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朝1566:杨金水为何参与毁堤淹田,导致后来被胡宗宪胁迫?

水晶面包 2024-12-13 20:53:52

胡宗宪把“改稻为桑”这个国策,在浙江具体推行时,遇到的困难一一禀报给朝廷。小阁老严世藩看到胡宗宪的上书后震怒不已。

小阁老严世藩知道嘉靖皇帝的态度后,马上给郑泌昌、何茂才这两个人写信,要求他们务必赶在端午汛,炸开堰口毁堤淹田,逼迫百姓们配合朝廷“改稻为桑”这个国策。

“毁堤淹田”这件事,和杨金水本没有什么直接关系,为何杨金水非要跟着郑泌昌、何茂才这两个人趟这趟浑水呢?

以至于后来被胡宗宪抓住把柄,不得不联名上书朝廷,要求在浙江地区暂缓推行“改稻为桑”这个国策。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杨金水的行为,绝对不是他为了钱财而头脑发热。

明朝从永乐帝时期开始,太监逐渐成为皇帝身边炙手可热的人物。因为太监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没有生育后代的能力,私心自然也少一些,皇帝认为只有这样的人才算是自己人。

杨金水是从宫里面被外派到地方上的太监,他在浙江的职位是江南织造局兼浙江市舶司总管太监。表面上是给皇帝织丝绸、敛财,实则杨金水在浙江最大用处是监视地方官。

浙江的地方官基本上都是严党的人,嘉靖皇帝虽然让严党把持朝政,但是对严党并不是完全地放心,因此皇帝必须派一个自己人在严党身边,以便第一时间知道严党在地方上的任何动作。

反过来说,严党能把持朝政20余年,也是因为严党在地方上有任何动作,从来不隐瞒宫里面的太监,这是严党和嘉靖皇帝之间从不言明的默契。

因此郑泌昌、何茂才收到严世藩的信后,必须得让杨金水知道,杨金水也同样必须得弄清楚,否则日后没办法和嘉靖皇帝交代。

对于“毁堤淹田”这件事,杨金水没有反对的理由,朝廷和南洋之间50万匹丝绸的生意是他谈成的,这笔生意最后如果做不成,那么他首当其冲要负责任。

因此杨金水当然不反对“毁堤淹田”,只是所有人都没有意料到胡宗宪对这件事情的反应。

胡宗宪和这些人有本质上的区别,胡宗宪不像郑泌昌、何茂才只知道迎合小阁老严世藩和自己口袋里能装多少银子。

胡宗宪虽然爱惜自己的名誉,可是胡宗宪更看重的是浙江的稳定和朝廷的颜面,他一直夹杂在这两者间步履维艰。

而杨金水是太监不是地方官,他只知道他要完成嘉靖皇帝交给他的任务,什么浙江的大局稳不稳定、倭寇是不是会趁机作乱,这些都和他毫无关系。

杨金水一早就想好了要把自己从“毁堤淹田”这件事里摘出来,从他不愿意参加郑泌昌、何茂才的庆功酒就可以明白。

而且直接执行“毁堤淹田”这件事的人,是杭州知府兼任新安江河道总管马宁远。不管这件事如何发展,无论是被定义为“毁堤淹田”还是“河堤失修”,都是马宁远来承担这个后果,和杨金水八竿子也打不着。

况且负责河道监管的太监是李玄,不是杨金水本人。如果这件事无法不了了之,杨金水大可以把李玄推出去也就完事儿了,事实上杨金水也这么做了。

从后来嘉靖皇帝召谭纶、胡宗宪、杨金水三人入宫后对杨金水的态度来看,嘉靖皇帝对杨金水的做法是认同的。

嘉靖皇帝其实不在意“毁堤淹田”这件事情的本身,或者说他从心里都有可能是认同这件事情的,谁让那些百姓不能体谅君父的难处呢!

对于嘉靖皇帝而言,只要这件事不被抬到明面上就可以,所以说杨金水参与“毁堤淹田”,这件事,并没有做错!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 阅读: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