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尼黑安全议会给本就不太平的国际局势又添了一把火。
美国副总统万斯的所作所为,让德国总理朔尔茨十分惶恐,欧洲与美国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扑朔迷离。
有趣的是,在慕尼黑之后的第二天,朔尔茨就主动找上了中国。
不仅当面做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承诺,还开门见山地谈到中国最在意的台湾问题。
朔尔茨此举究竟意味着什么?德国对中国的承诺又是什么?
2月14日召开的慕尼黑会议,名义上是一个安全议会,实际上完全是各个国家的政治家互通有无的渠道。
尤其是美国,特朗普刚刚上任,白宫的领导班子几乎受到了清洗。
新一届的领导班子会对国际事务表达怎样的看法,这是欧洲国家非常关注的问题。
作为会议的东道主,德国可以说是全程紧盯美国的动向。
结果德国总理朔尔茨没想到,美国副总统万斯完全不按常理出牌。
在别人家的地盘上,他一点儿都没有顾及所谓的面子,开口就是一顿劈头盖脸的指责。
指责欧洲国家在经济金融问题上太保守,指责欧洲国家在俄乌战争的问题上太激进,总之就是哪哪儿都看不顺眼。
万斯的一顿骚操作,让原本坚定不移跟在美国屁股后面的英国都看傻了眼。
我心甘情愿当你的小弟,到头来什么都没捞到,反而还要被你当成孙子骂。
试问,这谁能忍得了?
于是英国率先翻脸,照着美国就是酣畅淋漓的回击。德国紧随其后,朔尔茨根本按捺不住。
德国其实并没有跟英国一个鼻孔出气的癖好,朔尔茨脸色越来越难看,仅仅是因为万斯触碰到了他的底线。
美国的手伸得太长,竟然想直接干涉德国大选。
根据德国媒体的报道来看,万斯没有正大光明地和朔尔茨见面,反而偷偷会见朔尔茨的政敌,也就是德国另一个政党的领袖。
万斯的作派,就差把“我不支持你”写在自己的脸上,放到朔尔茨的面前看了。
朔尔茨的危机感从他得到这个消息时开始无限飙升,他从来没有一刻像现在这样清晰的意识到,美国已经不可能再支持他。
如果他想在下一次的德国大选中占据优势,掌握主动权,那就势必需要寻找另一个靠得住的合作伙伴。
美国靠不住,没关系,一直致力于和美国打擂台的中国肯定靠得住。
于是,惶恐不安的朔尔茨,在慕尼黑会议之后的第二天就主动联系了中国,表达了和中国相关负责人开诚布公交谈的愿望。
老实说,虽然中国并不热衷于挟天子以令诸侯,但我们完全不会否认,这次所谓的交谈,主动权一定掌握在中国的手中。
中国并不会有求于德国,但朔尔茨现在却万分需要中国。
所以,我们完全可以静观其变,看看朔尔茨怎么说,怎么做。
不出中国所料,为了得到支持,朔尔茨非常明智的选择用中国最在意的问题来开门见山,而且也言辞恳切,直击要害。
他提到,德国现在非常愿意和中国保持同从前一样的外交合作关系,想办法继续深化双边合作,用平等真诚的姿态挖掘更多的双方合作潜力。
至于中国担心的问题,他保证,德国一定会解决,而且未来也不会再发生。
更直白一点来说,现在困扰中国的无外乎关税问题。
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在国际社会上很受欢迎,国际市场的占有份额节节攀升。
一个消费市场的资源有限,中国得到的多了,把汽车作为王牌产业的德国就分到的少了。
他们不乐意,于是打算来一波恶性竞争,提高中国出口的关税壁垒。
显而易见地增加中国出口大宗货物的成本,想要逼迫中国知难而退。
对于中国来说,丢掉国际市场,确实是一个重大的打击。
毕竟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国际市场占有量,现在已经超过了60%。
但如果中国真的什么都不做,坐以待毙,那么以后的国际竞争中,谁都可以用这样的手段对付中国,这可不是一个好现象。
因此中国也在对应的做出回应,以彼之道还施彼身,对德国等欧洲国家加收关税,封锁一部分中国的消费市场。
这一下回击,让欧洲国家深刻体会到了什么叫杀敌八百却自损一千。
中国拥有全世界最大的消费市场,失去中国这个合作伙伴,他们只能自食其果。
没了中国的互帮互助,现在又和美国撕破了脸,以后德国在国际社会上更是难以为继。
既然美国不行,那就和中国重修旧好。
于是朔尔茨承诺,德国会考虑取消对中国不合理的关税壁垒。
他们也会尽全力推动欧盟尽快解决问题,把关税战彻底排除在两个国家的正常交往之外。
除了这个问题,德国还深知中国人的关注点,特别注重提到了台湾问题。
朔尔茨以德国总理的身份郑重其事的表示,德国永远都承认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的原则,也永远支持中国将台湾收复,解决台湾问题。
相比起那些模棱两可的、或者可进可退的表态,朔尔茨的发言的确不容易,也的确很有分量。
至少对于中国来说,如果以后两个国家因为台湾问题发生什么冲突,我们就有了明确的背书。
老实讲,朔尔茨能做到这个地步,只能说明一个问题,他的心中也没有了底气。
德国作为一个主权国家,的确不需要亦步亦趋地和美国打交道。
但欧洲和美国之间撕破脸,对德国来说肯定是不利的,而且整个资本主义阵营也会面临四分五裂的危险。
不过这对于中国来说,就不是一件坏事了。
中国作为资本主义世界的旁观者,早就已经看得明明白白。
随着欧洲国家的发展壮大,美国还想像以前一样大搞霸权主义,这是肯定行不通的。
举个例子,就像兄弟姐妹之间共同成长,因为大哥比较厉害,就想掌控弟弟妹妹的成长轨迹。
弟弟妹妹年幼的时候,自身实力不足,或许不敢反抗,只能乖乖听之任之。
但弟弟妹妹渐渐长大,生出了自我意识,大哥还想让他们乖乖听话,那就不可能了。
如此简单浅显的道理,第三世界的国家都懂了,可美国身为当局者,显然却没有看清楚。
否则,他们也不会试图干涉欧洲国家对于乌克兰的态度,甚至直接插手德国的大选。
说到乌克兰,美国的特朗普已经明确表示,他不再支持俄罗斯和乌克兰继续打下去。
他要阻止这场战争,从中捞不到好处的事情,他会停手。
但是欧洲国家的诉求却有所不同,他们和俄罗斯同处于一片欧洲大陆,在能源问题上经常受制于俄罗斯。
现在有机会让俄罗斯吃亏,甚至爬不起来,他们不可能放过。
所以英国、法国、德国等国家才会组建军队,随时准备奔赴乌克兰。
之前的付出,至少不能白费。
现在的中国,早已经不是过去那个常常被迫卷入纷争的中国了。
只有保持置身事外的冷静和理智,中国才能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做出最理智的选择。
至于德国现在的承诺,我们可以听,但不能完全听进去,下一步怎么做,还得看德国的实际行动。
做一件事,比说一百句话都来得有力度。
期待着关税问题得到解决,中国产品在世界市场当中再创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