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必须要说明的是“毁堤淹田”这件事,不管是内阁,还是浙江官员,从来没有下达过明文指令,也从来没有毁堤淹田这件事。新安江九个县的堤坝同时决堤,只是因为河道衙门的官员贪污了修河公款,而导致的天灾人祸。
胡宗宪把“改稻为桑”这个国策具体施行的困难,一一上报给朝廷。
严嵩其实有点儿被胡宗宪说动,可是架不住严嵩护犊子深切,还是决定继续按照严世藩的提议,利用“改稻为桑”这个国策,施行土地兼并,继而实现自己集团的利益最大化。
嘉靖的态度,严世藩看得很明白,只要“改稻为桑”这个国策能推行下去,只要到了年底能看见卖给西洋商人的银子,那么一切就是万事大吉,至于具体怎么计划、怎么执行和嘉靖皇帝没有什么关系,严世藩大可以放手去做。
杨金水说过一句话,用来形容“毁堤淹田”这件事,最为合适不过。“有些事儿不上秤没有四两重,可要上了秤一千斤都打不住”。
沈一石曾经算过一笔账,如果在没受灾的县里买田,买一亩地需要四五十石谷子,如果在受灾的县里买田,买一亩地只需要十石谷子。
因此想要用最快的速度、最低的成本从农民手中买到土地,那就要把所有需要“改稻为桑”的县,都变成灾县,这才有了“毁堤淹田”这个手段。
新安江的九个县的堰口被炸毁的同时,杨金水、郑泌昌,何茂才三个人正在欢天喜地地喝酒庆功。
在这些人的认知里,只要“改稻为桑”这件事情能办成的同时,还不有损嘉靖皇帝的清誉,那么这件事不但不是死罪,反而是大功一件。
而且他们决定“毁堤淹田”的同时,早就想好了如何让自己脱身。
端午汛的天灾再加上河道衙门的官员,修葺新安江时贪污公款、偷工减料。
马宁远是杭州知府,同时也兼任新安江河道总管,而且马宁远还是胡宗宪的人,因此马宁远就是天选的替罪羊。
魔高一尺道高一尺,郑泌昌,何茂才满心以为胡宗宪会被他们所胁迫,会对这件事情视而不见。没想到胡宗宪会选择分流,只淹了淳安县和建德县,保住了其他的7个县。
眼看着“毁堤淹田”的计划被打乱,这个时候的郑泌昌,何茂才反而像是热锅上的蚂蚁急得不行。胡宗宪的担心事情,比如浙江会不会饿死百姓、会不会出现反民、倭寇会不会趁机作乱,这些他们看不到,也丝毫不担心。
郑泌昌,何茂才这两个黄金搭档,也许早就忘了自己为官的初衷,当然也不排除他们的初衷就是为了钱财。他们的为官的底层逻辑就是,只对自己的主子严世藩负责,而不管事情本身的对错大小。
其实整部剧中从上到下,大部分人的为官之道都是如此,比如严世藩面对胡宗宪即使对人不对事,他不关心胡宗宪说的具体事什么事,他只关心胡宗宪有没有投靠裕王的心思。
所以说“毁堤淹田”这件事本身,根本就不是个事儿,就看能不能搬到台面上!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