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边停车,是不是真就成了“免费午餐”?
咋回事儿呢?
越来越多的人好像都觉得,这停车费,能不交就不交,能拖就拖,难道咱们的公共资源,就这么被“偷”走了?
这事儿,细思极恐啊!
你瞅瞅,本来车位就紧张,好不容易找到个地儿,结果一堆车停那儿,天天晒太阳,就是不掏钱。
你品你细品,这公平吗?
更夸张的是,有些车主欠的停车费,都上万了!
这可不是小数目,够吃多少顿火锅了!
你说,那些收费员,每天风里来雨里去,兢兢业业地贴条子,难道他们不知道有些人根本不在乎吗?
说白了,他们可能也只是在“走过场”,累积点证据,想着以后能追回来点儿。
但问题来了,这些停车管理公司,到底是私人老板,还是政府部门?
他们会不会真的跟这些“老赖”较真,把他们告上法庭?
欠债还钱,天经地义嘛!
我有个朋友就干过这事儿,在北京朝阳区,2023年10月,因为欠了8000多停车费,跟小区物业吵起来了,监控都拍下来了,他不仅不交钱,还骂人推搡保安,结果被警察叔叔请去喝茶,拘留了五天,还被强制补缴了所有欠款。
你说他图啥?
一开始可能觉得能省点钱,结果呢?
赔了夫人又折兵,真是得不偿失。
这事儿也告诉我们,别抱侥幸心理,该交的钱,咱还是得交。
那些收费员,说白了,也是打工人,他们也难啊!
每天面对各种各样的车主,有些好说话,有些蛮不讲理。
他们能做的,也就是贴贴条子,催催费,真要遇到“硬茬”,他们也没辙。
法律这把剑,该出鞘的时候,还是得亮出来。
今年1月份,上海浦东新区法院就判了一个案子,一个姓王的哥们,欠了12000的停车费,停车管理公司把他告了,法院判他必须还钱,连滞纳金都得交。
他不服气,上诉,结果二审还是输了。
这说明啥?
法律是公正的,你欠了钱,就得还。
网上也有不少人讨论这事儿,有人说:“停车费该缴还是得缴,这是维护公共秩序的基本规则。”也有人说:“对于长期欠缴停车费的行为,应该加大处罚力度,以维护公共资源的合理利用。”深圳福田区就厉害了,直接把停车费跟个人信用挂钩,你欠费,以后贷款、办信用卡都受影响。
这招一出,缴费率蹭蹭往上涨。
光靠“堵”也不行,还得想想怎么“疏”。
广州天河区搞了个智慧停车系统试点,用摄像头和车牌识别技术,自动记录车辆信息,缴费率是提高了,但是还是有15%的车欠费,而且大部分是外地牌照。
看来,技术是好东西,但还得配合制度才行。
杭州西湖区有个大学教授就说了,政府应该出台统一的停车费管理办法,规范收费标准,加强对停车管理公司的监管。
说起停车费,我倒想起重庆渝中区的一个事儿,他们搞了个“停车费抵扣”活动,你参加社区志愿活动,就能拿停车费抵扣券。
这事儿听着就暖心,既能让大家参与社区建设,又能提高缴费率,一举两得。
有个大爷,退休了没事儿干,天天在小区里扫地、擦楼道,一个月下来,能抵扣不少停车费,他说:“以前觉得停车费是负担,现在觉得是动力,为社区做点贡献,心里也舒坦。”你品你细品,这才是真正的社区共建。
现在,咱们再回到最初的问题:路边停车,是不是真就成了“免费午餐”?
说白了,这事儿,跟每个人都有关系。
你选择做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占点小便宜,还是选择维护公共秩序,做一个有责任感的公民?
别忘了,规则是用来遵守的,不是用来打破的。
也许,我们改变不了别人,但我们可以从自己做起,自觉缴费,共同维护我们的公共秩序。
停车费这事儿,你交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