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洋大撤离,两个外籍老板套现15亿后,让广州政府成为“接盘侠”

紫蓝谈社会趣事 2025-04-23 12:11:37

2020年,孚能科技顶着“科创板动力电池第一股”的光环登陆资本市场,风光无限。

2025年,两位外籍创始人套现近15亿离场,留下一个巨亏40亿、广州国资最终接盘了这个账面浮亏17亿的烂摊子。

从明星企业到烫手山芋,孚能科技的兴衰巨变,不禁让人唏嘘:这究竟是资本的狂欢,还是产业的悲歌?

2009年,在锂电池领域积累了丰富经验的王瑀,带着自己研发的锰系锂离子电池技术回到国内,想在新能源行业做出一番事业。

他在江西赣州创办了孚能科技。

当时中国的新能源汽车行业刚起步,各地政府都希望引进先进技术和人才。

江西政府看中了孚能科技的潜力,将其视为重点项目,提供了很多政策和资金上的帮助。

孚能科技凭借先进的三元软包电池技术,以及与戴姆勒等国际大公司的合作,迅速成名,订单不断,一度成为动力电池行业的领先者,发展速度非常快,引人注目。

早在2011年,孚能科技就已经进入了电动摩托车领域,证明了其前瞻性。

他们开始为全球知名的豪华电动摩托车品牌Zero提供电池系统,这一举措也为孚能科技在其他电动交通工具领域的拓展奠定了基础。

虽然公司起步看似顺利,却也为将来的问题埋下了隐患。

王瑀KeithD.Kepler用技术和专利折算成1.75亿元资金入股,拿走了公司七成的股份。

赣州国资则投入7500万元,只占股三成。

这种股权分配方式,虽然开始时给公司带来了技术上的优势,但也意味着未来在资金运作方面可能出现问题,留下了一些运作的空间。

宁德时代、比亚迪等龙头企业靠着磷酸铁锂电池等技术,迅速扩大市场份额。

然而,孚能科技坚持三元软包电池技术,未能及时调整方向,使其错过了技术升级和市场调整的机会,竞争力下降。

早期三元软包电池能量密度高,有一定优势,但安全性、成本和寿命不如其他电池技术。

尤其在中国市场,磷酸铁锂电池更安全、更便宜,成为主流选择。

市场数据表明,由于其他电池技术路线的快速崛起,三元软包电池的市场占有率呈现逐年下滑的趋势。

受此影响,孚能科技作为三元软包电池供应商,其市场份额也面临着缩减的局面。

2020年,孚能科技在科创板上市,被称为“科创板动力电池第一股”,当时非常受关注。但上市后,孚能科技的发展并不顺利,持续出现亏损。

从2020年到2023年,孚能科技总共亏损超过40亿元,成为A股动力电池公司中唯一一家一直亏损的企业。

信息来源:百亿电池巨头孚能科技再卖身:广州国资“好事多磨”,曾两度换方案,钛媒体APP2025-01-02

以前,进入工信部的“白名单”是孚能科技的优势,但这也说明了其技术方向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这一优势的背后,隐藏了公司在技术选择上的风险。

曾经因为“白名单”的保护,孚能科技享受了一些政策上的好处,但也因此没有及时进行技术升级和适应市场变化,导致问题变得更加严重。

现在动力电池的生产能力远远超过实际需求,产能过剩非常明显,激烈的价格竞争使得孚能科技的利润越来越少。

这种内忧外患的局面,让孚能科技面临着极为严峻的挑战。

公司经营每况愈下,两位外国老板却开始玩起了资本运作。

早在2017年,他们就嗅到公司不妙的气息,以4.8亿元的价格卖了6.4%的股份给三家投资机构。

2019年,公司亏损的迹象更加明显,他们又一次转让2.4%的股份,轻松拿到1.8亿元。

孚能科技创始人:王瑀

到了2025年1月2日,两人更是将公司控制权转手给广州国资,成功套现9亿元。就这样,他们完成了从这家公司的彻底撤离。

公司两位创始人通过多次转让股份,总共拿走了将近15亿元。

与此同时,孚能科技的市值大幅缩水,股票价格也一落千丈,从最高的每股23.7元跌到了11元左右。

2022年,广州国资旗下的工控集团、广州产投、广州创兴这三家公司,可是下了血本,总共花了超过33亿元,把孚能科技定向增发的股份全买了,成了这家公司的重要股东。

其实早在2023年,香港孚能就想着退出公司了。

2023年7月17日,孚能科技最后一批首发原股东的限售股份解禁。才过了一个星期,香港孚能和赣州孚创就开始琢磨着把股份转让出去,不过这事儿最后没成。

当时,香港孚能和它的“小伙伴”赣州孚创跟工控集团还有广州创兴谈好了,打算把手里上市公司5%的股份转让给他们,还放弃这些股份的表决权。

要是交易成了,工控集团就能拿到孚能科技的控制权。

可到了2023年12月29日交易截止的时候,孚能科技突然宣布,这几家不玩了,不搞股权交易了,改成通过定向增发的方式,让广州工控集团谋求控股股东的地位,广州工控集团打算认购孚能科技定向增发最多12%的股份。

但这定增一直拖着没启动,直到最近孚能科技又开始搞股权转让了。

从这儿也能看出来,现在的实际控制人是铁了心要走,广州国资也是一心想入主。

不过呢,孚能科技自从上市之后,已经连续亏了4年。

上市那年,公司的收入直接砍了一半,净利润亏了3.31亿元。

2021年到2023年,虽然收入涨得挺多,从35亿元涨到了164.4亿元,但是钱没赚到,净利润从2021年亏9.53亿元,到2023年直接亏了18.68亿元。上市这4年,前前后后一共亏了40.79亿元。

2024年前三季度,孚能科技收入92.12亿元,比上一年同期下降了17.98%;净利润亏了3.04亿元,不过和之前比起来,亏损幅度小了80.57%。

不过广州国资愿意当这个“接盘侠”,肯定是觉得孚能科技以后有发展潜力。

就在今年4月15日,孚能科技已正式完成股份协议转让,孚能科技正式易主,由广州工控集团、广州市人民政府“接盘”,孚能科技也终于有了一份国资“靠山”。

事实上,早在去年 12 月底,孚能科技便宣布,在固态电池领域采用同时研发多种技术路线的战略,半固态与固态电池产品均取得了不错的进展。

信息来源:界面新闻2025年01月10日,孚能科技股权之变:广州国资入局,亏损与低空机遇的博弈:“...其半固态电池目前已在高端乘用车、重卡、低空飞行器等领域投入使用。全固态电池也有望在 2027 年实现小批量量产装车...”

广州工控旗下又有着多家与新能源汽车相关的企业,涵盖了整车制造、零部件生产、充电设施建设等多个环节。

孚能科技作为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领域的领先企业,与广州工控在产业链协同方面能够很好地互补。

相信获得国资支持后,孚能科技走向国际化道路很快就能实现!

大家对此怎么看?欢迎留言区留下您的观点!

信息来源:锂电巨头孚能科技正式易主,界面新闻2025-04-17

0 阅读:173

紫蓝谈社会趣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