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以前那个传统社会,人们结婚讲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即便对方不是自己心仪之人,碍于习俗也只能嫁鸡随鸡嫁狗随狗。
但随着时代的变化,人们开始自由恋爱,结婚的方式也变得多种多样,有的人只见一面就闪婚,也有的人什么都不要只为嫁给爱情。
本以为“闪婚”、“裸婚”就够离谱了,如今社会上又出现了一种新的结婚方式“干婚”,甚至这种现象已经蔓延到了全国各地,尤其是在寸土寸金的上海。
那么,到底什么是“干婚”,这种结婚方式究竟是枷锁还是解脱?为何如今象征爱情和承诺的婚姻全然变味儿了?
干婚成为流行式婚姻
“我们住在同一个屋檐下,却是最熟悉的陌生人。”
放眼当今社会,结婚正在以“干婚”的形式走向全国,甚至很多家庭走着走着就成了干婚形式,尤其是当代年轻人一方面要应对父母的唠叨,一方面又要面临着社会的压力。
他们或是为了改善生活、或是为了实现梦想,大部分人都窝居在大城市,每天睁眼就是家里和公司两点一线的生活,好不容易到了周末,也懒得出去活动。
这就使得一些人很难结识到异性,至于婚姻就更别提了,想要维持一段婚姻,势必要腾出大量的时间去谈恋爱,可工作已经让他们的生活焦头烂额了。
再加上,现代人结婚流行“一动不动”、“万紫千红一片绿”等等,这还不包括宴会酒席以及其他支出,这对于普通家庭的孩子来说,结婚简直就是劳神又伤财。
经济的压力让结婚成为一些适婚人群的奢侈,与其两个人生活过得紧巴巴,倒不如自己一个人快活,随着这种想法的普遍,人们都选择不结婚。
奈何死于现实的无奈,却不得不活在父母的催婚下,特别是碰到个节假日好不容易回趟家,本想着好好陪会父母,没成想每天都要被问及有没有女朋友,谁家姑娘小伙都已经有孩子了。
而为了不让父母操心,也不让自己生活质量下降,很多人都想到“干婚”这个权宜之计,说白了就是行走在两条平行线的两个人用一纸婚约联系到一起,之后仍是各走各的路。
他们没婚礼、没宴席、更没有甜蜜的爱情,甚至有的也没有夫妻之实,唯一有的便是一张冷冰冰的结婚证,这些干婚人群就像是两个陌生人,婚前婚后一个样,生活互不干涉。
这种现象尤其是在上海这样的大城市十分普遍,有时候两个人随便吃个饭,第二天都能领证结婚,在他们眼中结婚更像是在完成某种任务,以便各取所需。
虽然这种婚姻很新颖,但其实早在古代就曾有了干婚的概念,不过当时叫法不同,那个时候叫“乾婚”,象征友谊合作关系,说简单点就是“挂名婚姻”,只是给个夫妻之名。
只有一点不同,干婚夫妻即便是互相认识,婚后也没什么感情交流,更让人唏嘘的是,曾经相爱的两个人,婚后也有可能走上干婚的道路,他们既不像结婚也不想离婚。
甚至有数据表明,上海干婚夫妻比例已经达到了百分之五,这不禁让人怀疑,这种流行式婚姻真的好么?到底是时代的进步,还是婚姻关系的悲哀呢?
“干婚”的利与弊
婚姻在以前不仅仅是一种仪式感,还十分神圣不可玩弄,它不仅代表着责任、承诺和陪伴,更像是一座城堡,大家都想进去,寻找属于自己的爱情归宿。
但随着时代的变化,象征美好的爱情早已败给了琐碎的生活,曾经的承诺也不牢固,很多人对婚姻不再憧憬,相反婚姻的意义开始变得扭曲。
现在人的思想和以前完全不同,当下女性也有极强的事业心,并非只有待在家中相夫教子、承担家务,这就使得诸多家庭因为分配不公平,激增矛盾。
甚至还有的人为了那些所谓的面子亦或是公众形象,本就破裂的婚姻宁可以干婚的形式履行下去也绝不走向离婚,这种日子久了,屋檐下的两个人如同陌生人。
这种各过各的、互不干涉的生活虽然能够避免夫妻矛盾、避免正面冲突,也可以在维持婚姻形式的同时,又能追求各自喜欢的生活方式。
但干婚并非完美,如果一开始就以“结婚”为结婚,省去了相识以及恋爱过程,那么这完全就是做任务,从而给社会带来诸多不确定因素。
比如生育意愿降低、人口结构失衡以及养老医疗社会保障压力大等等,毕竟两个人没有感情可言,原本意义上的小家也终究只停留在形式上。
而如果有感情基础的,当长期维持干婚状态避免不了夫妻间感情破裂,时间一长便彻底没有感情,成为现实里的陌生人。
甚至有孩子的还会害了孩子,他们原以为只要不离婚就是保护孩子健康成长,殊不知在这种缺乏爱的家庭中成长,不仅心理容易出现问题,还会对婚姻不抱信心。
但是他们明知山有虎,为何偏向虎山行呢?到底是什么让婚姻成为了捆绑人类的枷锁呢?
背后的原因太扎心
从古至今,婚姻都是每个人人生中的一件大事,从古代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再到现代的自由婚姻,本应是另一个幸福的开始,但结果却是越来越低的结婚率。
甚至还有一大批人选择不结婚,据统计从2016年开始结婚率就开始逐渐下降,一年更是只有1142.8万对新人结婚,而到了次年,数据跌到1063万。
即便有些人为了避免父母唠叨以及外人的看法选择结婚,也是简单领个证就搭伙过日子,似乎没精力也不想投入太多,有那功夫倒不如多想想办法挣钱,改善自己的生活。
说白了,还是国家贫富差距过大,结婚代价大大,一些人要面临巨大的经济压力,每个人都想要过上富人的生活,钱不只是富人的目标,更深入到了平民中。
再没有满足自己的经济需求时,爱情成了奢侈,为了在适当的年龄做适当的事,他们不得不被迫接受这种流行式婚姻,过着互不干涉的生活。
还有的高精英人才,他们没时间恋爱,但为了能够生出优质的宝宝,他们也不会将爱情作为结婚的基础,而是对方的身材、学历以及长相,最好的还得拥有一定的财富。
长期以此下去,慢慢地他们不再认为结婚是组成新的小家,而是各取所需的代价,这种婚姻早已和真正意义上的婚姻脱离了关系,变成了人们完成目的的手段。
这不禁让人们怀疑,我们正在追求自我价值的同时,是否认真审视了婚姻的含义?
笔者认为
干婚的出现打破了我们对婚姻的传统认知,但婚姻不应该是这样的,它应该是摆脱物质和条件束缚,应该是彼此的情感依靠,应该是良性循环,大家觉得呢?
参考资料:
澎湃新闻2023-08-20只领证的形婚族:一边渴望安全,一边制造危险
孝感广播电视台2024-10-08上海“干婚”现象普遍已经延到全国各地,背后的原因太扎心
财智瞭望周刊20025-02-21不仅是上海!“干婚”现象越来越多,开始向全国蔓延,背后原因实在太扎心