,想要让自己利益最大化罢了。换句话说就是:围绕着中美博弈的胜负手俄乌冲突,进行一种投机。

进入21世纪后,全球的地缘政治发生了重大变化。俄乌冲突成为了当下国际格局中的“焦点战场”。

美国支持乌克兰,旨在遏制俄罗斯,维护欧洲的安全秩序,同时避免俄罗斯在欧亚大陆的影响力进一步扩展。

而俄罗斯则通过进攻乌克兰,试图重塑自己的地缘政治格局,阻止北约东扩。

中国虽然保持中立,但它的崛起与美国的竞争,使得俄乌冲突成了中美博弈的一个“代理战场”。

其三:“谁也不敢赢”的俄乌冲突

说到当今谁最不希望看到美国迅速崩溃,答案无疑是东大。

如果美国快速崩溃,不仅不利于咱们接管全球领导地位,反而可能引发全球范围内的混乱,导致俄罗斯、欧洲、土耳其、伊朗、印度等国家为争夺利益而重新洗牌,甚至再度爆发冲突。

那对于咱的“一带一路”战略来说,挑战将比现在更为严峻。巧妙地利用美利坚的霸权行为,以及在特定地区的地缘优势,只要能够在这一层面上取得突破,咱的战略布局就能继续稳步推进。

很多人把泽连斯基称为“泽圣”,是在赞美吗?其实不然。

斯基紧抱住美国的大腿,与俄罗斯对抗,导致俄罗斯不得不将注意力转向中亚五国,同时还在远东地区扩大影响力。换句话说,他的“死守”美国,使得俄罗斯不得不调整战略,打开中亚五国,并开放远东地区……

再看看沙特为什么这么积极配合中国,背后其实有伊朗和以色列的影子。美国正是通过这两个国家来撬动中东的地缘格局,利用它们制造地区紧张,威胁沙特等逊尼派国家,从而制造分裂和矛盾。

理解了这两个例子之后,你就能明白,为什么中国对俄罗斯的支援,主要体现在确保其经济不崩盘。毕竟,一旦俄罗斯的经济恢复,重新站稳脚跟,它势必会重现曾经打败拿破仑和希特勒的辉煌,进而重新征服欧洲。

也可以说“打活”了沙俄或者“苏联”,我们到底能在他们身上享受多少待遇?

这才是我们在这场博弈中的深层次考量。

在越南战争期间,出于多个战略考量,支持了北越抗击美国。

随着越南战争的结束和北越的胜利,关系并未像预想的那样友好。1970年代末,中越在边界问题上的冲突激化,最终导致了1979年的中越战争。我们的“支持”并没有换来预期的“忠诚”,反而由于越南在苏联的支持下变得更加强硬,反而遭遇了反击。

同样的道理,我们也能理解为什么美国在挑起俄乌冲突后,始终不愿亲自下场参战。

对美国而言,俄罗斯绝不能轻易被击败。为什么呢?

极有可能引发蘑菇云级别的冲突,谁都不敢轻易冒这个险。

更为关键的是,一旦俄罗斯快速失败,欧洲必定会毫不犹豫地摆脱美国的控制。摆脱美国的影响,恢复更大的自主性。这也是美国不希望看到的局面。所以,美国宁可通过间接的方式拖延战争,也不愿让俄罗斯在短期内彻底溃败。

因此中美两方的态度就决定了,俄乌冲突已经成为了“谁也不敢赢”的局面。

说白了就是无论法国也好,还是伊朗和土耳其也罢,都知道自己成为了大国博弈的牺牲品或工具国,无论愿意也好,还是不甘心也罢,都到了选择之时。

伊朗已经明显选择了中俄,土耳其由于搅局叙利亚,得罪中国、美国和俄罗斯,大概率会成为牺牲品。

至于法国从目前的表现来分析,应该是选择了美国,尤其是其轰炸叙利亚,明显是一种拱火或宣战态度,也就是说要肉身入局叙利亚战场了。

不过必须要指出的是,法国最终的选择,将取决于马克龙能否访华,或说是访华之后,才能最终确定,为啥?因为马克龙懂,中国才是法国最后的救命稻草......

0 阅读:14

鴻战雁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